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米里設計局”四大經典之作


米-24雌鹿武裝運輸直升機,是蘇聯米里直升機設計局設計的蘇聯第一代也是世界的第一代武裝加運輸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

該機於60年代末開始研製,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試飛並投入批生產,1973年正式開始裝備部隊使用。後以米-24為藍本共研發了A、B、C、D、E和F六種型號,總產量約2000架。米-24造價較低,並且還可以載8-10名士兵。

武器配備:雙聯23mm或30mm機炮。12.7mm四管“加特林”機槍。可加掛火箭彈發射巢、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空空導彈。

米-28浩劫是蘇聯一型單旋翼帶尾槳縱列雙座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米-28武裝直升機使用了大量先進技術,成為了蘇軍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可直接用安-22和伊爾-76運輸機運輸到指定作戰地區。它的結構佈局、作戰特點都與西方流行的設計,尤其與AH-64相似,因此被西方戲稱為“阿帕奇斯基”。

米-28武裝直升機由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1980年開始設計原型機1982年11月10日首飛,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1996年,米-28H、米-28N原型機分別於8月及10月成功首飛。

米-28武裝直升機採用兩臺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短艙位於機身兩側短翼翼根上方,為了避免一彈擊中兩臺發動機,兩臺發動機位置離得較遠。米-28武裝直升機基本武器配備包括直升機頭部下方炮塔內有一門改進型2A42型30毫米機炮,備彈300發。每側短翼掛架上總共可吊掛16枚AT-6無線制導反坦克導彈,以及兩個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

米-17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中型運輸直升機。米-17直升機的原型是蘇聯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米-8直升機,經過多次改型設計,採用大功率發動機,於1981年推出正式定名為米-17,外形與米-8直升機十分相似(僅僅是尾槳位不同,米-8尾槳在右、米-17尾槳在左),西方將兩機綽號都稱為“河馬”。


該機經過多年發展技術比較成熟,在國際直升機市場上,因其性價比較高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吸引了大批第三世界國家,大量向亞洲、南美洲、中東、東歐以及非洲等地區出口,總產量(含米-8直升機在內)達萬架,俄羅斯本國軍隊裝備約有3000架,其餘大部分用於外銷。

米-17直升機平均出勤率達90%,執行任務的可靠性概率達97.5%。積累了在惡劣條件下提升作戰效能和生存力的經驗。它是世界公認的耐用性高、可靠性高和通用性高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米-17就是在這樣高起點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持續獲得新的發展。米-17最突出的發展特點是適應性強、用途性廣。

米-26是米里設計局研發的一款雙發多用途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機。該機的機艙內載和艙外外掛質量均可達20噸,與美國C-130運輸機載荷能力相當。該機於1970年代開始研製,1977年12月14日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81年6月在巴黎航展公開展出。


米-26直升機除作為軍事用途之外,其民用功能也相當出色,如森林消防、自然災害救援等。2008年5月,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搶險中,就是頻繁使用該機調運大型工程設備到震區實施堰塞湖的挖掘、疏浚工程。5月20日,1架“米-26”僅飛行2架次就將一個村的近230名村民疏散到安全地帶。在預防次生災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米-26貨艙空間巨大,可裝運兩輛步兵裝甲車和20噸的標準集裝箱,如用於人員運輸可容納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60張擔架床及4至5名醫護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