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樂器,最後學得快又好的,都是最早慢慢打實基礎的!

很多人在學樂器的時候,不免有這樣的困惑。

別人家孩子跟我家孩子一起開始學習樂器,人家到現在已經5級了,我家孩子的進度怎麼那麼慢呢?究竟是孩子天賦差還是老師在故意拖課時賺錢?

不僅是家長還是個人學習,就連著名鋼琴演奏家朗郎爸爸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

他曾問過郎朗的老師朱雅芬:“為什麼一起學的孩子都彈到這幾個曲子了,練到這幾本書了,我們的進度會不會太慢了?你看郎朗這麼聰明,為何要壓著他一直彈低程度的基礎練習呢?”

當時朱雅芬老師只是一句:“急什麼?將來有你快的時候。”


學樂器,最後學得快又好的,都是最早慢慢打實基礎的!


其實,學樂器,最後學得快又好的,都是最早慢慢打實基礎的!

為什麼這樣說,結合一些教學經驗總結一下。

1:剛入門學習的人一定要穩紮穩打!不管你是小孩還是大人,心態要調整,莫急躁!

因為學樂器,不管是葫蘆絲古箏笛子等民族樂器,有這樣一個規律:“前期快後期慢,前期慢後期快”。

很多人覺得會吹會彈基本就行了,但不知這種差不多,隨便過隨便吹,會影響到後續的學習方法與心態。

看到每首歌曲都好聽,都去吹一下,但都吹不好。相比於那些早期學得慢的人,雖然程度並不見得高,但後勁很大,反而走得遠;反之,早期學得快的人,看起來程度高,但由於粗糙,毛病較多,基礎不紮實,越往後進步越來越困難,即就是勉強通過十級,也就就此打住了,走專業更是前途渺茫!

因為每個技巧都是有系統的練習方法。今天你吹單吐,明天吹雙吐,後天三吐,一週內把這個技巧全會了。以為會吹就算了。

系統思維練習的人,每個技巧會練上一週,甚至一個月一年都有。

所以,學樂器的關鍵在於,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同蓋房子,地基越深越牢固,房子才能蓋的越高越穩定!

那麼,基礎到底是什麼呢?


學樂器,最後學得快又好的,都是最早慢慢打實基礎的!



第一:基礎就是興趣,興趣就是有好奇心與目標感

只有培養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和求知慾,才有自覺學習的動力。有自己的目標歌曲,有心中的音樂演奏會夢想。

基礎就是正確識譜唱譜,識譜唱譜是演奏的基礎,雖然看似簡單但真正“看懂譜”是很難的。很多人會選擇性忽視休止符、臨時升降記號、節奏氣息、連線等,這都是屬於基礎不過關!學任何樂器第一步都必須學會認真讀譜,然後按照作者的基礎要求去學習技巧,而不是隨便亂加,跟著感覺走。很多自學的人都是不願意打基礎,枯燥無味心態急躁。

第二:要多聽民族音樂,學會欣賞,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自己選擇“學習音樂”這條路時,要堅持住選擇,要正確、客觀地對待自己音樂學習方面的選擇,冷靜思考,而非“順大流”“人云亦云”,想辦法堅持住自己的想法,讓自己更加熱愛音樂學習。

音樂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必須通過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三個方面的藝術實踐活動才得以體現。音樂欣賞是音樂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並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無論是音樂創作或音樂表演最終都是為了供聽眾欣賞,如果沒有音樂欣賞,音樂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學習音樂要從欣賞音樂開始。

流行歌曲太多,現在很多人都不太喜歡聽民族音樂,聽不懂不好聽,或者聽了想睡覺,什麼樣的感覺都有,學樂器不僅僅是學習演奏,還要會懂得欣賞。要能挖掘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更有利於進步。


學樂器,最後學得快又好的,都是最早慢慢打實基礎的!


第三:練習曲就是基礎

在初級階段,基本功練習是不可缺少的。手指的練習,氣息的練習,舌頭的練習,無論對熟悉樂器還是對訓練手指獨立性和均勻性都很有好處。練習曲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拿到一首練習曲都能熟練演奏下來,練習曲的好壞決,定於以後選擇獨奏曲的難易程度。

有很多人認為,演奏很多練習曲時,速度越快效果越好。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認識。對任何曲子來說,演奏得快都不意味著彈吹得好!就像吐音,看起來非常快,但吹的含糊不清,跟沒吹一樣。

平時練習主要目的就是訓練樂曲的獨立性,吐音的顆粒性和氣息耐久性,演奏的速度越快,越不容易把這三個東西弄清楚。

所以要,我們要培養科學的、有效的練習方法,安排好練習時間,學會巧練,精練,還有練習時間並非越長越好,關鍵是要注意力集中和練習目標明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