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需警惕 人民幣跌入單邊升值“怪圈”?

201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再次進入升值週期。從2017年1月5日至2018年2月2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從6.9307升至6.2885,升值幅度達10.2%,即期匯率更是突破6.28,已收復“811匯改”以來的貶值失地,一舉逆轉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的貶值態勢。

尤其是進入2018年,人民幣春季升值勢頭更是迅猛凌厲,遠超年初市場預期,市場也不斷修正和上調對年底匯率的預測值。

多頭需警惕 人民幣跌入單邊升值“怪圈”?

在升值週期中,有兩輪明顯的強勢升值階段值得關注。第一階段從2017年7月26日至9月8日,在此階段,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33個交易日累計升值3.7%,最後由央行出手通過宣佈對境外人民幣存款準備金不再進行穿透式管理,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降為0,釋放宏觀審慎管理取向變化信號,同時結合中間價管理,有效阻止了人民幣繼續快速升值;第二階段從2017年12月13日至今,在37個交易日累計升值5.4%,目前尚未有升值停歇的跡象。

兩次升值階段的最大差異在於動因不同。前一次升值主要是內因驅動,是主動式升值。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連續兩個季度實現6.9%,遠超年初預期和政府定下的目標,提振了市場信心,外匯儲備也連續回升,銀行代客結售匯和涉外收付款逆差同比收窄,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好轉。監管部門積極推進金融去槓桿和嚴監管,嚴厲打擊影子銀行、同業和通道業務,導致市場流動性緊張,市場利率水漲船高,中美利差保持在安全邊界上,阻止了內資外流、吸引了外資流入。

央行繼續完善中間價形成機制,在2017年5月底引入逆週期調節因子,重新增加操作空間,通過中間價對收盤價的修正,體現調控意圖,引導市場參與者向央行希望的方向行動,自此之後人民幣升值態勢逐漸穩固。可見,上一輪人民幣升值更多是由內部經濟基本面改善導致的,根基穩健,有內在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