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斷送王朝命運的皇帝,一個墮落的大俠只有他了

偉大的朱載垕同志年紀輕輕就結束了自己光輝的一生,他一生勤儉持家,對妻子忠貞不二,是歷代皇帝的典範。他歸天以後,將王朝的命運交給了年僅十歲的朱翊鈞,這小子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幸運地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剛當上皇帝以後,朱翊鈞年紀很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所以整個朝政都是由太后以及各位內閣大臣來協商治理。前十年主要都是由他的老師,張居正先生來治理國家,在張居正治理國家的這十年當中,萬曆皇帝幾乎是創造了歷代明君所有應該做的事情。

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斷送王朝命運的皇帝,一個墮落的大俠只有他了

首先,他開始對政治和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當然需要非常大的氣魄。在小皇帝朱翊鈞的支持下,張居正逐漸有了信心,他將王朝的大多數弊端都拔除之後,撒手人寰,那時候,朱翊鈞也開始正式治理國家。在親政之初,朱翊鈞發動了三場聞名天下的戰役。第一場,就是率軍平定大明王朝西北方向的蒙古人叛變的戰役。這一場戰役的主帥是李如松。第二場是平定了日本人入侵朝鮮的戰役。這一場戰役的領軍人物是李如松和麻貴。而日本方面,則是著名的日本領袖豐臣秀吉。

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斷送王朝命運的皇帝,一個墮落的大俠只有他了

第三場是平定了苗疆吐司叛亂的戰役,這一場戰役的主帥是李化龍。三場戰役的意義十分深遠,首先就是鞏固了明王朝的基業,使得領土擴張到了最大範圍,其次就是國際地位,讓周圍這些小國家依舊俯首稱臣。當然,這三場戰役雖然都獲勝了,可是消耗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很多後人,不負責任地說,就是因為這三場戰役,才導致了明朝內部空虛,最後落得亡國的下場。可是你要從另外一方面去看這件事,如果沒有這三場戰役的話,那麼明朝難道就能長久下去嗎?當時的蒙古人在寧夏作亂,已經快打到陝西了,如果再不出兵阻止,後果可想而知。

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斷送王朝命運的皇帝,一個墮落的大俠只有他了

其次,日本人入侵朝鮮,朝鮮是大明朝的附屬國,也是日本想要入侵大明朝的跳板,如果不在朝鮮打敗日本,那麼日本人一旦將朝鮮收入囊中,就一定會對朝鮮大量派兵,最後為了入侵大明做充分的準備。再則,苗疆自古以來都是中華的領土,這一點不用質疑,如果這裡的吐司造反了,你卻不去管他,那可真是讓他山高皇帝遠,誰也不理了。這樣的結果也可想而知,苗疆這邊的老百姓一定都會逐漸忘卻皇帝,而且越來越目無法紀,成為他們想要獨立的先決條件。

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斷送王朝命運的皇帝,一個墮落的大俠只有他了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這三場戰役都必須要打,而且要大打一次,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在這件事上,萬曆一點都沒有糊塗的意思,他十分認真地分析過這些戰役的側重點,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發兵打仗的。因為打仗其實打的就是錢財,不打仗的時候,當兵的還可以屯田,自己種種糧食,一旦打起仗來,那這些當兵的,可就全都要依賴國家來供給了。不過張居正去世以後,朱翊鈞也開始放肆了起來,這世上已經沒有人能夠管他了,他逐漸忘記了師傅曾經對他的諄諄教導,開始沉溺在於酒色當中。

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斷送王朝命運的皇帝,一個墮落的大俠只有他了

這傢伙不僅喜歡女人,還喜歡小太監,那些長相俊美的小太監,經常被他招到宮裡去。到了後來更是無法無天,他是一個非常喜歡錢的皇帝,喜歡到什麼地步?因為自己的老師有錢,等老師死了以後,他立刻就帶人查抄了張居正的家,連馮寶的家也一起查抄了。抄到的錢財,全都送進了宮裡,由他來支配。有時候缺錢用了,就讓手底下的太監們,變成礦監稅使,到下面去搜刮老百姓的錢財。這樣的貪財,在歷代皇帝當中,也是屈指可數的了。在立太子的事情上,萬曆跟其他內閣成員產生了矛盾,一直爭論了十年之久,索性他就躲了起來,這一躲就是躲了三十年。

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斷送王朝命運的皇帝,一個墮落的大俠只有他了

這跟他爺爺倒是有些相似,不過他也是絕頂聰明的人,躲在後宮,照樣可以管治那些大臣。他賭氣的時候,就什麼都不想理睬,也不批閱奏章,也不進行祭祀,內閣成員們雖然有些後悔,但是此刻已經來不及了。這位皇帝的脾氣實在是執拗的很,不到玩不得以,還是不能跟他硬槓。他的晚年實在是荒唐得很,才是導致大明王朝走向沒落的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