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名獎金比第一名居然少了700萬美金!背後邏輯,分析太透徹了

在圍棋界,有一個“應氏杯”就類似羽毛球的“湯姆斯杯”吧,它的獎金設置挺有趣:第一名40萬美金;第二名10萬美金;兩個並列第三名各自2.5萬美金。what?!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的差距是30萬,而第二名和第三名獎金之間的差距卻只有7.5萬。

而這並非“應氏杯”瞎搞,幾乎所有的排名賽、錦標賽,獎金的設置都是位次越高,獎金額的增加也是越來越多,差距越來越大。簡單地說,獎金都是遞增的。

比如高爾夫最高級別的比賽——美國巡迴賽中的聯邦快遞杯比賽,第一名的獎金額是1000萬美金,第二名是300萬,第三名是200萬,第四名是150萬,第五名是100萬,第六名是80萬。如果從第三名到第二名,獎金之差只有100萬,而從亞軍到冠軍,獎金之差會達到700萬。

第二名獎金比第一名居然少了700萬美金!背後邏輯,分析太透徹了

老虎伍茲

全英羽毛球錦標賽,單打的第一名是30000英鎊,第二名是15200英鎊,而止步於四強,獲得並列第三名,獎金是5800英鎊,而止步於八強是2400英鎊......

這樣的遞增設計的道理何在呢?其實,背後是經濟學上“邊際回報遞減法則”——大白話說,就是當其它影響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你每多投入一份努力,所獲得的回報是邊際遞減的。

舉個栗子,你要參加某一門考試,不復習的話,只能得到40分。如果花上十天的時間來複習這門課,可以增加30分,平均每天回報3分,再接著投入十天時間繼續複習,也許回報只有10分,總分考到80分。這第二個十天裡,平均每一天的回報只有1分。你再繼續投入時間複習,第三個十天,第四個十天,毫無疑問,獲得的回報會逐漸減少。假如我已經達到了95分的水平,再投入十天,也許只能獲得1分的回報。攤到每一天努力上,所獲得的回報大約只有0.1分。

努力越多,但獲得分值回報越少,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反過來要對你的努力給予補償或獎金,70分提高到80分,如果每分獎勵100塊,那麼80分提高到90分,每分就要獎勵300塊,從90到95每分獎勵700塊,從95到100每分就得獎勵至少1500塊......

這就是與投入努力“邊際收益遞減法則”相對應的,給予激勵性報酬時,必須要考慮的“報酬上的邊際遞增原則”。

很多時候,獎勵高貢獻者,領導者給錢的時候會哆嗦,不敢給。為啥呢?平均主義文化根深蒂固。所以,對水平高的人的獎勵,總是給不上去。

寧向東說,要激勵出高回報,必須要多給激勵。水平越高,你要鼓勵他再進步,就必須給予他超過一般水平的回報,要勇於拉大回報的差距。只有拉大回報上的差距,才會有人願意在極致狀態下,還堅持努力。否則,大家就會差不多就行了,不會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看到這裡,文章開頭的小編們,估計要停下啃雞腿的動作,跟老闆重新算算賬了。

劃重點:

水平越高,你要鼓勵他再進步,就必須給予他超過一般水平的回報,要勇於拉大回報的差距。只有拉大回報上的差距,才會有人願意在極致狀態下,還堅持努力。

第二名獎金比第一名居然少了700萬美金!背後邏輯,分析太透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