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於至善”到底是什麼意思?

弘道行者


止於至善,應該意思是,直到達到至善才可以停止追求,而善怎麼可能會達到至善呢?所以,追求善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

明明德。第一個明是理解到了,悟到了的意思。第二個明,也就是明德。明明德就是理解到了明德。那什麼是明德呢?既然有明德,那就應該是有暗德,缺德。所以,什麼是明德才是關鍵。

人人都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人人都有自己以為是的自己悟到的至善與明德,所以這個世界才會如此的紛紛擾擾熙熙攘攘,糾纏不清,吵鬧不休。因為人人都是對的,因此,人人都是別人眼裡不對的騙子



太素老道


止於至善,從字面上解讀,其餘三個字都很好理解,也不容易產生歧義。唯“至”字,會產生多種解讀,我們先就“至”字做一下分析。

其一:從字面上解讀,至是到達的意思,到達了善,什麼樣的善,到什麼樣的峰值才算是至善呢?從邏輯上分析推理,那麼這個“至”字,不僅僅是到達,一字兩意,是指到達了峰值的善。

我們再繼續往下延伸推理,能夠到達峰值的善,是不是應該隸屬於純粹的善,不貪求回報的善?

那麼,第一種解讀就出來了,止於至善,是止步於不貪求回報的善意。那種夾帶私慾的善意,已經不夠純粹,不可取了。

其二:聯繫當下的諸多案例,鬥米恩 ,升米仇。某演員資助某貧困大學生,因病不能繼續資助,兌現承諾,遭到學生家長的追討,“止於至善”是否是告誡人們善心的使用需要有度,注意使用方法,切忌氾濫呢?


疊墨兒


(拙拙一答,恭聞指正)

個人認為,“止於至善”的意思正是“始於至善”。換言之,即讓“至善”由終點轉化為起點,由結尾轉化為開端。

《大學》先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顯然,明明德是大學的起點,親民是大學的過程,至善是大學的終點。從起點到終點,我們也只是掌握了大學之道,並沒有開始運用大學之道。

因此,“止”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對已掌握的大學之道作出總結,檢驗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明明德和親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能夠以“至善”為起點,正式開始運用大學之道了。

故而,《大學》後雲: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顯然,一種事物的結束,就是另一種事物的開始。同樣地,“止於至善”其實就是“始於至善”,其目的非常明確——在取得長足進步之後,為下一步的努力制定計劃,旨在圓滿完成任務並爭取最大的收穫。


鳶尾洲國學志


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明明德,重點在自我的修煉,提升自身品德才能等方面的建設,這也就是所謂的修己;親民即新民,重點在安人。兩者合起來就是所謂的修己安人!這與佛教所說的自利利他同出一轍一個意思。

不斷地在修己與安人的路上精進提升,自然就是走在了善的大道上,至於所謂至善,其實說的是要這條精進完善的路永遠沒有盡頭,永遠都有可進步提升的空間,是給追求完善者們設定的一個非常遠大的目標。

當然了,完美也好至高無上的善也好,永遠也不見得誰做得到,它只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狀態下的一個美好願景設定,讓人不斷前進。直到也許真正有那一天時,才在所謂至善面前打止,才算完成自己人生最大程度的修己安人目標。


茶易師


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好事別做到頭,所謂否極泰來,物極必反,至善就是至惡,不過這話就是說說,沒有人能做到,到了那個臨界點,誰都會邁出那一步的。


好居隱陽


個人認為

一、是說人的本性,原本就是至善至純至淨的。

二、是說人格修養的目標,應是至善。

三、是說既然人性本至善,其實也不必刻意追求至善。


共命之鳥新工藝熟普


止,停止。至善,是善的最高境界。

止於至善就是說不要追求至善,在至善前停止。

善很好理解,與惡相對。如果善惡有邊界,至善其實與至惡重合,現實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不禁質問為什麼好人無好報。其實我們只需要做好對的事,物極必反,須當止於至善。

重點在止,知止而後能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