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嚴重低估價值的臨空經濟區,或成為重慶當之無愧的“熱土”!

2017年,T3A航站樓及第三跑道的正式投用,讓江北國際機場在重慶大地上發出了一聲吶喊。至此,江北國際機場成為了繼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之後,全國第四座擁有三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10萬噸的運行需要。

江北國際機場的耀眼成績,讓臨空經濟區再度成為話題中心,而臨空區域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邁進,伴隨著重慶經濟地位的與日俱增,以更耀眼的姿態屹立於重慶之心。

構建一核五區產業空間,明確劃分功能定位

在2018年5月重慶市政府正式印發的《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以後,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發展重心便轉向以十二個功能平臺為支撐,著力構建“一核五區”的產業空間。

所謂“一核”,指的是臨空經濟示範核心區,面積42.2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航空總部、航空客貨運輸、航空維修檢測與培訓、航空展示、航空配餐及航空服務等。

而“五區”則是臨空製造區、臨空商務區、臨空物流區、臨空會展區、臨空保稅區5個功能片區。

明確的分區發展和功能定位,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為空港板塊的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進一步提升了空港的城市地位和價值。

被嚴重低估價值的臨空經濟區,或成為重慶當之無愧的“熱土”!

4大產業齊聚臨空,快速發展帶動轉型

從世界航空經濟發展規律看,無論哪種模式的航空經濟形態,都無疑指向一個方向:機場,特別是大型樞紐機場,都吸引或彙集一系列高科技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通過與多種產業的有機結合,與區域經濟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臨空物流產業、建設智能製造基地、臨空國際貿易中心、服務貿易四大產業集群在重慶臨空區域的快速發展,為城市帶來依託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並凝聚城市核心資源,帶動重慶經濟的轉型升級。

被嚴重低估價值的臨空經濟區,或成為重慶當之無愧的“熱土”!

10個投資項目,608.4億元內資金額

根據數據顯示,每100萬航空旅客運輸量將產生1.3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增加2500個就業崗位。這也是國際機場協會將機場喻為“經濟增長的引擎”的原因。

正因為機場對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渝北區政府在臨空經濟區的打造上才下足了功夫,在T3A航站樓落成的同時,加速了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

在第二十屆中國(重慶)國際投資暨全球採購會在上,重慶市渝北區現場簽約10個投資項目,其中,內資金額608.4億元人民幣、外資金額2.98億美元,主要包括智能終端、電子信息、醫療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金融、城市綜合體開發項目,推動重慶臨空經濟區大力發展。

被嚴重低估價值的臨空經濟區,或成為重慶當之無愧的“熱土”!

四線合一交通體系,無縫連接其他區域

交通是橫貫區域的血脈,在打造立體交通方面,政府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為中心,構建了內外通達、高效便捷的“四線合一”立體交通網絡體系。

“四線”指的是“航空+軌道+鐵路+高速路網”的交通全覆蓋模式。不僅有江北國際機場和接駁三大鐵路站點的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交相輝映,更有3號線和規劃中的14號線雙輕軌出行。並且,以繞城高速、空港大道、觀月大道為“三橫”,以桃園大道、機場路、南北大道、空港東路為“四縱”的交通網絡已經成型,令臨空經濟區與重慶其他主力區域無縫連接。

被嚴重低估價值的臨空經濟區,或成為重慶當之無愧的“熱土”!

與臨空,共未來

一核五區、4大產業、10個投資項目、四線合一……臨空經濟區以“硬核”發展數據,實力打破偏見,從價值被低估的區域成為重慶當之無愧的“熱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