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1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地下工程防水的設計和施工應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相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

地下工程的防水,應採用經過試驗、檢測和鑑定,並經實踐檢驗質量可靠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

地下結構迎水面(底板、外牆、頂板)應採用結構自防水混凝土。

在防水混凝土施工前項目部應審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報告,並在施工期間對原材料、配比等進行實地抽查驗證。

要特別關注結構自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地下結構的施工縫、後澆帶、穿牆管(盒)等薄弱環節,應重點核查細部構造措施是否嚴格按防滲漏節點做法施工。

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於P6。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並提交項目部審查。

防水混凝土結構底板的混凝土墊層,強度不得小於C15,厚度不小於100mm,軟弱土層厚度不小於150mm。

防水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於250mm,設計裂縫寬度不得大於0.2mm,施工完成後不得出現貫通裂縫。

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50mm。

1.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

防水混凝土應採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的水泥,不得將不同品種或不同強度等級的水泥混合使用。

防水混凝土摻入粉煤灰的級別不應低於二級,粉煤灰用量應控制在膠凝材料總量的20%-30%。

硅粉用量控制在膠凝材料總量的2%-5%。

石子應潔淨,最大粒徑不大於40mm,泵送時其最大粒徑應不大於輸送管徑的1/4,石子吸水率不大於1.5%,不得使用鹼活性骨料用於混凝土原材料。

砂應潔淨且為中粗砂,不得使用海砂。

1.2防水混凝土施工

底板防水混凝土施工前要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積水的環境中澆注混凝土。

膠凝材料總用量不小於320Kg/m3。在滿足混凝土抗滲等級、強度、耐久性等條件下,水泥用量不小於260Kg/m3。

防水混凝土砂率應控制在35%-40%區間,泵送時可增至45%。

防水混凝土灰砂比按1:1.5-1:2.5控制,防水混凝土水膠比不得大於0.5。

預拌防水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按120mm-160mm控制,並應做好現場實測。

預拌防水混凝土初凝時間按6-8小時進行配合比設計。

外牆和底板防水混凝土應分層澆注,分層厚度不大於500mm,每層應振搗密實。

外牆及頂板防水混凝土模板應拼縫嚴密,支撐牢固。

防水混凝土機械攪拌時間應不少於2min。

防水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如發生離析,必須採用二次攪拌。如坍落度損失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膠比的水泥漿,或摻加同品種的減水劑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後使用。

防水混凝土應採用機械振搗,加強振搗環節控制,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注施工,儘量少留施工縫。

底板大體積混凝土炎熱季節施工時,混凝土入模溫度不應大於30度。對入模溫度大於30度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在底板混凝土澆築前在混凝土中預留管道,通過水冷散熱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

在冬季施工防水混凝土時,混凝土入模溫度應不低於5度。

防水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14天。

對大體積防水混凝土要進行保溫保溼加強養護。

2地下室底板防滲漏做法

2.1設防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做法說明:

適用於項目所在場地地下水位較高,當地審圖、驗收要求地下室底板必須施工外防水的項目。

工藝流程:

素土夯實——混凝土墊層——防水層——保護層——鋼筋混凝土自防水底板——建築面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素土夯實

素土夯實,密實度≥93%。

對於軟弱土層,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以確保底板下地基土質達到設計所要求的密實度。

2、混凝土墊層

分區分段施工100厚C15混凝土墊層,墊層分區分段應結合施工縫、變形縫等位置劃分。墊層混凝土應隨搗隨抹光。

已澆築完的混凝土墊層,養護時間不少於3d。

3、防水附加層

陰陽角部位用水泥砂漿做成半徑不小於R50的圓弧角。陰陽角部位施工防水附加層。附加層水平方向、向上或向下伸出長度250 mm。

4、防水層

施工不小於2mm厚聚氨酯防水塗膜或不小於3mm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5、防水保護層

防水層施工完成後,澆築50厚的C20細石混凝土保護層。

6、自防水底板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施工應按審批通過的專項施工方案組織施工。

重點審查:配合比設計、施工準備、施工縫、後澆帶防滲漏措施、現場混凝土施工組織及養護方法等內容。

7、面層施工

最薄處20mm厚C25細石混凝土面層。1%坡度坡向排水溝,排水溝坡向集水井。按柱距在柱中對應位置設縫,切縫深15mm、寬5mm。面層施工時,應將防水混凝土表面清理乾淨並溼潤,細石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澆水養護。

質量控制點:

1、素土夯實;2、防水層施工質量;3、底板防水混凝土澆築質量;4、底板混凝土養護;5、面層的找坡坡度

2.2設濾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做法說明:

當項目地下水位較低,地下室底板防水混凝土厚度大於500mm,底板取消外防水審圖機構及驗收可以通過時,可採用設濾水層取消底板外防水的做法。

工藝流程:

素土夯實——混凝土墊層——鋼筋混凝土自防水底板——濾水層——隔離層——建築面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素土夯實

素土夯實,密實度≥93%。對於軟弱土層,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以確保底板下地基土質達到設計所要求的密實度。

2、混凝土墊層

分區分段施工100厚C15混凝土墊層,墊層分區分段應結合施工縫、變形縫等位置劃分。墊層混凝土應隨搗隨抹光。已澆築完的混凝土墊層,養護時間不少於3d。

3、自防水底板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施工要有專項施工方案,嚴格按專項方案組織施工。重點審查:配合比設計、施工準備、施工縫、後澆帶防滲漏措施、現場混凝土施工組織及養護方法。

4、濾水層

採用粒徑10~30碎石濾水層,最薄處60厚,濾水層1%找坡,坡向排水明溝,排水明溝坡向集水井。沿排水溝邊設100(寬)X100(高)C20素混凝土坎。

排水溝與濾水層處予埋φ20@2000PVC塑料排水管(L=150、壁厚=2.5),排水管在濾水層一側端頭採用無紡布包裹PVC管。濾水層上部鋪設三彩布做隔離層。

5、面層

100mm厚C25混凝土隨搗隨抹光,內配φ6@150單層雙向鋼筋網。按柱距在柱中對應位置設縫,切縫深15mm、寬5mm。細石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澆水養護。

質量控制點:

1、素土夯實;2、底板防水混凝土澆築質量;3、底板混凝土養護;4、濾水層施工;5、排水溝坡度

3地下室外牆防水做法

做法說明:

適用地下室外牆內側為室內(如私家住宅、車庫、功能房、架空活動區)的外牆防水做法。

地下室外牆必須採用結構自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結構內部設置的各種鋼筋或綁紮鐵絲不得直接接觸模板。地下室外牆用於固定模板的螺栓可採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頭,螺栓上應加焊止水環。

拆模後對兩端有錐形塑料墊塊的,需逐個剔除塑料墊塊,將螺桿從孔口的最深處割斷或燒斷。

所形成的凹槽須採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壓實抹平。

工藝流程:

地下室外牆缺陷修補——螺桿位置防水加強——防水層——防水保護層——室外回填土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外牆混凝土

地下室外牆模板必須採用一次性止水螺桿緊固。地下室外牆按要求留置施工縫、後澆帶。模板留出清掃口,合模前對牆體內垃圾及時清理。嚴控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供應要及時,不得出現施工冷縫。拆模後應注意覆蓋、及時養護。外牆拆模時間不宜過早(應帶模7d),養護時間不少於14d。養護結束後,及時割除一次性止水螺桿,並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將螺桿端頭封閉。

2、外牆混凝土缺陷修補

防水層施工前應對混凝土外牆缺陷認真修補,確保基層滿足防水層施工要求。地下室外牆出現的主要問題為裂縫和蜂窩麻面缺陷,一般採用表面修補法、灌漿嵌縫封堵法。對一般缺陷和裂縫寬度小於0.2mm的混凝土表面裂縫、氣孔和一般缺陷,先用混凝土修補膠填充補平,待乾燥後打磨平整,面層採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再次封閉即可。當裂縫寬度超過0.2mm時,可在混凝土表面開槽埋管,採用壓力灌漿的方法對混凝土裂縫進行修補。壓力灌漿應由專業公司施工,同時在施工前項目部應組織相關單位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審查。

3、防水附加層

防水施工前,應對外牆基層打磨平整,對缺陷修補完成,螺桿凹槽已處理平整,並對外牆施工縫、後澆帶、底板與外牆轉接處、螺桿位置進行防水加強處理。

4、防水層

防水附加層驗收合格後,施工不小於2mm厚聚氨酯防水塗膜,或不小於3mm厚SBS改性瀝青卷材防水層。

5、防水保護層

施工30厚聚苯板防水保護層。當地下室水位較高,同時驗收允許時,可採用砌120厚的非粘土磚牆做防水保護層。

6、回填土

土質必須符合回填需要,不得將建築垃圾作為回填土使用。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密實度≥93%。

質量控制點:

1、模板緊固使用一次性止水螺桿;2、施工縫、後澆帶處設置止水鋼板;3、混凝土缺陷、螺桿凹槽處理;4、防水附加層、防水層厚度、範圍控制;5、防水保護層及時設置;6、回填土分層夯實

4地下室室外頂板防水做法

做法說明:

地下室結構室外頂板宜優先採用結構起坡,地下室頂板上有覆土時,可設塑料排水板濾水層有組織收集積水,但必須進行專項節點設計。當地下室頂板被變形縫分隔時,變形縫應作為種植分區邊界,不得跨縫種植。

工藝流程:

鋼筋混凝土自防水結構頂板——找平層/找坡層——聚氨酯防水層——閉水試驗——防水保護層——卷材防水層——剛性保護層——濾水層——種植土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鋼筋混凝土頂板

完成各種出頂板管道、煙道、落水口的安裝及封堵,並進行結構閉水試驗。

2、找坡層

找坡層優先選用細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漿。慎用陶粒、膨脹珍珠岩等輕骨料混凝土。宜直接採用結構找坡,找坡不小於2%。

3、防水層

防水層採用不小於2mm厚聚氨酯防水塗膜,或不小於3mm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出頂板管道、煙道、落水口等部位應提前施工好防水附加層。

4、閉水試驗

防水層施工完畢後,將落水口臨時封堵,進行24h閉水試驗,蓄水高度不少於30~50mm,並安排專人檢查記錄,發現滲漏應分析原因並整改,完畢後再次閉水,直至無滲漏發生方可洩水。

5、防水保護層

閉水試驗合格後施工20mm厚1:3水泥砂漿保護層。

6、卷材防水層

防水卷材施工前,清理好基層表面,用長把滾刷均勻塗布與防水材料匹配的基層處理劑,常溫經過4小時後,開始鋪貼不小於3mm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層高度不低於種植土完成面400mm。

7、剛性保護層

40mm厚C20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內配φ6@200單層雙向鋼筋網,四周牆根處設伸縮縫,縫寬20 mm,嵌填密封膏;按不大於4m×4m分格設縫(鋼筋在縫內斷開),縫寬10,縫內嵌填密封膏。

8、濾水層

濾水層採用80厚粒徑10~30碎石濾水層,並且在上部鋪設無紡布隔離,四周上翻100高,並用粘貼劑粘結。當採用成品塑料排水板時,注意不要讓泥土、水泥、沙等垃圾進入排水板的正面空間,確保排水板的空間暢通。且鋪設時儘可能做好保護措施,應及時儘快做好回填土工作,防止大風吹亂排水板影響鋪設質量。

9、種植土

種植土的厚度須滿足上部苗木種植物所需土層厚度。

質量控制點:

1、找坡;2、防水材料檢驗合格;3、防水層施工質量控制;4、濾水層(含水收集系統)施工質量控制;5、成品保護

5地下室混凝土結構細部構造防水

5.1地下室底板後澆帶

做法說明:

後澆帶用於不允許留設變形縫的工程部位。後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後澆帶應在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後再施工。後澆帶應採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築,其抗滲和抗壓等級不應低於兩側混凝土。後澆帶混凝土應一次澆築,不得留設施工縫;混凝土澆築後應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28d。

工藝流程:

清理底板後澆帶內垃圾、抽除後澆帶內積水——澆築底板後澆帶混凝土——養護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底板混凝土

後澆帶位置施工完防水附加層,經驗收合格後再施工防水層。在後澆帶兩側設3mm厚300mm寬止水鋼板。不同塊鋼板連接必須滿焊。鋼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止水鋼板上下安裝好鋼絲網片。底板混凝土澆築前要對後澆帶止水鋼板進行隱蔽驗收。

2、清理後澆帶

清理後澆帶內垃圾、抽除後澆帶內積水

3、澆築後澆帶混凝土

後澆帶混凝土澆築前,應先將兩側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鬆動的石子及鬆散混凝土剔除,表面鑿毛,用棉紗等浸水,溼潤24h以上。為保證後澆帶的質量,後澆帶混凝土選用具有補償收縮作用的微膨脹混凝土。

4、養護

混凝土澆築後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28d。

質量控制點:

1、防水附加層、防水層施工範圍、厚度;2、止水鋼板預埋;3、底板後澆帶兩側混凝土清理;4、後澆帶混凝土施工質量;5、後澆帶混凝土養護

4.5.2地下室外牆後澆帶

做法說明:

外牆後澆帶兩側按施工縫做法預留好鋼板止水帶,在外牆混凝土澆築前在後澆帶兩側安裝好鋼絲網。外牆後澆帶模板應加固牢靠,防止漲模及漏漿。外牆後澆帶混凝土儘可能與地下室頂板後澆帶混凝土同時澆築。

工藝流程:

地下室外牆後澆帶兩側混凝土清理——支後澆帶外牆模板——澆後澆帶混凝土——防水層(含防水附加層)——保護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外牆混凝土

在後澆帶兩側設3mm厚300mm寬止水鋼板。不同塊鋼板連接必須滿焊。鋼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在施工縫處安裝鋼網片。將後澆帶兩側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鬆動的石子及鬆散混凝土剔除,表面鑿毛,並澆水溼潤24h以上。後澆帶選用具有補償收縮作用的微膨脹混凝土。混凝土應分層澆築並振搗密實。

拆模後應注意覆蓋和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28d。

2、防水層(含防水附加層)

牆體表面缺陷處理及螺桿孔封閉處理後,施工防水附加層,附加層驗收合格後,再施工防水層。

質量控制點:

1、止水鋼板預埋;2、施工縫周邊混凝土清理;3、後澆帶混凝土質量;4、後澆帶混凝土養護;5、牆體混凝土缺陷及止水螺桿端頭封閉處理;6、防水附加層和防水層

5.3地下室頂板後澆帶

做法說明:

頂板後澆帶兩側按施工縫做法預留好鋼板止水帶,在頂板混凝土澆築前在後澆帶兩側安裝好鋼絲網。要拆除後澆帶位置模板時,要對後澆帶兩側現澆梁板結構做好回頂。後澆帶支撐及模板加固應牢靠、模板與後澆帶兩側混凝土結構拼縫應嚴密。

工藝流程:

後澆帶兩側混凝土清理——後澆帶位置梁板模板支設——頂板後澆帶混凝土——防水層(含防水附加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頂板混凝土

在後澆帶兩側設3mm厚300mm寬止水鋼板。不同塊鋼板連接必須滿焊。鋼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隱蔽驗收後澆頂板混凝土。

2、清理後澆帶

頂板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後,將後澆帶兩側梁板結構回頂好,清理後澆帶內垃圾。

3、澆築後澆帶混凝土

後澆帶混凝土澆築前,應先將後澆帶兩側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鬆動的石子及鬆散混凝土剔除,表面鑿毛,溼潤24h以上。支頂板後澆帶模板,同時檢查後澆帶兩側梁板結構是否已回頂妥當。為保證後澆帶的質量,後澆帶混凝土選用具有補償收縮作用的微膨脹混凝土。

4、養護

頂板後澆帶混凝土澆築後應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28d。

5、防水層(含防水附加層)

在後澆帶位置,塗刷2mm厚聚氨酯防水附加層,經驗收合格後,再施工後續防水層。

質量控制點:

1、止水鋼板預埋;2、頂板後澆帶兩側混凝土清理;3、頂板後澆帶模板支設平整、牢靠;4、後澆混凝土質量;5、後澆混凝土養護;6、防水附加層和防水層

5.4地下室側牆施工縫

做法說明:

外牆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築,宜少留施工縫。當留設施工縫時,牆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牆的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500mm的牆體上。牆體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於300mm。水平施工縫繼續澆築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浮漿和雜物清除,然後刷混凝土界面劑一道,再鋪30-50mm厚1:1水泥砂漿後及時澆築牆體混凝土。

工藝流程:

地下室外牆施工縫清理——後澆混凝土——防水附加層——防水層——保護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施工縫

施工縫留設位置正確,儘量少設施工縫或不留牆體施工縫。當需要設置施工縫時,在混凝土澆築前,在施工縫牆體中間設3mm厚、300mm寬止水鋼板。鋼板接長時兩塊鋼板搭接處必須滿焊,同時鋼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一側。後澆混凝土牆體模板合模前,應先將原有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鬆動的石子及鬆散混凝土剔除,表面鑿毛並將雜物清理乾淨。施工縫在澆築前保持溼潤狀態。牆體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要仔細檢查模板,防止漏漿漲模。前後混凝土澆築間歇時間不得超過2h。拆模後應注意覆蓋、及時養護。外牆拆模時間不宜過早,可採用帶模澆水養護,模板拆除之後,也可在牆兩側覆掛麻袋或草簾等覆蓋物噴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14d。

2、防水層(含防水附加層)

牆體表面缺陷處理及螺桿孔封閉處理後,施工防水附加層,附加層驗收合格後,再施工防水層。防水層採用不小於2mm厚聚氨酯防水塗膜,或不小於3mm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質量控制點:

1、止水鋼板預埋;2、施工縫周邊混凝土清理;3、牆體混凝土質量;4、牆體混凝土養護;5、牆體混凝土缺陷及止水螺桿端頭封閉處理;6、防水附加層和防水層施工範圍、厚度;7、防水保護層

5.5一次性止水螺桿節點處理

做法說明:

地下室外牆用於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須採用一次性止水對拉螺桿。一次性止水對拉螺桿可採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塑料堵頭方式使螺桿端頭留出凹槽。螺栓上應加焊2厚70×70mm止水片。當一次性穿牆螺桿兩端採用錐形塑料墊塊時,養護結束後需在牆體內外逐個剔除塑料墊塊,然後將螺桿從孔口的最深處割斷。在施工防水層前,應逐個將螺桿位置處的凹槽用1:2聚合物水泥砂漿壓實抹平。

工藝流程:

外牆模板加固使用一次性止水螺桿——外牆混凝土養護完成後剔除塑料墊塊——割除多餘螺桿——澆水溼潤——內外側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壓實抹平——迎水面螺桿孔處防水加強處理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剔除塑料墊塊

內外側逐個剔除塑料墊塊。

2、割除多餘螺桿

將螺桿從凹槽的最深處割斷。

3、澆水溼潤

清理孔內雜物,周邊澆水溼潤。

4、凹槽封堵

採取聚合物水泥砂漿對螺桿孔凹槽封堵並壓實抹光。

5、牆體迎水面一側施工防水加強層

待聚合物水泥砂漿乾燥後(約24小時),在牆體迎水面一側,施工螺桿位置防水附加層,附加層範圍100×100mm。

6、防水層

加強層驗收合格後,施工不小於2mm厚聚氨酯防水塗膜,或不小於3mm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層。

質量控制點:

1、使用一次性止水對拉螺桿;2、對拉螺桿切割深度;3、凹槽溼潤;4、聚合物水泥砂漿抹平壓光;5、防水加強層範圍及厚度;

5.6固定式穿牆管防水構造

做法說明:

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小時,穿牆管可採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內的固定防水做法,主管應加焊止水環,並應在迎水面預留20深、30寬凹槽,凹槽內採用油膏密封材料嵌填密實。穿牆管應在澆築牆體混凝土時預埋。穿牆管與內牆角、凹凸部位的距離應大於250mm。相鄰穿牆管間的間距應大於300 mm。

工藝流程:

止水穿牆管預埋固定——地下室外牆模板——混凝土澆築——防水附加層——防水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1、安裝止水穿牆管

在穿牆主管雙面焊2mm厚100mm寬止水環。在外牆合模前安裝管道並固定好。

2、外牆混凝土

穿牆管道位置混凝土要加強振搗,確保混凝土密實。

3、凹槽處打密封膏

在外牆混凝土養護結束後,將凹槽處清理乾淨,在管道的周邊打密封膏並填充密實。

4、防水附加層

在迎水面一側,沿管道周邊施工防水附加層。沿管道及管道外牆周邊防水附加層寬度為250mm。

5、防水層

防水附加層經驗收合格後施工防水層。

質量控制點:

1、鋼管與止水環雙面滿焊;2、凹槽密封膏施打;3、防水附加層範圍、厚度控制;4、防水層厚度控制;

5.7套管式穿牆管防水構造

做法說明:

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較大,或管道有更換要求時,應採用套管式防水構造,套管應加焊止水環。預留套管兩端要用膠布等密封好,避免堵塞孔洞。套管與管道之間的縫隙應用柔性阻燃材料密實填充,且端面應光滑,管道接口不得設在套管內。

工藝流程:

止水套管預埋——套管清理——安裝管道——內側用瀝青油麻絲堵塞——外側用瀝青油麻絲堵塞——打密封膏——防水附加層——防水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止水套管預埋

止水環與套管應滿焊密實,並應在施工前將套管內表面清理乾淨並將孔口臨時封閉好。

2、套管清理

在安裝管道前,先清除套管內的雜物,套管應清除鐵鏽,並在管壁刷防鏽漆,等防鏽漆乾透之後安裝管道。

3、安裝管道

管道接口不得設在套管內。管道的坡度及支吊架調整、固定好後方可進行管道與套管間隙封堵工作。

4、內側堵塞

先從內側用瀝青油麻絲填充至套管的中間2/3部位,並填充密實。

5、外側堵塞

從外側填堵瀝青油麻絲,填滿後內外口打瀝青油膏。

6、防水附加層及防水層

在迎水面一側,沿管道周邊施工防水附加層。沿管道及管道外牆周邊防水附加層寬度各250mm。防水附加層經驗收合格後施工防水層。

質量控制點:

1、止水套管安裝;2、管道安裝;3、油麻、瀝青油膏堵塞密實;4、防水附加層及防水層範圍、厚度控制

5.8地下室底板轉角節點

做法說明:

地下室底板轉角位置受作業空間、防水需留預接長度、要對防水接頭實施保護等影響因素多,為此須重視此轉角部位的防水做法。

工藝流程:

磚胎模——防水附加層——防水層施工——磚模處水泥砂漿保護層——底板與外牆交接陰角防水附加層——外牆防水層與預留底板防水層搭接——保護層

節點圖: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磚胎模施工

為確保底板外側周邊防水層施工質量,可選擇在底板墊層施工完成後,在底板外側施工不小於120mm厚磚胎模。

砌體胎模定位應預留出胎模抹灰層、防水層、防水保護層厚度。

2、底板防水層(含防水附加層)

底板與胎模陰角處施工防水附加層。防水附加層水平外伸及上反各250mm。附加層經驗收合格後,再施工防水層,防水層採用不小於2mm厚聚氨酯防水塗膜,或不小於3mm厚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底板側面防水層臨時在胎模頂面收口。在胎模頂面伸出長度不少於150mm。在胎模頂面幹鋪一匹磚對接頭防水材料作臨時保護。

3、底板混凝土

應確保臨時保護的接頭防水材料在底板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不被破壞。

4、外牆與底板交接陰角處防水附加層施工

防水附加層水平外伸及上反各250mm。

5、外牆防水層施工

防水層為聚氨酯防水塗膜時,清理出臨時保護的接頭防水材料,做好搭接繼續施工防水層。防水層為卷材時,清理出臨時保護的接頭防水卷材,將接頭卷材反至底板防水附加層一側位置,按卷材搭接要求繼續施工防水層。

6、保護層施工

底板外伸部分防水層,採用50mm厚C20細石混凝土保護。外牆施工苯板保護層。

質量控制點:

1、陰陽角防水附加層範圍及厚度;2、預留防水層接頭施工質量及臨時保護;3、底板與外牆防水搭接施工質量控制;

5.9地下室頂板轉角節點

做法說明:

當地下室板頂與室外地坪高差在1米以內時,採用圖1節點在轉角處施工防水附加層後,在外牆與頂板處滿做防水層。當地下室板頂高於室外地坪1米以上時,可按圖2做法在外牆結構處留槽,將防水層在槽內收口。

工藝流程:

防水層(含防水附加層)——防水層在槽內收口——防水保護層

節點圖1: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節點圖2

地下室防水防滲節點標準化做法施工工藝詳解,先收藏再看!


構造做法:

1、防水層

轉角需要滿做防水層時,在外牆與頂板交接陽角部位施工防水附加層,附加層驗收合格後,再施工防水層。

當地下室板頂高於室外地坪1米以上時,在主體結構施工時,在高於室外地坪500mm外牆處留20mm深、50mm寬槽口,將外牆防水層在槽內收口固定,同時用瀝青油膏將槽口封閉。

2、保護層

室外地坪以下施工聚苯板保護層,室外地坪以上採用粘結方法,掛20×20×0.8mm鍍鋅鋼絲網後,施工20厚1:2水泥砂漿保護層。

質量控制點:

1、防水附加層和防水層範圍、厚度;2、防水層槽內收口牢靠;3、防水保護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