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產公司投資總監的買房邏輯

張總現供職於一家知名房地產企業任投資總監,他從事房地產投資拓展十多年,說起買房他也有一套獨特的買房邏輯。

幹某一行久了,通常都會有職業病,張總對這座城市幾乎每個片區的土地都瞭如指掌,在和他一起去看地或者去談判的時候,路過某地看到某個小區,張總都不禁說當時誰誰買這塊地光中介費都1億多,這塊地下面有文物坑了很多家企業,多好的一塊地做這樣的產品簡直腦子進水,土地掛牌時某企業想競拍直接通知他這是我們的地等等。有時候他也分享一下他的買房觀點,說的時候感覺其他買房的人都是二缺,想的太多。

張總外地人,來到本市有年頭了,現在一人在本市居住,家人在老家省會,兩地都有房子老家2套,本市1套,平時上下班開自己的奧迪。

一位地產公司投資總監的買房邏輯

第一,張總看中快速路、高架更好,但是也不能離得太近一個紅綠燈最好。

第二,小區周邊有可口特色的差不多的餐館(檔次不重要),再有可以放鬆的按摩的地方是最好。

第三,地鐵不重要,幾百年也不坐一次,小區物業要好。

第四,不要離辦公集中的地方太遠,堵車的情況下40分鐘能接受。

第五,要投資的話,看重城市主發展方向和城市圈層規律(緊鄰主城區)。

是不是和大家網上看到的買房邏輯不太一樣,是不是很別緻,我總結張總買房就2條:開車上下班方便和有地兒吃飯。其實每個人的買房需求不盡一致,最關鍵的是自己的需求點是什麼。而且需求點不必貪多求全,其實有些你也不需要。比如你想小區附近有公園,可是公園你又去過幾次呢?

一位地產公司投資總監的買房邏輯

需要地鐵就去找地鐵盤,需要教育就去找學區房,需要有菜市場就去找離菜市場近的盤...在現在的市場行情中(趨冷降價),和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房價穩定的預期下,從個人實際需求出發去挑房子 、買房子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