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整理/Marie Auffret-Pericone 和Isabelle Gravillon, Safia Amor

你不能對孩子所有的期望都說“行”,也不能對他所有的要求都說“不行”。

那麼,什麼時候對孩子說“行”,什麼時候說“不行”呢?

有的父母屬於“老好人”型的,對孩子的要求,永遠都說“行”,不願讓自己的孩子有一點點失落;

有的父母則是“不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經常持否定態度,不願意“放縱”自己的孩子。

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在二者之間掌握好平衡。

畢竟,適宜的“不行”,正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契機”;而足夠的“行”,又是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需的自由。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行,你可以玩鍋碗瓢盆!

小的時候,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許動”。

這句話給我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到現在,對於突然什麼都想摸一下的孩子,我們很難放手讓他自由地去觸摸,去感知。

其實,正是在觸摸這些硬的、軟的、平滑的、粗糙的…… 各種質地的東西當中,在把這些東西從一隻手轉到另一隻手時,孩子的大腦得到了足夠的刺激,他學著觀察、比較、推理——正是利用那些觸手可及的鍋碗瓢盆,他的智力才得到充分地發展。

比起反覆強調“摸東西很髒、很危險”,讓孩子自由探索周圍的環境,更能給他傳遞積極的正面的世界觀。當然,這需要提前為他準備安全的探索環境,同時,在他身後進行周到的保護。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行,你可以開著小燈睡覺!

對小嬰兒來說,你把他放在哪裡,他就能在哪兒睡覺,即使是在黑暗中,也照睡不誤。

但是4歲的孩子會要求你打開他的小夜燈才睡。他是不是退步了?是不是太任性,或者,有什麼怪癖?其實都不是。

你的孩子長大了,有了自主意識,在心理上開始同你分開,隨之而來,他有時也會感到有些恐懼。

他希望半夜醒來的時候屋子裡有燈光,是為了更好地區分現實和幻想,想象的世界可能困擾著他。

讓他開著小燈睡覺吧,這會讓他有時間戰勝恐懼。等到他不需要的時候,他自己就會忘掉小夜燈。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行,你能自己穿衣服!

對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的請求,有時候你很難說出這個小小的“行”。

你有充足的理由:時間很緊,公共汽車可不等人,幼兒園的老師和你的老闆也等不及。

但是,如果他總是沒有時間訓練,怎麼能學會獨立呢?

因此,面對他不斷要求的“我自己來”,儘管這時他的動作還不太靈巧,也只能說“行”。

沒有必要逼著自己選擇“行”。

你完全可以對孩子說,早上是因為時間緊張,沒有讓他自己穿衣服,但是晚上他完全可以自己穿睡衣。這和說令人沮喪的“不行”沒有任何關係。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行,你有權利講故事!

但是,為什麼他會跟幼兒園的小朋友講,上個週末他的爸爸開了輛賽車?他是不是在說謊?絕對不要對孩子心理發展的某個階段的特徵作道德上的判斷。

一個正在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解釋”現實的孩子不一定是在說謊: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永遠按爸爸媽媽交代的去做,這將有助於自我的形成。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行,你可以用奶瓶喝水

四五歲的孩子還用奶瓶喝水,這正常嗎?對這個問題可以反問一句:為什麼不正常?用奶瓶總比根本不喝水好。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用奶瓶喝水,這是因為吸吮能讓他高興,也可能他覺得這對你們也很方便。

他已經超過了用奶瓶的年齡,強行奪過奶瓶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告訴他在公共場合下和私下裡做的區別。奶瓶讓他從吸吮中獲得愉快,為什麼不行呢?但是隻能在家裡,不能當著客人:這個習慣屬於他的隱私。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 不行,你不能打別人!

當一個孩子還沒有掌握語言的時候,他很容易用拳頭或者用牙齒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失望或者想擁有別人的玩具的慾望。

眼下,他還沒有別的辦法交流。但是當他出拳頭打或者用牙齒咬的時候,沒有人堅決地說“不行”禁止,他將會很難轉用另一種交流的方式。

說“不行”的時候需要加以必要的解釋。

你可以讓孩子明白,打人並不能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說話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避免道德的判斷,不要使用“很壞”或“不好”這類詞,這些詞沒有什麼用處。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不行,你不能睡到我們的床上!

看著站在床頭乞求的孩子,你很想讓他上你們的床。但是,等等,你有你的隱私,他有他的,就是這麼簡單。

所有的教育,所有的文明都要經過挫折體驗。

在特定的時間內,人們不得不經歷不愉快,不能完全放任孩子。但這不等於僵化,你可以早上讓孩子上你們的床上待一小會兒,好好地親親他。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 不行,你不能靠近游泳池!

這類的要求一般你都會毫不猶豫地對孩子宣佈,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人身安全。

對三四歲以下的兒童,這類要求對他們沒有任何意義:他們不懂為什麼大人要禁止他們。電插座和游泳池的危險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抽象的。

但是,正因為父母負責任地保護他們,提醒他們,以後,他們才能學會保持警惕,同意在過馬路的時候讓父母拉著手而不反抗。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不行,你不能吃零食!

在食物上很難做到嚴格的要求。當他不喜歡吃某種蔬菜時,要不要強迫他吃?或是遷就他,不要把食物變成衝突的話題?在堅決和妥協之間,你需要權衡。

解決辦法在於兩個詞:靈活和創新。事實上,最好不要強壓,你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把蔬菜做得更加誘人。

至於零食,你可以表現得堅持一些。在吃飯以外的時間吃過多零食對身體有害。

但是,你不能簡單地禁止孩子吃零食,而是要問一下自己,孩子為什麼想吃零食:他是不是在填補某些缺憾?他肚子餓,是不是因為他在幼兒園什麼也沒吃?

在說“不”之前,你需要先進行一個小調查。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 不行,你不能拒絕問好!

禮儀規範是值得花力氣讓孩子懂得的,因為禮貌可以使生活更便利,讓社會生活更加愜意。

不能掌握禮貌規則就要冒著不被集體接納甚至被集體拋棄的風險。

要求孩子講究禮貌,從很小就可以開始了。最初,可以讓他學著說“你好”或是“再見”。如果要求孩子作身體的接觸,比如“親吻”或“握手”等,會讓他很難堪,那就沒有必要了。

別忘了,教會孩子有禮貌的最有效的好辦法當然是給他樹立完美的禮儀風範。

總是對孩子說“不行”,會害了他!

對孩子無論是說“行”還是“不行”,都很有講究,你get到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