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志南和尚的《絕句》,你領悟了什麼?

韓楦陌


我在參天古樹的濃蔭下,繫好了帶篷的小船;拄著藜做的柺杖,慢慢走上小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盛開,細雨綿綿,彷彿是是要沾溼我的衣裳 ;輕輕吹拂人面的微風帶著楊柳的清新氣息,令人心曠 神怡。這是志南和尚《絕句》的大概意思。

原文如下:

絕句

南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是在《宋詩紀事》中,志南和尚留下的一首詩,這首詩沒有實質性的題目,只是借詩的形式題了一個不關意旨的詩題。然而就是這一首詩才使後人知其名,尤其是詩的後兩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輕柔涼美,生動活潑,成為千古名句。



這首詩寫的是陽春三月裡的真實感受。

蒼拙古木林中,於岸邊樹陰之處停下小船,繫上纜繩,然後登上河岸。古木濃陰,置身其中,周圍滿是頹腐之氣,似乎氣氛有些陰鬱。然而詩人就此打住,點到為止,化腐朽為神奇,不偏不倚地撐出一隻小船來,不緊不的系在岸邊,悠悠之中,很有方寸,有一種清幽的美感,繫好小船後,詩人拄著藜杖,走上小橋,向橋東而去,古木斑駁,水流潺潺,彷彿聽到了詩人拄杖過橋的篤篤之聲;步入橋東的另外一個世界。

杖藜在他意識中已經沒有了“我扶”之作用,倒是反過來了,是“杖藜扶我”,和尚自己倒成了杖藜。在平常人看來,柺杖是人扶著走路的,可正是有人扶,柺杖才成為柺杖,如沒有了人,柺杖何以得用,人可以不扶杖,但杖必須得扶人。因此,不是人扶杖藜,而是杖藜扶人,也就成了“杖藜扶我過橋東”。禪者的觀物方式,表面看去有悖邏輯和常理,但正是這種反常,才構成了這樣的奇趣,又迴歸常理。這是深契事理的,只不過是比常人更深入一層,更有曲折之感。這就是禪家所說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的意蘊與真諦。

杖藜扶著詩人從橋西來到了橋東。橋東橋西,似乎給人兩個世界之感,那邊還是古木垂垂,濃陰鬱鬱,而這邊卻是杏花春雨,楊柳春風。“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說的是在三月裡,杏花盛開的時候下起的綿綿細雨,總是要把人的衣服沾溼;吹人臉面而不覺寒冷的,是那楊柳樹中吹來的楊柳春風。“杏花雨”是指清明時節杏花盛開,細雨潤澤的景象。“欲溼”是似溼未溼,欲溼猶溼,溼而不沾,沾而不淋的若即若離的狀態。正是杏花雨給人帶來的愜意和融洽。還有那柳絲依依,輕柔和煦,吹在臉上涼美而不寒冷的三月春風,真正構成了一個如詩如夢的境界。

人在其中,看杏花如煙,楊柳似線;感如酥細雨,如絲和風,也正如蟬翼紗幕之後,欣賞明眸流睇之美,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一種特殊感情。這也正是詩人眼中的禪境。  



 


年糕小友


志南,南宋僧人,其生平不詳,事蹟不詳,修身養性之地亦然不詳。就是這麼一個無從稽考的僧人,以短短的四句無題之詩,在古代文學史上,像一顆燦燦的明珠隨詩史常青。


《宋詩紀事》將其冠題為《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蓬,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每讀書,知人論世,方能全其大意。此詩語言簡潔,形象入微,語帶煙霞。前兩句,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把唯一的身外之物繫於古樹之陰,老樹生陰,非春即夏,緊接著過橋東一詞,就言明瞭春之興盛,僧人只帶著扶我又我扶的藜杖直接迎春而去(古人常以東風寓春寓興,以西風寓秋寓衰)。在此兩句詩中領悟到的是一個如枯木逢春般的得道高僧,仙骨鶴顏,春風滿面,超然世外,物我兩空的精神境界,“短蓬繫了,只留著這我扶又扶我的藜杖,如枯木逢春般地飄然而去,僧家之春,莫過於修行得道”。



後兩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字面之意,人盡皆知,這裡說說自己領悟到另一種不同的境界和深層含義。杏花雨的只沾不溼和楊柳風的不寒是這兩句的亮點。杏花雨和楊柳風是描寫攘攘紅塵豔世的常用詞彙,這裡的花雨不溼,柳風不染(不寒),更進一步地把一個得道高僧超然物外,物我兩空的形象融入畫中,就是這兩句的深層含義。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言簡意賅,豔而不俗,意境幽遠,字詞的錘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如此高僧,僅僅留給後世這麼一首佳作,每讀後總難免唏噓感嘆——那灼灼的杏花,那依依的楊柳,那煙雨小橋,那流水短蓬,那以杖為飾,僧袍飄飄,宛然仙升的高僧……


黃土情愫


讀完志南和尚的《絕句》,你領悟了什麼?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品讀詩中字裡行間的意境,眼前彷彿浮現了一位年越古稀的老和尚,正興致勃勃踏春春遊的情景,儘管細雨菲菲,但他仍然沉靜在春天的景色中。

  作者詩筆如畫地展開了一幅明媚春遊的畫面來。“短蓬”指代小船,依附著杖藜走過一座橋,一路向東而去。路途中沾溼衣的杏花雨,迎面吹來溫馨和煦的楊柳風,這一切都表達了詩人和尚是位熱愛生活的人,他與春天像是有約似的,興遊觀賞一路生機盎然的喜悅心情。

  詩景如畫的《絕句》,讓我領悟了春天的美好,萬物復甦,生命在溫潤的季節裡,誰都會覺得可愛與美好;誰都喜歡春天的綠芽和樸面的楊枊風,只有珍惜春天,才可品味春天;藉助春天氣息,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萬物在春回大地上的歡暢。我想,如果每個人的生命中填滿著希望和種子,那他的生命一定是充滿著綠色的。

  

  


筆畫方圓


讀完志南和尚的絕句,你領悟到了什麼?

志南,是志南和尚的法號,以;因他是和尚,所以叫僧志南。生平不詳。只知道他在南宋時期的文壇上很有名望。他僅憑一首短詩就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中國詩詞史冊,足見其功力非凡。這首詩名為,全文如下: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顯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首小詩的意思是寫志南老和尚在老樹陰下拴好了船,扶著柺杖,就像柺杖攙扶著他一樣過橋東,把柺杖人性化了,增加了老和尚遊春的情趣,他是從橋西走過橋東,意思是迎著太陽走的,迎著太陽和揹著太陽的心情不一樣。

最有意思的是後二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無寒楊柳風。這二句詩是倒裝句,杏花雨,杏花開時下的雨,沾衣欲溼杏花雨,沾衣:浸泡,欲溼:將要溼,意思是杏花雨將要溼了衣服。吹面無寒楊柳風,三、四月間杏花都開了的風還會冷嗎?杏花盛開紅的紅,白的白,紅白交相輝映,爭奇鬥豔,又有楊柳依依,嫩綠色的柔軟的柳條在春風中隨風飄蕩,銀白色的楊樹枝條上揚花吐蕊,在風中搖曳。風中又下著點點滴滴小雨,這是多麼美好的意境啊!

通過學習志南和尚這首詩使我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可愛,增強了熱愛祖國的愛心。同時也深深地佩服我國古代詩人的智慧,他們能把平凡,簡單、普通的自然環境描繪得如此出神入化。努力學習古人做詩的技巧,把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用戶7123075187600老


這首詩最讓人稱道的是意境。一句一個畫面,簡單,素雅,形象,逼真。把清明前後的春天情景描寫的清新脫俗。

古木青翠,短舟靈動,小橋流水,上了歲數的老和尚拄著柺杖,不慌不忙地走在春天的綿綿細雨中。他不是趕路,他正欣賞著雨中的風景。神情平靜自然。絲毫不在意,細雨快要打溼了衣服。風徐徐地吹拂著他佈滿褶皺的臉頰。眼睛微眯,陶醉的他彷彿融化在春風裡。

詩人的身份是一個上了歲數的僧人。參禪打坐大半輩子,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境界。在這樣美的春色裡,一年中最好的時光。作者陶醉,著迷,情不自禁,好像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蘇軾說:好風如水。不正是吹面不寒楊柳風嗎?天下詩人的心都是相通的。最美的事物總是呈現給最懂它的人。





太尉讀書


志南和尚南宋僧人、姓氏未詳、生平無考、從志南這一名號上看、是有志趣有抱負的勵志僧人、不是普通和尚、擅詩文、喜歸隱、以林泉山水為樂、僧志南在當時並無盛名、但卻以一首《絕句》影響深遠而載入史冊!朱熹朱文公曾評贊其詩無蔬筍酸餡書生氣、但不論從朱熹的立場上說還是從其他角度上看、志南和尚的這首《絕句》借清明陽春的情景而舒懷、用詞精微細緻、語氣真切敞亮、必然有著他豐富的感觸和實在的感悟!

古木蔭中系短篷、杖黎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首七言絕句星槎不想贅言作任何分解、古人也好、今人也好、賦詩立言都各懷風骨各有特色、用字擇句都自有主張自成一家!所以最好不要胡亂加以分析解釋、就有那麼一些人、認識幾個破字愣是充燈顯亮、好玩意兒也給分解地支離破碎還塌麼自己感覺良好、此詩來意惟有此詩作者知道、有深刻內涵的詩句文章首先要憑穿透性的悟力整體融會而貫通、從而得到啟示而領悟其中境界、才能說出自我由衷的心得!

擅解語者會其言外之意、擅聽琴者聞其弦外之音!

志南和尚的《絕句》最重要的關鍵處是表達出了曠野有跡無痕、醒悟孑然一身的隱士情懷!

💫〖星槎星際聯盟.盟主星槎散人〗🐜



星槎星際聯盟


讀這首詩真的讓人拜服得拍案叫絕,人們多以為後兩句是妙句,其實四句全是妙句,第三句杖藜扶我寫得妙不必說,就是第一句中的〈系〉字,讓讀者引出不少猜想,爭議,康老師的解說是繫好舟篷,上岸踏青,但小我認為是老僧是上身系(著)著自制短短的棕衣篷,(半身雨具沒有袖子,只用帶子交錯系在身上)扶著杖藜向橋東行走時吟出的詩句,作者既然將手上拿的柺杖講了,不可能細雨天身上著什麼雨具不作交代,就是撐著油布傘他總可以在第一句中交代吧?身邊的穿戴不在第一句中交代而將遠離身邊的舟船扯進來,如果是這樣的作者,我想是寫不出這麼好的詩句的,

光頭和尚總不能不戴雨具在細雨天踏青吧?況且顫巍巍的老人獨自雨天駕舟遠行踏青的可能性也不大,對〈系〉指系什麼有爭議,他的詩就有生命的熱度,這與李商隱的詩一樣,大家喜歡探研,當然要推翻康老師的解說,網友們定是不會認同的。但我如果是個畫家要給這首詩配圖,問作者細雨天給你的雨具畫油布傘好呢?還是畫蓑衣好,作者也只好笑而不答了。(因為他首句沒交代清楚,構勒不出詩中的畫面,使畫家為難了,如果是首七律問題就解決了。)



有你真好1949634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在故樹的樹蔭中繫了小船,拄著木杖過橋向東面走。綿綿細雨好像要打溼衣服,帶著楊柳清新味道的暖風讓人心曠神怡。

領悟了什麼。你開著小車停到一處景點的停車場裡,拿出登山棒四處遊玩,天氣很不錯,晴空萬里,陽光明媚,但是卻一點都不熱,時不時還有一陣陣微風吹來。環顧四周,綠樹如茵,鳥語花香,景色秀麗。你領悟了什麼?

我領悟了天氣不錯,適合出去走走。


打醬油醬打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若是人間好時節,有綠巧遇喜相逢!


孺子牛76477


那麼問的是領悟了什麼?其實這首詩含意很深!表面是寫春天美好,其實是寫了人生醒悟!即是能划船到此!走路何需柺杖也!杏花雨是指花上露水,有欲溼衣的感覺!楊柳風是指三月春天的風,意思是我還是滿面春風的走過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