它曾是中國最low的樂器,為何在近幾年以強硬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

它曾是中國最low的樂器,為何在近幾年以強硬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 ,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髮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由於素質教育的普及,新興文化與傳統文化存在選擇性發展,使得我國大量的傳統文化丟失。還有就是從鴉片戰爭後,“洋”就成了國人眼裡時尚先進的代名詞,乃至現代中國崛起後都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鬧劇,這些思想導致的中國傳統文化失去了紮根的土壤。以及演奏者僅靠嗩吶唱藝獲得的微薄收入難以支撐甚至是根本無法負擔起日常的經濟運轉,從而他們不得不因為經濟的壓力被迫棄藝務工,從而導致嗩吶的發展一度陷入艱難的境地。

電影《百鳥朝鳳》是由吳天明執導,陶澤如、鄭偉、李岷城主演,於2016年5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許多傳統樂器漸漸凋零,加上儒家的傳統觀念是禮不下庶人,使得一些所謂高雅的民樂並沒有多少群眾基礎,年輕人眼裡的民樂就是戲臺班子乃至農村的紅白事才會用得上。該片呼籲了我們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但是如此優秀的影片卻是沒有受到大眾的關注。5月12日,該片負責人現身某直播平臺用下跪、磕頭的極端方式,懇求全國院線經理為《百鳥朝鳳》增加排片,引起關注。即使如此,嗩吶的現狀卻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變。

然而嗩吶卻是在關於二次元的國產青春電影《閃光少女》中因“驚鴻一瞥”而脫穎而出,並因此獲得了一個“樂界流氓”的稱號,從而得到了年輕人的關注及追捧。

西洋樂伴隨著資本的進入而來,所以國人為他們貼上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等標籤。而我們的本土樂器自己就覺得尤為老土,從而就使得民樂得不到重視,發展艱難。但是,我們的樂器真的就是像所說的那樣拿不出手嗎?小編覺得並不是那樣。

近幾年隨著國學熱等一系列運動的興起,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受追捧和年輕人的喜愛,並逐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贏得了世界的關注。

與此同時,好多人又陷入了另一個誤區,他們喜歡拿國外多麼喜歡傳統文化來證明中國崛起,但是,依靠他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那說明我們內心依舊充滿自卑。小編認為,真正的自信是外人談起自己民族的音樂,國人能根據自己的感受說“挺好的/我不喜歡”,而不是一昧稱讚,或邀寵似的推薦國樂。

總之,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隨時有著繼承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並把它們發揚光大的覺悟,從而使我們國家越來越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