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庫說:非遺,是文化傳承,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年"是全球華人嚮往幸福、團結歡聚的儀式。"年貨",更是傳遞祝福、禮尚往來的溝通載體。但在過去很長時間,做工精良、意味深長的"老年貨"日漸凋敝、千篇一律的"工業年貨"難免落入俗套。專注於為人們帶來精品生活方式的寺庫,在今年另闢蹊徑,藉助旗下"寺庫名物"板塊的業務優勢,帶來一場以非遺為主角的年貨節,給千篇一律的年貨促銷行業帶來新的生機,同樣也引發了眾人的思考。

春節,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在過去,春節是一種儀式。

春節,是中國人4000多年的情感延承和文化積澱。我們的先祖每逢臘盡春來,便準備豐盛的祭品用來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夠風調雨順、萬事如意。

隨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愈加深刻,祭祀典禮也慢慢從尋常生活中消失,只在宗教中保留。但人們過春節的習俗卻得以傳承,熱熱鬧鬧過新年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項目。

現在,春節不僅是儀式,更是生活。

當社會高速發展,春節也被注入新的內涵。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春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春節期間的假期也成為數以萬計漂泊在外的遊子千里返鄉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日子。

物質豐富的今天,春節的年味兒卻越來越淡。

猶記得年少之時,每當春節快要到來,街上就熱鬧非凡,每一天都像"趕集"一般。大家為了在春節期間照顧好來訪的每一位親友,都會上街購買許許多多年貨囤在家中,尤其是本地知名的糕點酒水,更是供不應求,往往需要一大早就趕過去排隊才能買到。

寺庫說:非遺,是文化傳承,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互聯網的發展讓現在的我們只需要在有網絡的地方點點鼠標或者滑動屏幕就能購買到絕大多數想要的東西。但很多人都察覺到,現在的春節,年味兒一年比一年淡…...送上門的糕點似乎沒有小時候排隊搶購的時候那樣香甜可口,越來越多的老字號店鋪默默關門,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我們不禁會想,這是我們想要的春節嗎?

顯然不是,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春節,本應就是被傳統文化、習俗包裹出來的。

所以,寺庫讓非遺成為了今年年貨節的主角。一方面用來表達年味,一方面用來表達"貨"色。

"寺庫名年",做的不僅僅是年貨

在這次以非遺為主的年貨節上,寺庫圍繞高端消費群體進行精心匹配,打造出"禮、家、宴"三大板塊,充分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在春節時期所講究的文化習俗。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體現在我們日常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春節這種闔家歡樂之際,禮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按照傳統習俗,春節期間我們尋親訪友之時叫做"拜年",除了人要到場,"禮"也不能少。而現在最常見的"禮",便是酒水。

"酒文化"同樣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但直到今年在寺庫的宣傳下我們才知道,原來酒也有非遺。

不論是詩仙李白的"玉碗盛來琥珀光",還是蘭亭集序裡王羲之肆意揮灑的"曲水流觴",無不飲用的是黃酒。現如今,以傳統手法釀造而成的紹興黃酒不僅風味醇厚,而且年數越長越香,極具收藏價值,用來拜年再好不過。

寺庫說:非遺,是文化傳承,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與"酒文化"齊名的,還有"瓷文化"。"瓷器"在我國有著不一樣的地位,畢竟"CHINA"直譯就是"瓷器"。在"家"的板塊裡,寺庫為我們挑選出發源於晉代的龍泉青瓷,聞名全球的"哥窯""弟窯"就出自於此。

作為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瓷器,龍泉青瓷不僅能夠放在家裡以藝術品的形式體現主人的高端品位;同樣也能發揮其原本作用,彰顯出對主人家對身外之物的風輕雲淡以及對客人的重視與尊重。

此番年貨節,寺庫不僅推出令人目不暇接的非遺產品,更是準備了大量福利與禮包,吸引眾多年輕消費者瞭解與品位我們的非遺文化。

不僅如此,寺庫還將與恭王府、故宮、西安博物館等擁有厚重歷史感的單位/部門進行跨界合作,打造出屬於我國的文化盛宴與獨特生活方式,讓"非遺"在世界範圍內都"潮"起來。

由此可見,寺庫的"非遺"年貨節,展示的不僅僅是物品,而是一種文化,其中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歷史。

傳承經典,是商業更是責任

在電商興起之時,年貨節就充當了我們小時候的熱鬧街巷,但是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各家似乎只是注重了人們物質生活的提升,而忘記了傳統"年味"的神韻。所以,"年貨節"本不應是一個促銷節日,而是用來傳承中國文化載體,這一點寺庫的理解最為深刻。

寺庫以非遺為主角舉辦年貨節的目的有二,一方面,讓人們享受到非遺產品所具備的優秀體驗,使得我們的子孫後代也有機會看看祖輩們琢磨出來的精彩;另一方面,藉助春節這樣的特殊時節,寺庫在凸顯"寺庫名物"板塊的行業優勢,更好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幫助中國精品走向世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和老字號品牌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光是國人喜愛,也遠傳海外,從國際友人對待京劇的喜愛之情就可見一斑,不過其商業價值開發則一直不得當。成立於2016年的寺庫名物板塊,將弘揚中國傳統手工藝和推介中國原創設計師提升到了戰略性高度。寺庫希望通過對傳統工藝與時尚的融合,打造出別具特色的本土化精品。

此前,寺庫大手筆投入2億元用於對工匠、設計師等精品生活創造者的扶持,促成國內原創品牌、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更好地傳承發展,在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向世界輸出中國的優質產品和優秀文化,這是企業應該具備的社會責任。

從某種角度來講,寺庫的"非遺"年貨節,讓世界範圍內都更好的瞭解和接納屬於東方的文化寶藏,使東方文明再度熠熠生輝。寺庫之舉,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