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德國和日本作為二戰中的軸心國中最重要的國家,卻是一對真正玩弄互坑模式而互相傷害的二桿子盟國”豬隊友“。德國和日本分別作為二戰歐洲和亞洲策源地,都以對外擴張為主要政策來實現自己的野心,卻在執行過程中都極端的自私,無視盟友,發動了一波波的互相傷害攻擊。

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來啊,互相傷害啊

二戰前德國和日本都是與沙俄/蘇聯關係不睦的國家

19世紀70年代,統一後的德國與沙俄關係還是不錯的。當時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撮合之下,沙皇俄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還組建了“三帝同盟”來對付法國。但是後來德皇威廉二世掌握德國權力之後,他擯棄了俾斯麥的”大陸政策“,推行對外擴張的"世界政策"結果與沙俄漸行漸遠,而且由於土耳其勢力退出巴爾幹半島後,沙俄和奧匈帝國在爭奪巴爾幹半島上的問題交惡,最終德國與沙俄鬧掰,選擇了敵視沙俄的奧匈帝國結盟。後來在一戰德國和沙俄中還兵戎相見。1917年沙俄發生十月革命後,1918年德國逼迫蘇俄簽訂《佈列斯特和約》讓蘇俄損失大片領土。而二戰前極端仇視共產主義的希特勒在德國上臺,仍將摧毀蘇聯作為德國重要目標,這些想法在在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一書中都有露骨的展現。

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則視沙俄為其對外擴張的攔路虎,1895年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擊敗清朝,迫使清朝除割讓臺灣給日本外,還要割走遼東半島,而正是在沙俄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這對日本來說是奇恥大辱。後來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擊敗沙俄,奪走了沙俄在中國東北控制的大連地區、南滿鐵路以及庫頁島南部。1918年至1922年,一戰後的日本對蘇俄進行武裝干涉,一度侵入蘇俄的遠東地區。1931年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之後,扶植成立偽滿洲國,並中國東北擴大關東軍規模,屯兵百萬對蘇聯遠東地區虎視眈眈,而蘇聯也在遠東部署大量兵力針鋒相對,不僅接收了從東北撤出的抗聯武裝,還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大力派出軍事人員的輸出物資來支援中國抗日,以此來中國戰場上牽制日軍,所以日蘇關係也一直很緊張。

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讓日本和沙俄徹底交惡結仇

二戰中本來是組隊團伙作戰的德國和日本的開始了互相傷害

西方史學界認為二戰始於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而中國史學家則認為二戰應該始於1937年7月的”七七事變“。而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進行的互相傷害對於兩個國家的自私和不信任展現的淋漓盡致。

德國對盟友日本的這樣“神助攻”讓日本氣憤。

其一:一戰後德國由於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制約,軍事上受到嚴格限制,於是”西方不亮東方亮“,德國開始投向遠東的中國和日本,尤其是軍事工業缺乏的中國。德國和中國進行了廣泛的合作,特別是1927年蘇聯從中國撤出軍事顧問後,德國很快填補了這個空白,德國顧問和中國從德國購買的德械裝備大量輸入中國,德國從中國賺取了大量的外匯。也正是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蔣介石以他的嫡系部隊用進口的德械裝備裡組建德械師。這些德械師都對於中國抗戰的幫助很大,比如多次重創日軍的國軍200師。抗戰爆發後德國軍事物資還曾持續輸入中國,後來在日本的反對之下,直到1938年德國才開始停止與中國合作,而這對於1936年就與德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 的日本來說,德國的做法讓日本很不滿意。

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抗日戰爭中的德械師

其二:德國在1938年和1939年的在歐洲的一些做法讓日本更加不滿。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後,日蘇在遠東的矛盾很大,日本軍部也糾結與北上打蘇聯還是南下打英美的戰略選擇之中,1938年日本和蘇聯在中國東北爆發了張鼓峰戰役,1939年日本和蘇聯爆發更大規模的諾門罕戰役,日本試探性與蘇聯進行軍事衝突,以驗證北上進攻蘇聯的可行性,當然日本都遭到了慘敗,然而就是日本和蘇聯在遠東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在歐洲德國和蘇聯卻打得火熱親密無間,1939年8月德國絲毫沒有顧及日本的感受,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對正在諾門罕與蘇軍廝殺的熱火朝天的日本來說,幾乎是背叛,而且到了1939年9月蘇德兩國軍隊在波蘭會師,親密而友好的攜手瓜分了波蘭。

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日蘇在諾門罕大戰死傷慘重的的時候,蘇德兩軍則友好的會師在波蘭

日本對於德國的“坑隊友”模式,同樣讓德國無法理解。

1940年9月德國、意大利、日本在東京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法西斯國家之間的同盟關係更進一步,這次軸心國的簽約比1936年的日德《反共產國際協定》要正式得多,這也標誌著軸心國集團軍事集團正式形成,然而很快日本就對盟友德國啟動坑隊友模式。

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德意日三國軸心的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東條英機

1941年4月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訪問德國後,順路去了莫斯科訪問蘇聯。隨後日本和蘇聯在莫斯科簽訂了讓德國人大跌眼鏡的《蘇日中立條約》,條約中規定:蘇聯承認偽滿洲國,日本承認偽蒙古國,同時蘇聯撤出在中國抗日的人員、停止援助中國抗日。而就在《蘇日中立條約》後兩個月,蘇德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於蘇聯發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行動“的全面進攻,此時德國當然希望日本關東軍在遠東地區對蘇聯進行夾擊,策應德國的進攻,而日本就是按兵不動。原來日本經過激烈的討論已經確定了”南下“戰略,日本認為德國必然戰勝蘇聯,所以無需幫助德國,只需要等待德國戰勝蘇聯後,日本再去佔領蘇聯的遠東地區白撿大便宜即可。而同時美國對於日本的制裁,日本要執行南下戰略,進攻英美攻佔東南亞獲得橡膠和石油,並切斷外界對於中國的外援路線。

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1941年4月日本和蘇聯的《蘇日中立條約》簽訂現場

結果就是當德軍在莫斯科城下激烈鏖戰並最終功虧一簣的時候,蘇聯在日本的著名間諜佐爾格已經將日本即將南下的情報傳遞迴蘇聯,斯大林從容的將遠東防備日本的近百萬蘇聯紅軍調往莫斯科前線,最終守住了莫斯科。而正當莫斯科前線蘇德兩軍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日本海軍則做了另外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他們在1941年12月把美國人的珍珠港給偷襲了,隨後日美兩國互相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出於日本的同盟義務,德國也撕破臉皮對美國宣戰,從此二戰規模最大化。也就是說日本不僅沒有幫助德國夾擊蘇聯,反而給德國人招來了一個更為可怕的敵人——美國。

二戰中組隊的德國和日本,是這樣啟動互坑模式互相傷害的

當德軍在鏖戰莫斯科城下的時候,日本海軍則在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極大的改變了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力量對比。雖然此後此後德國和日本在1942年還囂張一時,但是很快德國分別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的阿拉曼遭受重創,而日本則在中途島海戰中一次性損失四艘航空母艦,受到慘重損失,從此勝利的天平開始不可逆轉向同盟國傾斜。在英美的大力援助下,蘇聯在蘇德戰場轉入反攻,英美在北非徹底擊敗德意聯軍,並在1943年登陸意大利本土、徹底擊敗意大利。此後的德國和日本只有慌忙的招架之功,沒有了絲毫的還手之力,在強大盟軍和蘇軍攻勢下,只能是節節敗退,最終在1945年完全而徹底的戰敗。

​極端自私、經常性採取互坑模式的德日兩國,最終在反法西斯力量的打擊之下,徹底走向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