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山西丨“通識教育”為孩子開拓天下眼界

幼教·山西丨“通识教育”为孩子开拓天下眼界

我是何曉彥,大家都叫我曉何老師。總有人問我幸福是什麼?我也在問自己,問別人,幸福到底是什麼?是有錢任性?是身體健康?是事事如意?是一帆風順?這些好像都對,但人生路上哪有這麼好的事都發生在你身上呢?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福禍總是如影隨形,在經歷了種種之後,我找到了幸福真實的樣子,幸福不是事事如意,而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依然可以找到讓你堅持的理由。感恩生命,感恩境遇,接受你遇到的所有,堅持你的選擇,就能遇見幸福!

幼教·山西丨“通识教育”为孩子开拓天下眼界

一個母親的教育心結

成為母親的那一年是我最快樂的一年,從此有一個小生命與我心心相連。我開始思考我的孩子要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才是能讓他未來幸福的基礎。我學兒童腦科學心理學,做的工作一直與幼教相關,卻越來越擔心孩子們的教育變得越來越功利,越來越膚淺。學做人輕鬆潦草,學技能嚴格壓抑,學規矩自由散漫,學圓滑頭頭是道。我想改變,哪怕影響不了別人,至少給我兒子一條明路。於是,我決心弘揚傳統文化。

在國外這麼多年,深知一個具有中國傳統家教的人是備受尊重的,如果懂得中國歷史和文化,那是備受推崇的。可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或者移民根本不懂中國的文化,可又很難融入到西方的文化裡,才顯得不倫不類。曾經有個國外的朋友和我認真地說:EVE,你是我認識的唯一一箇中國人,其他的人充其量就是從中國來的人。這句話雖然看起來在誇我,可是我卻為此難過了很久,也因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知之甚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光彩奪目,卻被我們自己從教育體系中弱化掉,以至於孩子們沒有文言語感。放著這麼碩大的寶庫,苦於沒有鑰匙開啟智慧。好,那麼我要推行傳統文化進幼兒園。

幼教·山西丨“通识教育”为孩子开拓天下眼界

讓傳統文化進幼兒園

想通了目標和思路,在西安第一保育院退休的老院長指導下,我成立了真正從禮儀、教學、活動都以傳承中華文化為目標的幼兒園。老師對教育的嚴謹、認真給我影響非常之大,結合我學的兒童腦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把課程幼兒化、專業化,家園共育也就是開展家長課堂常規化。教育這條漫漫長路,只有不停地探究和思考,才能把所有的理論結合實際,我常常學習到深夜,只為更好……

我們的幼兒園口碑非常好,得到了家長的認可,於是越來越壯大。我也被大家捧上了教育專家的位置,而且國家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幼兒園乘著東風,越來越被社會和家長所接受和認可,一切都那麼美好,付出得到回報,欣欣向榮……可是我總覺得我的課程裡少了些什麼,做幼教時間久了,孩子們那一雙雙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睛總是時時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深深知道,孩子們的求知慾是多麼的寶貴,而我們能給到孩子們的視野和格局又是多麼的有限!

幼教·山西丨“通识教育”为孩子开拓天下眼界

“通識教育”給孩子從內而外的自信

我在想,如何能有了中華魂之後為孩子開拓天下眼界。在國外生活的見聞讓我明白,想要做強國就得知己知彼,而中華崛起更是以幼兒教育為基礎的,我們的孩子缺少的是東西方文化和知識的比對和串聯,創造力、想象力、閱讀力、融會貫通的能力,甚至思考的能力都有待加強。國外有一個詞叫“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譯名,源於19世紀的歐美,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並且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培養出具有豐富知識面的學子。我希望做一套適合中國幼兒學習的通識課程,定了目標,就開始選擇孩子最適合開展通識教育的年齡段。

幼兒園裡有兩個孩子的重要銜接,一個是嬰幼銜接,工作重點是讓孩子良好地度過親子分離的適應期,融入到幼兒園生活。還有一個便是幼小銜接,每一次銜接的難度都會加深,對孩子的影響會更為深遠。其實幼小銜接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從玩中學過渡到學中玩,也就是從快樂的遊戲中學到知識過渡到在學科類學習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方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所以開始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求知慾特別強,思考能力和閱讀力都是非常容易培養的,當孩子開始建立世界觀,瞭解歷史、百科,有了藝術鑑賞的薰陶,從內而外的自信就開始建立,對將來的學習和兒童社會化也就是情商的培養都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幼教·山西丨“通识教育”为孩子开拓天下眼界

“尚學堂”通識素養課程體系問世

2014年我和我的搭檔楊靜老師開始研究如何將通識課程體系化、幼兒化、興趣化。歷時兩年研發,致力於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歷史、百科、藝術融合幼兒教學五大領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兒童自信心、專注力、創造力、想象力、表達能力、團隊意識。創立了尚學堂通識素養課程體系。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多專家、教授、學者的支持,對各領域進行了梳理和校對,並投入試點教學,效果顯著。

2016年因為父親的去世,生為獨生女的我回到家鄉,帶著尚學堂通識系列課程在三晉大地上生根發芽,教育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帶著破繭成蝶的痛和美好,因為家長們思想的閉塞,和社會的功利,總是給孩子的成長無形中增加著很多的壓力。尤其在學齡前兒童的教學方面,嚴重的小學化傾向讓孩子們苦不堪言,我多想說,孩子的思維不會因為提前學習小學內容就會有拓展,一次次重複枯燥的學習內容只會讓孩子丟了曾經渴求知識,希望瞭解世界的慾望。

幼教·山西丨“通识教育”为孩子开拓天下眼界

結語:

未來的人生路上,並不是某個專業讓我們努力工作,積極探索,而是興趣、情懷、志向激發著我們的內在動力,孩子也是一樣,不要讓孩子還沒有得到學習的益處就丟失了學習的興趣。素質教育並不單單是學習某項技能,拿到某個等級的證書,而是孩子從內而外的自信,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博學、善思、雅言。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幸福就是盡我之力,為孩子的漫漫人生路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