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佛家的受想行識就成自已

你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人世間,最難的莫過於認識自己。

我們不要以為了解自己的內心。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在想什麼,我們內心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我們自己是不知道的。甚至於有時候,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與心的本意相背。怎樣駕馭自己的內心?

佛家說,心是由受、想、行、識(佛家的說法)四個方面構成,“受”是心的大門,是心的入口。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心,就要先從“受”上去了解、去覺知。要掌控自己的心,也要從“受”開始。

什麼是受?佛家說:“接受,明白,放下。”接受就是把那個“受”接住,看它是什麼。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接著受,受了再受,看能受出什麼來。我打坐的時候就體驗過“受”,一開始疼得不得了,再多坐一會,就感受不到疼了。

我們不斷地“受”,最後就會明白自己的內心需求,因為受的過程有很多念頭閃現,最後只剩一個念頭明淨地出現在自己的腦袋中,那就是自己內心的需要。

很多人不知道覺知內心的需要,只知道動腦筋,動到腦袋發燒、抽筋,甚至跳樓的心都有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對策。其實,動腦筋、想對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去面對難受。

有人問我的師傅:“我不打坐還沒這麼多念頭,我一打坐,念頭怎麼多了呢?”師傅說:“平時你的心完全被外界所吸引,實際上你的念頭是很多的,只是你覺知不到。你靜下來的時候能看到自己的念頭,這已經很好了。”

是的,即使有再多的念頭晃來晃去,只要我們不去響應它,它就會慢慢消失掉,最後,我們真正需要的那個念頭就會冒出來,這樣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這個時候做出的決策往往才是正確的。而中間這一段過程是難受的,面對難受,一定不要驚慌、不要逃避、不要掩飾,不要在這個關鍵時刻錯過。

佛家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意指把你狂亂的心停下來,你該做什麼就清清楚楚了。就像我們看攪動的水面,是看不到月亮的;水面平靜時,水中月如明鏡,清清楚楚呈現在你面前。

讓心靜下來的過程是很難受的,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決策擦肩而過。受不了我們也要去受,不停地受,心就會變空,心一空,就平靜下來了,一平靜下來,決策就有了。

古語說:“吃苦是福。”意思是說:吃得了苦,才能控得了心,才能夠身心合一、一心一意做事,才能夠獲得成功。

很多老闆就是這樣的人。我在深圳曾遇到一個做傢俱的老闆,最初扛著木板到處賣,吃盡苦頭,現在已經是一家頗具規模的傢俱廠的老闆。但凡有成就的人,一定經歷過很多的苦,這也是成就的必經之路。

所以,面對難受,直視難受,難受就會消失,最後我們就能看清內心,明白需求,找到對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