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頭號玩家碧桂園打造智能科技小鎮

回顧過去一年,技術變革正在席捲各個行業。就房地產市場而言,房企也正面臨新的浪潮。人工智能將會如何重塑房地產行業?科技+時代,房地產行業又將如何擁抱智能化趨勢?在無垠大海上巡航,面對新技術,“領航員”將會如何重構經濟社會的底層邏輯架構?在破壞性創新的道路上,企業如何開疆拓土,用科學的力量,推動文明向未來邁進?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興起,房地產行業從投資到建造,從銷售到社區服務,新科技給房地產企業帶來的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尋求新的機遇。

為增強競爭力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以碧桂園為首的房地產行業正在搶先佈局。這意味著碧桂園不再侷限於傳統地產開發商的角色,而開始涉足門檻更高的科技產業。

跨界頭號玩家碧桂園打造智能科技小鎮

潼湖科技小鎮就是碧桂園佈局的首個標杆項目,潼湖科技小鎮坐落於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內,這裡擁有廣東省最大內陸淡水溼地———面積約55平方公里的惠州潼湖溼地,湖光山色景緻美不勝收。未來以思科科學城為依託,潼湖科技小鎮將打造成世界級物聯網和智慧控制產業基地。

目前,該小鎮為廣東省發改委認定的唯一一個以“科技”命名的特色小鎮,已經入選廣東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示範點名單。

談及建設科技小鎮的初衷,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曾表示,深圳的成功是因為科技,但是深圳成本太貴,希望在深圳的周邊建一座科技之城。

而惠州潼湖科技小鎮所在的區域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深、惠、莞交界的中心位置,距離深圳市中心60公里,距離惠州市中心20公里,距離東莞市中心40公里,周邊100公里內分佈4座國際國內樞紐機場,鄰近的仲愷高新區已是上一輪深圳製造業轉移的重點地區。

為了加快潼湖科技小鎮的落地,整個項目將產城融合、科技創新的理念根植於小鎮建設的思維當中。潼湖科技小鎮包括兩大項目:一個是總投資不低於300億元的碧桂園潼湖創新小鎮,另一個為全球IT巨頭思科投資建設的思科潼湖科學城。

自2016年6月以來,為了推進潼湖科技小鎮的落地,碧桂園的合作跨界朋友圈不斷擴充,目前已聚集包括思科、富士康、李開復創新工場、清華大學、中科院綜合研究中心在內的企業機構1200餘家,涵蓋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能源、新型交通、創新服務等8大產業資源,助力科技小鎮形成完備的產業集群和創新聯盟。

為支持入駐企業的運作,碧桂園依託自有基金並聯合產業基金機構,合理撬動社會資本,設立200億元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和300億元清華碧桂園科技創新基金,為入駐企業開闢特色金融通道。同時,碧桂園通過重資產運營,打造完善的企業配套和服務,幫助企業實現輕資產運作,助力企業加速成長。

為了給科技小鎮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碧桂園還實施了針對高端人才的“未來領袖”計劃,迄今為止已吸納來自麻省理工、哈佛、劍橋、牛津、清華等全球頂尖高校的優秀博士約1300名,涵蓋高新技術、數字創意、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領域。

“我們但願將科技小鎮做成一個圈層,不單包羅科技資產,並且包羅了從學、研、產等方面擴展的圈層。科技資產是科技的一個功效,離不開教育和研發的撐持。我們希望在科技小鎮裡,不僅有財產形態,也有科技教育和研發形態。”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表示,小鎮的最終目的是讓企業的創新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企業利潤率是5%,入駐科技小鎮之後,如何把他們從5%提升到8%,這是小鎮要解決的。

在小鎮裡,智慧安防、智慧出行、智慧能源、智慧市政、各種智慧科技與系統無處不在。無人駕駛車、智能講解機器人、咖啡機械手、無人超市、刷臉智慧餐廳、智慧引領機器人等“黑科技”遍佈四周。

當然,科技小鎮的智慧生活可不僅如此。在面積達400餘平方米的碧+智慧餐廳,連吃飯都頗具科技範:智能備餐檯可以對智能芯餐具進行信息寫入操作,並通過科技小鎮APP與智盤系統聯動,實現人臉識別、無感支付,小鎮員工及居民可實現“靠臉吃飯”;同時,後臺還可以將智能芯餐具的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對小鎮員工的飲食提出健康膳食管理建議。

隨著潼湖科技小鎮開園,小鎮的各項配套公共服務項目也接連落地,首批科技創新企業入駐小鎮。一座科技小鎮所描繪的未來圖景已然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