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蘋果大戶
我覺著吧,語言雖不同,但語言表示的意義卻是相通的。
斗膽猜測一下語言的翻譯過程是如何完成的。
假設A說中文,B說英文,現在A只會中文,B只會英文。A所要完成的目標是可以將所有的英文都翻譯成中文。遊戲開始:
(a)A要當翻譯,當然要學習英文啊。但是問題來了,A根本不懂英文啊。這時可以藉助語言的意義(A和B之間亂比劃)來學習英文的一個子集,現在A已經能將英文的一個子集翻譯成中文了。
(b)A當然可以使用(a)中的方法來掌握所有的英文,但是這種方式相當低效,這時可以向B求助。讓B使用A掌握的這個英文的子集來描述其餘的英文。這樣A就可以翻譯所有英文了吧。
現實情況可能是對(a)(b)過程進行多次迭代,以此來讓A掌握的英文越來越多。
風雨同生392
只要有需要,肯勾通語言障礙不是問題,小孩子從嬰兒開始對語言一句都不會,隨著大人用行為和肢體語言的教導,他們也慢慢的學會了說話,剛開始學音,以後再慢慢理解意思。不知道你發現進這樣的一個現象沒有,就是兩個不同地方的孩子,語言也不通,可是他們能在一起玩的很開心,而且還有說有笑。
大人在智力發育上已經很完善了,學習語言應該更快,經常我們到一個地方先學會的是髒話,因為髒話話出來語氣和表情和平時是不一樣的,他們在勾通中很多可以通過行為與肢體表現,所以第一次翻譯也是以這樣的形式開始的。
現在的翻譯有些也沒有100%的準確表達,很多語言也得根據情影和臉部表情在判斷善意還是惡意。
蕭逸45
我舉個例子,有一個蘋果,英國人會寫下apple,中國人寫下蘋果,只要長期地貿易溝通,這兩個詞就能對到一起,經過大量長時間的積累就會出現詞典
歷史社會哥
任何兩種語言之間的第一次翻譯都是亂翻的,一般都是在商人之間進行,連比帶劃,稱為“洋涇浜語”。改革開放之初,鬧市邊上的小巷口一些外匯券黃牛與老外之間的交流就是使用這種英語。
憨憨代
開始是用手勢,表情,眼神,道具進行交流。只要有一定的相處時間,就會互相學會一些基本詞彙。然後在這些基本詞彙的幫助下,兩個人學習對方語言的速度越來越快……
AbCdefG
第一次翻譯並不是英對中這麼直譯,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因為距離太遠,兩種語言之間完全沒有聯繫,應該是通過周邊的第三方語言,第四方語言,第五方語言甚至更多語言相互翻譯使本不想幹的兩者慢慢接近,最終完成中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