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主旨觀點題,你還在糾結嗎?

2019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主旨觀點題,你還在糾結嗎?

關於行測言語理解部分,很多考生感覺很容易但一到自己做題就會糾結,特別是主旨觀點題,經常會四個選項排除兩個,在剩下的兩個選項中糾結半天,最後往往會選擇一個錯誤選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很多人把原因歸咎於運氣不好。運氣可能會有,但最靠譜的還是要掌握方法。什麼方法能夠解決你的糾結猶豫呢?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二選一糾結:兩個選項都不錯,該怎麼辦?

原則之一:具體性

【例1】:語言到底是什麼?假如它僅僅是交流工具,地球人都講英語也就談不上有啥危險。然而語言還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載體和源泉。任何一種語言中都蘊藏著那個民族的智慧、技藝、信仰、風俗等豐富的內涵,一旦消亡,人類就會喪失對理解、認識和更新自我而言“不可替代的部分和瞬間”。一個語種的離去即是一種獨一無二文明的死亡,只懂美式英語的人怕是難以理解這其中蘊含的悲慟和傷感。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語言是人類真正的遺傳密碼

B.英語成為地球上唯一的語言意味著文明的消亡

C.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種承載著文明形態

D.不同的語言意味著不同的世界,拋棄一個語種就等於葬送一種文明形態

【答案】D。中公解析:通過題乾的行文脈絡分析我們可知,第一、二、三句以設問的方式引出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第四、五兩句話在具體講解語種和文化的關係。總之,文段在講的是文明和語言的關係。符合此意的有C、D.

當遇到上述C、D選項都符合題乾的意思時,很多人往往會手足無措,往往會“蒙”一個答案。那遇到此種情況究竟該如何抉擇,掌握一個原則——具體性原則:哪一個選項跟題幹切合的越緊密,越符合題幹意思,優先選擇。

C只是說明語種和文化的承載關係,而D不僅說明兩者的承載關係,還體現了一種語種承載一種文明,更加符合文段的“一個語種的離去即是一種獨一無二文明的死亡”的意思,故正確答案為D。

技巧歸納:當遇到兩個選項都符合題幹意思,對比選項,採用具體性原則(哪一個選項跟題幹切合的越緊密,越符合題幹意思,優先選擇)擇優而選。

【例2】對於消費者來講,傳統零售業最大的弊端在於信息的不對稱。而互聯網可以將一件商品的真正定價變得透明,讓每個人都知道商品的真正價格區間。傳統制造業屬於封閉式生產,由生產商決定商品品種、型號,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是割裂的。而互聯網會讓消費者全程參與到生產環節,由用戶決定他們想要的商品。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

A.互聯網將打破信息不對稱的格局

B.個性化定製是傳統零售業的發展方向

C.互聯網會對傳統行業進行滲透與改造

D.互聯網會對傳統零售業和製造業產生影響

【答案】D。中公解析:通過題乾的行文脈絡分析我們可知,第一、二在講互聯網對傳統零售業的影響,第三、四兩句話在在講互聯網對傳統制造業的影響。概括可知,文段在講的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符合此意的有C、D。有具體性原則可知正確答案為D。

【例3】研究表明: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鍊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機甩乾衣服,而是讓其自然晾乾,這可以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時問和下班後關閉電腦及顯示器,可以將這些電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改用節水型沐浴噴頭,不僅可以節水,還可以使熱水沐浴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

A.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夠節能

B.節能意識十分重要

C.普通民眾可以對節能做出貢獻

D.節能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

【答案】D。中公解析:通過題乾的行文脈絡分析我們可知,文段四個分句並列,分別強調改變跑步方式,洗衣方式,用電器方式,洗澡方式都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一眼看到四個選項,可以排除A、B,因為A的自然地生活方式沒有依據,B只是強調意識。所以符合此意的有C、D。有具體性原則可知,D的一點一滴更加符合四個分句的“跑步、洗衣”等方面,而C的“做貢獻”範圍太大,不夠具體、因此擇優選擇D。

考生們,你遇到上述情況,還用“蒙”嗎?答案可想而知。所以要會靈活運用具體性原則,提高自己的正確率。

更多考試詳情關注微信公眾號:南通中公教育(後臺領取各個考試項目備考資料及模擬卷)

或者收藏我們的網站:www.nantong.offcn 更多考試信息和備考指導等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