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新《倚天》遵從原著以抵過

作為金庸先生去世後的第一部武俠劇,新《倚天屠龍記》在2019年開春掀起了不小的熱度。從金庸經典改編過往來看,2019版《倚天屠龍記》憑藉對原著的遵從和精緻的服化道設計讓觀眾眼前一亮。

可於播出後,氾濫的打鬥慢鏡頭成為觀眾不滿的火力點,這曾讓主創團隊始料未及。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因觀眾輿論對氾濫慢鏡頭的集中火力輸出;在後期劇集中,新《倚天》採納民意,以剪輯抹平弱項,由此新《倚天》歲月安好、波瀾不驚。

這一做法姑且算利弊相抵,但四平八穩的收視率表現,以至於無槽點的新《倚天》漸被現代家庭《都挺好》蓋過。

從近幾年對金庸劇的不斷翻拍,我們可發現市場對武俠劇的持續需求。而金庸作為武俠影視的第一大改編IP,自然被放在了頭部的位置。然而因劇本、主創團隊以及投資成本的不一而足,產出的金庸劇質量亦參差不齊。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在近幾年的金庸劇中,不盡如人意的改編創作已然成為常態。除了選角被吐槽與原著氣質相差千里之外,劇本與小說的南轅北轍,亦成為無數觀眾聲討的對象。

更有甚者,部分影視公司為蹭金庸熱度,偷樑換柱以武俠外衣為遮掩大搞都市愛情內核,這一做法更冷落了許多武俠迷的熱情。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越遵從原著越成功?

在2013年喬恩版的《笑傲江湖》中,對東方不敗的大量加戲、對令狐沖愛情觀的篡改,以及對東方不敗性取向的扭曲,更引起了大量金庸迷們的口誅筆伐。

或許東方不敗曾在徐克的鏡下別開生面、宛若新生。然而在後續《笑傲江湖》重塑之路中,對徐克版的過分依賴導致了翻拍的潰不成軍,且與原著精髓相距甚遠。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包括後續對《神鵰俠侶》和《俠客行》的翻拍中,我們看出主創團隊的力不從心。選角不當、劇本跑偏加上武俠世界展現的淺薄等等,皆導致了畫虎類犬的改編狀況。

鑑於近幾年受眾對忠實金庸原著的強烈要求,過分創新必須被限制在框架內。反而蔣家駿導演的新《射鵰》還原度頗高、評分不俗,更為當下劇迷所喜愛。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由此,關於金庸武俠改編尺度的探討亦被業內人士擺上了檯面。經歷幾輪唇槍舌戰之後,各方各執一詞,完全還原原著的改編論調一時佔據了意見上的主流。

越是遵循原著的改編,便是越成功的表現便成為了業內外心照不宣的標準。但對於文學和影像的藝術雙向性差異,遠非單一的遵從如此簡單。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曾幾何時,電影是文學之外、單獨的一門藝術而存在。電影的展示方式是通過視聽影像來完成。電影在給人呈現畫面之餘,更給人關乎蒙太奇的造夢想象。

相比較電影,文學世界的構建則由每位讀者通過閱讀來完成。因讀者的世界觀差異,文學所構建出的另世界抽象迷離且極度私有化。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或許這便是文學的奇妙之處;在給人腦補之餘,亦給文學的影像化再造,增添了大量自由空間。

所以由文學至影視的轉化,是兩個門類藝術間的轉換,主觀意念可加持於文學的同時,當然亦可加持於影像。

回望金庸文學的影像改編歷程,反倒是許多不依存於原著、破舊立新的金庸武俠片成為了電影史經久不衰的佳作。尤其在香港新浪潮席捲八十年代之時,金庸武俠世界得到了全新方式的解讀。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對金庸武俠的全新解讀

1990年一代宗師胡金銓導演的《笑傲江湖》上映,胡金銓以東方水墨的構圖意境,把原著中被架空的江湖傳奇置於明朝廠衛之爭中;在官宦政治的大背景下,江湖的權力爭奪變得兇險且凝重。

反而許冠傑展現的港人自在情懷與令狐沖性格極為貼切。在對角色演繹中,許冠傑於江湖險惡中更見灑脫姿態,性格與角色合二為一,則進一步豐滿了令狐沖的瀟灑特質。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笑傲江湖》之後胡金銓的江湖意境沒能得以傳承,反而徐克的參與讓這部電影增添了大量浪漫主義基調。這也給後續《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創作提供了根基。

1992年上映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成為了新武俠電影典範。電影所展現的灑脫情懷以及不羈的兒女性情成為通篇的亮點。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尤其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更突破原有禁錮,以放浪形骸的風骨和捨我其誰的豪氣,讓東方不敗一角成為武俠電影史永恆的經典。

或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成功,徐克和程小東功不可沒。二人在金庸江湖之外另闢天地,更印證了兩種藝術形態本質差異化:相背而行,但皆能成功。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在徐老怪的影響下,對金庸小說的影像創新,引領了當時香港武俠電影的創作風潮。

其中《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便極盡浪漫之能事,在天山靈鷲宮內開闢了一個武俠世外桃源。鞏俐和林青霞二人仙姿玉質、不可方物,彷彿映射了90年代武俠的輝煌。

而《東成西就》則以顛覆性手筆諧謔了一回金庸名著。在電影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皆一改固有刻板形象,以完全都市化、平民化的姿態來演繹江湖傳奇,這一舉動反而讓劉鎮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文學之外的影像江湖

或許在影像創作能力旺盛的年代,文學只是一個可被利用的外衣。在優質劇本調度以及強大的演員陣容面前,文學的作用被進一步弱化;電影自我構建出的世界觀體系則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

這樣的創新演繹不僅於體現於徐克的武俠世界,王晶的《鹿鼎記》和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更以作者化的意圖,把金庸的江湖外延進一步擴散。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電影《鹿鼎記》已然成為了星爺的個人秀,周星馳賦予了韋小寶新的靈魂;《東邪西毒》則借射鵰之名演繹古龍世界,以江湖兒女之名探究現代人的情慾困惑,完成了武俠境界上的昇華。

可見,成功翻拍金庸武俠,光光對原著的複製粘貼是遠遠不夠。忠實原著與否,也不能成為評判一部金庸影視劇成功的唯一標準。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當然在對經典的創新上,空有骨架而無血肉,不僅無法讓原著黨滿意,更無法建立起一個獨立的電影空間。

在文學基礎上的宇宙再造,或許正是電影的使命所在。在後續的武俠創作中,筆者更期待看到源於文學、且高於文學的影像產出。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在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金庸影展單元中,對90年代武俠經典的懷念和展示,彷彿更給當下武俠影人提供了新的創作指引方向。

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林,對金庸武俠的改編更為如此。只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精氣神,方能於文學之外再造一個光影江湖,讓一個經典化作另一個經典。

新《倚天》最大的缺點就是無亮點,還是兒時的金庸武俠最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