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工作,很多時候是校園生活的延續,同時也是毀滅。

絕大多數的企業單位都延續了學校的條條框框,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以前被成績壓迫,現在被業績壓迫。

同時,校園的純真又被毀滅地幾乎一乾二淨。身邊的人不再是下課也一起玩耍的同學,而是下班就各走各路的同事,真心的朋友越來越難交。以前討厭一個同學遠離即可,後來討厭一個同事,卻會因為工作不得不繼續與其交流。

類似這樣的情況,有人1961年就拍成了電影。埃曼諾·奧爾米用樸實紀錄的風格打造出一部《工作》,真實地反映著枯燥工作生活對普通人的影響,以及意大利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的社會形態。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二戰之後,意大利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六個創始國之一,經濟增長速度是二戰前的三倍,因此被西方媒體成為“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蹟”。

如果只讀歷史書,可能只會看到當中的好處。真正能深入到普羅大眾的影像資料又有多少呢?

沒有人會給一個普通人做全方位的深度跟蹤採訪,卻有人能通過鏡頭講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埃曼諾·奧爾米就通過《工作》講了一個職場新人初入社會的故事,不同於如今許多批判諷刺現實的影片,《工作》沒有著重強烈的“作者觀點”,只是按時間順序,淡淡地“顯示”出整個故事。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現在這種電影已經十分少見,很大的原因是根本沒有市場。影響我們這代人的是更偏娛樂向,夢幻浪漫主義的作品,到電影院的目的更多是“逃避現實生活”,用一些現實中不大可能的事情,來填補某種心理補償。

物以稀為貴,科技越是把當代電影影響得越“浪漫”,類似《工作》這樣的電影的存在就越發重要。

放到現在,《工作》應該是屬於能把人看睡著的那一類型,但卻提醒著我們,打從一開始,電影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娛樂,而是紀錄。

1895年,盧米埃兄弟第一次公開放映他們拍攝的紀錄影片,電影從此真正地走上歷史舞臺。那時候,盧米埃兄弟真不是搞藝術的,說不定他們只是拿著攝影機“隨便拍拍”而已,大多數作品都是幾分鐘的“短視頻”。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之後有人發現了盧米埃兄弟的發明具有巨大的商機,於是電影院誕生。電影院很快成為了人們消遣的去處,不過一些電影人並沒有忘記電影的紀錄功能。

20世紀前半葉,長鏡頭與蒙太奇一直是“對立”的,喜歡長鏡頭的導演忠於電影的真實性,喜歡蒙太奇的導演更想要對故事進行“人工修飾”。

60年代,讓·米特里等電影人主張長鏡頭與蒙太奇應該互相融合,電影藝術終於實現了“大一統”。所以之後的現實主義電影也都不再是單純地紀錄,而是能夠融合蒙太奇的影片。

《工作》就是這樣的一部“新現實主義電影”,運用簡單的電影語言,還原(紀錄)最本真的世界。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如今的電影沒有失去電影藝術的本質,只是會容易讓人忘記電影藝術的本質。以前的優秀電影沒有華麗特效,於是觀眾能更專注於最為基礎的東西,這些電影就像古典音樂一般存在。

例如《工作》中,“作者觀點”(不強烈不代表沒有)其實就藏在蒙太奇和鏡頭,乃至是服裝、道具之中。

經濟的快速發展,始終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動。電影一開始,找工作這件事就步步緊逼,男主角Domenico在開場3分鐘時就踏上了求職之旅。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第一次穿正裝,往往是不自然的。如何表現Domenico內心的忐忑和稚嫩呢?

一件不合身的,過大尺碼的外衣。

有一個鏡頭可以注意到他弟弟的袖口明顯要短很多,兩人形成了一種對比,社會人與學生的對比。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在父母眼裡很有前途的大公司,到了導演的鏡頭裡,變得十分有壓迫感。

在剛進入面試場地時,畫面忽然就“變窄”了,站在鏡頭中間的Domenico似乎被壓得喘不過氣。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狹窄的長廊是大公司的主要場景,站在裡面的員工就像是被“擠壓”的人一樣。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到了領導的場景,埃曼諾·奧爾米用一個巧妙的角度,顯示出了Domenico這個職場菜鳥的“渺小”。這個畫面也被用作電影的海報。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最後兩場戲,歡鬧的舞會直接剪輯到了嚴肅的辦公室,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形成強烈對比,員工們像是沒有玩夠就立馬回到了工作崗位一樣。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電影的兩條故事線是一體的,一條是Domenico與女主角Antonietta的愛情線。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陽光一直照射著Antonietta,她就像天使一樣。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只是那場大雨過後,狹窄的長廊成了兩人相遇的地點。兩人的感情也隨著背景的越發“狹窄”,走向了無聲的結局。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另一條是Domenico職場的境遇,他一開始只能是一個打醬油的,在逐漸融入公司之後,他終於有了自己的辦公桌。

“燈泡”是其中關鍵的隱喻。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這個燈傷害我眼睛20年了。”

以前是燈,現在,是電腦。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菜鳥Domenico還不知道,別人留給他的那盞燈,可能是“壞”的。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93分鐘的時間,《工作》涵蓋了諸多信息。就算看不出那些“深藏不露”的鏡頭語言,Domenico的遭遇很多人應該是感同身受的。

我們的時代也在快速發展,飛速的社會生活節奏逼著每一個人不停地工作。

一開始,我們像Domenico一樣,為得到一個工作崗位,擁有自己的辦公位置而欣喜。

殊不知,沒有人告訴你,這個位置可以成就你的同時,也可以在“毒害”著你。條條框框的規章制度,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正在無形之中侵蝕著人類。

當然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這裡不是說大公司式的工作就是不好的,只是想說身處這樣的大時代環境,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也別忘了自己是什麼。

如果那是你理想的工作,為之付出是應該的,但同時應該注意身體,勞逸結合,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

如果那根本不是你想要的工作,那就根本沒必要在一個“毒害”你的位置呆下去,人間不值得。

我們是人類,不是社會工業中的機器。

1961年的現實主義電影,職場新人不都這麼過來的

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死亡詩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