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記者陳偉報道 05年的荷蘭世青賽,王洪亮先是在對陣烏克蘭的小組賽中替補出場,緊接著在和巴拿馬的小組賽中打滿全場。世青賽結束後,王洪亮繼續效力上海申花直至2010賽季,此後他先後輾轉重慶力帆、上海申花和深圳紅鑽等隊,2014賽季因深足欠薪王洪亮回到了上海。

“欠薪”是王洪亮職業生涯無法迴避的問題,他直言不諱說自己曾連續14個月欠薪,但也是這樣的履歷讓他現在變得更加成熟。現在的王洪亮是上海嘉定博擊俱樂部總經理,他負責俱樂部的管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嘉定博擊是一支中冠俱樂部,作為國字號退役球員能夠紮根基層青訓,實屬不易。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足球》:王指導,請問最近在忙什麼?

王洪亮:我現在在上海博擊長空俱樂部從事青訓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每天都是面對U13、U12、U11,以及更小的U7、U8小球員們。我們就是在做“教練員進校園”的工作,還有一塊是我們嘉定博擊在中冠聯賽有一支成年隊。我們給球隊報名參加了這個賽季的中冠聯賽。之前我們參加了足協盃的第一輪比賽,現在我們在備戰第二輪的比賽。

據瞭解,嘉定博擊過往在足協盃一直表現不錯,今年有什麼目標?

足球圈內人都知道,為什麼足協盃往往容易出黑馬,歐洲五大聯賽他們的杯賽也是如此,可能是因為某些俱樂部對杯賽不太重視,像我們職業球員出身的人都很清楚,特別是踢到中甲級別的球隊、中超保級的球隊,在這類球隊的主教練規劃裡面,盃賽並不是那麼重要。因此,他們會給到我們這種低級別聯賽球隊一些機會。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你現在對中國足球青訓現狀有什麼瞭解呢?

說句心裡話,在2018年之前,中國足球青訓的機制還是不夠健全和完善,就是說,大家都在搞,但是基本上都是盈利性質的機構,畢竟青訓機構要活下去。打個比方,一個退役球員找上幾個哥們,和某某區的教育體系領導關係不錯,就進校園裡面搞搞足球青訓。

隨著教練員進到學校,會發現做青訓是非常辛苦的,這是最基層的工作,越基層越辛苦。在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你要教他們足球的知識,灌輸足球的理念,同時還要提起他們對足球的興趣,再到進一步的,在裡面選拔出精英,這一塊的工作是需要花費很大很大的精力的。

所以說呢,隨著這幾年國家體育總局的重視,現在足球青訓抓得比較緊,給到教練員進校園項目一些補貼,例如一個課時補貼多少錢,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具體到北上廣來說,拿七、八千的月薪也只是勉強過日子。如果校園青訓做成免費的話,俱樂部就很難生存。我們博擊俱樂部的優勢,就在於背後有集團公司的支撐,畢竟光靠教育系統的補貼是遠遠不夠的。

對比國外青訓,一個教練員帶15個孩子已經忙不過來、飽和了,但我們國情不同,咱們主要抓一抓有能力天賦的孩子。有些家長學校讓孩子學球的出發點,只是希望孩子多一個鍛鍊身體的機會,不想走職業的,走更高的平臺,這也可以。

咱們可以算一筆細賬,咱們按月薪五千算一個基層教練員的話,一個學校裡一到五年級,每個年級配一個教練員,一個教練員帶25到30來個孩子,這種已經算人數略多的了。一個教練員一個月工資五千,一年就六萬,一個年級一個教練,五個年級五個教練員的總年薪就是三十萬。如果不額外收費的話,學校的那點補助是遠遠不夠的。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我們不能批判、擠壓那些收費的足球青訓機構。在鄰國日本,足球青訓機構是要收取一定費用的,球員的家長們也認為是合理的,他們覺得教練員在傳授孩子們足球知識。

而咱們現在的國情是什麼呢?收費的教育機構,多數是補習班,給孩子補習英語,是有專門營業執照的機構。這樣就很明瞭,你家孩子上的是300塊錢的一節課,他能享受的東西,我的孩子交了錢也能享受。但是足球這個東西,以及各類體育運動,只要是競技體育,就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所以我也聽過一些前隊友、現在的從業人員經常會說,如果搞收費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家長來質疑“我們孩子也交了錢,為什麼就不能踢呢?”他們不理解這個東西,並不是20個孩子將來都能踢職業足球的。

如果在中小學,通常是八人制足球,意味著25個孩子裡面只有8個人能上場踢比賽,那其他人怎麼辦?所以說,咱們國內青訓工作,真的遇到很多細節上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不延伸開來討論,畢竟這說大了就是個社會現狀。但是就是說,現在的青訓基層工作,國家已經有了支持,最關鍵的是體教結合,希望校方不單單給予資金上的支持,也要幫忙給家長們灌輸理念。

我們教練員的立場就是,你願意送孩子來學踢球咱們很歡迎,所有專業方面的東西都有專業人士來辦,教練員來學校就是來傳授知識的。咱們要區分開踢不踢和交不交費兩件事。你的孩子踢不上比賽,可以不參加,也有的家長出發點就是讓孩子鍛鍊身體,孩子能踢上比賽家長也很高興。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你認為嘉定博擊在青訓上有哪些優勢?

像前面所說的,咱們不收費,但是我們不收費,也有不收費的問題。因為不收費嘛,家長們不一定珍惜,因為不是用錢購買服務,家長們覺得無所謂。具體我們會遇到什麼問題呢,比如說買服裝,他們覺得“你們不是免費搞青訓的嗎,憑什麼服裝就不免費了?”

我們的解釋也很合理,服裝是給你孩子穿的,又不是買給教練員穿的,這個價格是你在網上或外面商店所買不到的。又比如說,你家孩子穿了這服裝,踢了兩天就不踢了,這服裝留著給誰呀?所以呢,後來咱們這麼給家長們一解釋,他們就明白了。

第二個方面,就是他們不珍惜這個機會,我們確實在基層青訓工作中發現了一些好的苗子,然後我們跟家長們溝通,校方也會參與進來幫我們,但某些家長就很不理解了,他們會質疑“現在你們不收費給孩子做培訓,但能保證他們以後十幾歲,上初中、高中還能踢上比賽嗎?”誰能給家長做這樣的保證呢?這是其一。

另外家長們也會質疑,“你們現在搞免費,但誰知道以後呢?會不會有很多灰色地帶,要怎麼怎麼才能上場比賽如何如何……”這些可能是很早以前人們所詬病的問題,我們不可能告訴家長“完全沒有”,也不能給他們保證。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但至少,我們俱樂部就是有規章制度要求,有一條最關鍵的紅線,就是咱們的教練員不能跟學校、家長有任何的經濟糾紛。包括逢年過節,咱們中國人嘛,可能有家長想請我們吃一頓飯,可能出於人情世故,覺得咱們教練員很辛苦。我覺得這東西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要求教練員必須向俱樂部報備,然後俱樂部向學校對接的老師瞭解實際的情況。

我的意思是,人情世故的東西可以兼顧,但不能拿人情世故做藉口,向家長伸手去幹嘛幹嘛,這就是俱樂部的底線了。我們不能要求全中國的俱樂部都這樣,但至少從我們俱樂部開始做起,千萬不能去做這種事。

除了不收費,嘉定博擊在青訓上還有什麼優勢呢?

我們的孩子如果能踢到精英級別,要簽約、要上U13踢青超聯賽,孩子的所有開銷都要俱樂部承擔,包括每年出訪日本參加比賽、又或者在國內哪裡集訓比賽的費用,都不需要家長承擔。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足球》:那你們博擊俱樂部付出了這麼多,又不收費,是為了什麼呢?

王洪亮:這要從投資人那邊講起,他是希望做百年青訓的。投資人跟徐根寶指導保持著一個很好的關係,他倆經過溝通,覺得老爺子確實不容易。當時徐指導沒有產業,完全靠自己,咱們陸總(嘉定博擊俱樂部董事長陸建軍)就是個半路出家的球痴,特別喜歡足球。

我敢說,他一年看的中超比賽,肯定比中超某些年輕教練員來得更多。除了對足球的熱愛,投資人有自己的產業,可以支撐他去做想做的事兒。我們是想做百年青訓、百年俱樂部的,你看歐洲五大聯賽也好,又或者稍低級別聯賽的俱樂部,現在都是上百年的老字號了,但他們最開始也是跟咱們老闆現在一樣,從業餘開始做起。再過不用百年,比如說五十年吧,咱們俱樂部能進入到中乙、中甲的平臺,咱們現在拿的這些獎盃就有意義了。

俱樂部要存在,有好幾種方式,有些老闆的企業是非常大的企業,他就希望俱樂部按部就班運營慢慢發展,他覺得這些年投下去這麼多錢是沒問題的、有意義的。但像我們這種,比較小型的俱樂部,我們首先要考慮活下去,而抓好青訓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出好球員,我們通過把球員賣給中超俱樂部的方式來讓俱樂部獲得收入。我們就想也能像徐指導一樣,做中國足球的兵工廠。

你加盟博擊俱樂部這麼久,現在有看到回報了嗎?

暫時還沒有,我們每年要有兩千多萬的投入,現在從業人員的工資也隨著中超的火爆而水漲船高。過去成年隊球員一個月給他一萬、八千的工資就可以了,現在我們也知道不可能了。

咱們除了進校園的青訓教練員,還有四個西班牙籍的總監、教練員,一共有69人,再加上辦公室、一線隊,就100來人了。這個人員的配置,很多職業俱樂部都沒有的,這需要很大一筆的投入。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據瞭解嘉定博擊也是很想衝擊中乙的,今年有什麼目標呢?

這個目標是每年都不變的,陸總他們對這塊傾注了很多精力和財力。今年我們引進了一些有實力的球員,我們每年都是奔著往職業平臺去走的。如果成了,咱們嘉定就有了自己的職業隊,咱們的老百姓也能在自己城市看看職業比賽,這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兒。另外,這也能提升俱樂部的知名度,從而吸引其他企業關注投資咱們俱樂部,大家一起來。

紮根青訓這些年,你覺得自己收穫了哪些經驗?

很多人也問過我這個問題,這是我自己價值的體現。現在沒多少人願意幹青訓,特別是退役的球員,假如還有過國字號光環的,你讓退役國腳拿基層青訓最高的工資待遇,兩萬元一個月,這已經是很高很高的待遇了,他們都不願意來,我一說大家都明白。

如果中國足球青訓沒有中生代退役國腳們的參與,下面沒有人願意做這些事,金字塔的基礎就沒有質量,越到上面肯定就是沒有人了。我不是想詆譭或否認現在一些年紀大的基層青訓教練,我們也都是老教練帶出來的,但老教練對新事物的接受、鑽研程度,肯定是不如新生代的教練員嘛,他們也沒有年輕教練員的精力。

你想,一個60歲的教練還在帶青訓,孩子們的青訓質量可想而知。這類孩子他們的基本功肯定不差,咱們中國小球員在早期階段是不差的,為什麼一到U15、U17就不行呢?因為他們沒有整體的戰術概念,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教練不懂。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我整天在場邊做青訓,我的感覺就是,超過50歲的教練員,基本在場邊就重複那幾句話。第一句:拉開。怎麼拉開?你不能光跟孩子說“拉開”,他們也知道要拉開,往哪兒拉,縱向是拉,橫向也是拉,就近的兩個人扯兩步也是拉,孩子怎麼知道該怎麼拉呢?你沒在訓練中給孩子重複這種場景,灌入他的記憶片段,如果沒人教過他,他自己練出來,那是天才。

天才肯定是有的,但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教練員一步一步教他。還有示教板,很多老一輩教練員都不喜歡用示教板,他們覺得只有職業比賽才會中場休息用這個,其實並不是。青少年時期就應該有這個。

你試想,每天你就空口白牙在那叨叨,孩子聽的時候可能知道,但一轉頭他又忘了。但你用示教板擺出來,孩子的記憶片段就有這個場景重複,他以後就會知道如何處理。在細節上,老教練員肯定是有所欠缺的。

延伸到我個人,這批U13的孩子我也帶過半年,由於俱樂部發展我崗位變動去了做管理工作,我擁有亞足聯A級教練員證書,也在爭取讀職業級,一是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二是作為管理者能更好與外籍或本土教練員做溝通,這也是我在一個低級別俱樂部裡工作的原因。我更希望定下心來,做個五年、十年、十五年,等我五十來歲的時候,我的價值是會被社會認可的,現在不要著急。

王洪亮:青訓收費總被抱怨“上場機會分配不均”,不收費又怕家長不珍惜

現在做青訓,你覺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孩子讓你眼前一亮?

我發現從05年這一批孩子開始,全國各地不限於上海,青訓教練員開始多起來了。各個地方的青訓機構團體開始抓自己的特點。因此,我認為從05年這一批開始值得期待。但問題又來了,足協要求各年齡段的國字號男女隊都要有紅黃隊,這也是為了擴大人員基數,別把青少年一棍子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