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了渦扇-10B的殲-20,還有必要再等渦扇-15嗎?

用戶4474642174


渦扇-10B根本無法發揮殲-20超音速性能,必須要第四代發動機才行

做人要有理想,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渦扇-10太行系列發動機發展的確不易,從早期的噴零件狀態,發展到現在14噸推力、FADEC的渦扇-10B“數字太行”,可以說是達到三代半航空渦扇發動機水平,著實不容易,可以說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指望拿渦扇-10B給第四代戰鬥機湊合用,那就大錯特錯。不僅推力無法滿足需求,更重要的是渦扇-10發動機設計佈局不利於殲-20發揮超音速性能。給殲-20專供的渦扇-10B推力最大可以達到15.5噸,可以滿足下基本需求

這方面渦扇-10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立項之初就是定位為以低空、亞音速為主要工作區域的渦扇發動機。在渦扇-10開始設計的80年代,我們還沒有獨立完成過合格的渦扇發動機。而且相比較高空超音速可以用渦噴發動機頂陣子,渦扇發動機性能最突出的低空和亞音速區域完全是空白,所以渦扇-10立項就是針對低空和亞音速這些傳統渦扇發動機最能發揮性能的區域。

另一方面渦扇-10的核心機技術,當時借鑑了引進的麥道DC-8客機上的CFM56-II發動機,我們偷偷拆開研究。這發動機技術源於F101渦扇發動機,是給B-1轟炸機配備的,後發展出F110系列發動機。也因為其基礎是給轟炸機使用的,所以本身也是以亞音速和低空為主要工作區域。也正因為如此,太行對比AL31,推力增加的同時,油耗下降不少,殲-11B換太行後航程和作戰半徑有所增加。

所以渦扇-10最主要問題就在這裡,他的的總壓比和涵道比都是為低空、亞音速空域而佈局設計的。特別是涵道比,渦扇-10公佈有兩個版本,一個是0.78,另一個是0.89,應該是渦扇-10B修改了核心機。但是不管哪個版本都太高了,F-35使用的F135發動機涵道比也是0.78,被噴成超音速性能渣渣,超音速巡航也無法實現。所以渦扇-10B發動機根本無法滿足殲-20設計所需要的超音速性能,這是設計佈局上的不足,無法通過材料和加工技術改進就可以解決。太行可能能夠滿足殲-20的推力需求,但是對於其超音速性能的發揮是嚴重的阻礙!

現代空戰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突出超音速性能。因為音障的存在,飛機進行超音速飛行需要比亞音速付出3倍的飛行阻力和5倍的結構強度衝擊,所以三代機們在臨近音速時機動性能會斷崖式下降。而四代空優戰鬥機就是把空戰帶到這段區間,要求在超音速依舊可以完成相當的機動動作,強調超音速機動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就對航空發動機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高軍用推力和小涵道比發動機。

軍用推力就是不使用加力的推力,之前戰機想要超音速基本上都要使用加力,加力油耗大,而且不能持續開啟否則會過熱。

而涵道比則是渦扇發動機內外涵道的空氣流量比,外涵道氣流是由前幾級風扇像螺旋槳一樣工作帶起來的,這部分氣流產生的推力經濟性好、油耗低。但是無法超音速(否則第一級風扇被超音速激波打斷),屬亞音速氣流,在超音速飛行時,這股氣流反而是飛行阻力。所以第四代空優戰鬥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都是小涵道比發動機,F-22使用的F119-PW-100涵道比僅有0.3;颱風戰鬥機的EJ200發動機涵道比是0.4;陣風戰鬥機的M88發動機涵道比是0.3;F/A-18E/F超級大黃蜂和瑞典鷹獅E/F戰鬥機使用的F414發動機涵道比是0.4。渦扇發動機的內外涵道,兩者空氣流量比例就是涵道比,超音速時只有內涵道燃燒的氣流才是真正做功。

渦扇15的性能和參數別猜了,渦扇10太行都變了好幾個版本,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渦扇-15必定是適應超音速的小涵道比發動機,只有渦扇-15才能真正發揮殲-20四代機的真正威力。

所以指望殲-20揹著渦扇-10B發動機0.8級的涵道比,是嚴重的負擔和削弱,必須要渦扇-15發動機才行!


五嶽掩赤城


殲20配用何種發動機,曾有媒體向有關部門提問,答覆是國家機密,保密。



媒體曾普遍猜測殲20早期用的是AF—31型的改進版,後期開始裝備渦扇10B。

無論AF—31系列還是渦扇10系列,都是妥協下的無奈選擇。

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機的主要特徵之一,達不到這一要求,嚴格意義上講,就不能稱為四代機。

殲20已部分解密,國內權威媒體對殲20的報道很多,信息量很大。



總設計師楊偉對殲20的評價:

在設計殲-20時,在世界上獨創了“升力體邊條鴨式佈局”,這種設計用來做飛機的話既能擁有很好的隱身性能,同時還可具備很強的超音速和機動飛行能力。

既有大的作戰半徑又裝載武器多,在戰場態勢感知、信息對抗、機載武器和協同作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突破,擁有不少絕招。

殲20本身它第一個是突出隱身,第二個它突出遠程的打擊能力,第三個突出的是信息化作戰能力。



戰機飛行員張昊對殲20的評價:

我們這個飛機,機動性特別好,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飛機的亞音速性能不錯,一進入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

總師 ,飛行員對殲20的褒獎讓廣大軍迷欣喜若狂!

欣喜過後,仔細回味,還是覺得殲20還差點什麼。

發動機!

總師、飛行員強調了隱身、機動、信息、感知、載彈等方面的突出優勢,但唯獨沒提到發動機,沒有強調超音速巡航能力。

發動機,戰機的心臟。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份。

一型戰機,一型發動機。渦扇10本為殲10系列戰機配套,但由於研發嚴重滯後,不得已選用俄製AF—31系列發動機。



渦扇10屬三代發動機,與渦扇15存在代差。無論渦扇10如何改進,都只是殲10、殲15、殲16的配置對象,不可能是殲20的最佳配置。俄羅斯的蘇57也不可能選用AF—31系列發動機。



渦扇15,為殲20量身定製。安裝渦扇15後,殲20將補齊超音速巡航的短板,性能將發揮至極致。

在我國,發動機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專門成立了航發集團,重金投入。發動機的研發、生產也步入良性軌道,渦扇10已批量列裝,矢量推力型也已推出,進入試驗驗證階段,表明我國發動機短板已開始補齊。

相信,用不了多久,配備渦扇15的殲20戰機將遨遊祖國的上空。屆時,國內外對殲20的質疑聲將徹底消失,殲20也將有足夠的底氣應對世界上任一款四代機。

(圖片均來自網絡)


草根守望者


不忘初“心”,裝了渦扇15的殲20才是頂天立地的殲20.

自殲20於2011年1月11日首飛,已經過去整整8年了。在這8年的時間裡,殲20從無到有、不算完善、改進,目前已經列裝部隊,正在有條不紊的換裝,初步形成了戰鬥力。列裝部隊後,殲20憑藉優越的隱形性能、先進的氣動佈局和超強的信息能力,展現除了強大的戰鬥力。在軍隊的內部對抗中,殲20以代差優勢橫掃三代機。雖然如此,廣大軍迷還是有一塊心病---殲20的發動機問題。

殲20的原型機、裝備試訓、飛訓基地的試生產型機以及目前正在東部戰區空X旅換裝的小批量生產型機多時使用著俄製99M1發動機,雖然由我國進行了某些改進,但無論是推力、推重比、可靠性等指標都差強人意。而且,俄羅斯方面的質量管理也問題不少,難以滿足我國穩步擴大殲20生產規模的要求。

為了不受制於人,我國目前正在測試太行版的殲20,但這款發動機不是殲16上的太行B,而是太行C。而且據楊偉總師透露,矢量推力版的太行發動機也已經在殲20上裝機測試。

但是,實事求是的說,無論是正在使用的俄製99M1,還是正在試飛中的渦扇10C,都不是殲20的理想動力。裝備這兩款發動機的殲20只能實現最低限度的超音速巡航(即開加力跨過音速,然後關閉加力實現幾十分鐘的超音速飛行),卻無法實現高馬赫超音速巡航(不開加力實現1.5馬赫以上的持續飛行)。

無論是F22還是殲20,這兩種頂級四代機都通過高度隱身和超巡來獲得超強的空戰性能。隱身對空戰的影響不用多說,可以大大壓縮敵方發現、鎖定自己的距離,使本方處於單向透明的優勢地位。而超巡對提高空戰性能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憑藉較快的速度迅速佔位,獲得比對方更好的態勢;二是載機較高的速度也賦予了導彈更高的初始速度,提高了導彈的有效射程、擴大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同時降低對方導彈的不可逃逸區,在攻防兩個方面擴大優勢。

F22重點優化在高馬赫數時的機動性,據稱在1.6-1.8馬赫時機動性能最佳,而三代機主要是優化垮因素區間的機動性(0.8-1.2馬赫)。所以,即便不仰仗隱身優勢,F22也能有效壓制F15這樣的三代機。

F22能實現高馬赫數巡航,除了依靠升阻比極佳的乾淨外形,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使用了性能逆天的F119發動機。

F119最大軍推超過10噸,最大加力推力15.6噸,推重比超過10,而且還帶減阻性能的二元矢量噴管,甩99M1/太行C幾十條長安街。

我們的殲20在氣動設計上也與F22一個思路,突出超音速能力。殲20飛行員曾經說“一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殲20使用中國獨創的升力體邊條鴨式佈局,超音速升阻比更出色。但是99M1和太行C不到9噸的最大軍推,使得殲20尚不具備F22那樣1.6馬赫以上的超巡能力,這也成為殲20目前最大的缺陷。

而這一切都有賴於渦扇15來解決。雖然高度保密,但是渦扇15應該是與F119同一級別。注意看上圖右邊的時間,渦扇15於2006年立項,比殲20立項的時間還早一些。這說明我國早就把渦扇15當做殲20的動力選擇,而且早早就布了局。當然,渦扇15的進度是另外一碼事了......

目前美、日、韓在我國周邊部署的四代機越來越多,我們必須要列裝更多的四代機才能有效抗衡。目前裝備99M1和太行C的殲20壓制F35的問題不大,但是要跟F22過招,還是渦扇15版本的殲20才有把握。實事求是的說,99M1和太行C的殲20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湊合著過的產物,雖然對我們來說仍然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但是對於在未來20年甚至更遠的將來撐起我國空天的主力制空戰鬥機,渦扇15才是正道。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語不驚人死不休,為了吸引眼球,說什麼換裝了渦扇-10B,推力達到了F-22發動機的90%,正是莫名其妙!渦扇-10B的推力沒有公佈哪個知道,殲-20最大起重多少,也無人清楚,現在世上唯一清楚的是一件事,殲-20的目標型發動機,就是渦扇-15,沒有其一。目前也沒有任何消息證實,殲-20就換裝了渦扇-10B,所以今天討論的意義,只在最後一句,換裝了渦扇-15會怎樣。首先要涉及到渦扇-15的定義,有人只說推重比為10,應該在10以上,作為中國第四代發動機,我們瞄準的是最前沿,不是說到了10便會止步不前,可以增推的,懂嗎?空重不大,推比在12以上,這就是四代航發的設計目標呀,難道不是這樣嗎?讓魂舞大漠來說出一個基本的實事,那便是,推比10,絕非我們的目標。

▲此夢“太行”猶未足。“太行”成,擺脫了模型醜名,對岸綠媒酸氣十足,問題這個人絕非專業之士,張開大嘴妄加評論,難免狂遭大陸網友吐槽。推比8,“太行”作為世上軍用第三代大推的傑作之一,沒有幾個能造,我們成功了,正能說明取得了重要成就。航空發動機,是工業之花,被譽為工業王冠上的一顆最璀璨的明珠,沒有之一,集各種學科與技術工藝為一身,造起來著實非常困難,如材料技術,裝配工藝,實驗設施,等等,是一項大的系統集成,涉及到諸多技術,能造者,越來越少,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22個,說起來也只是美國長期一家獨大,就是英國羅羅,身為航空發動機巨頭之一,在技術上對羨國也多有依賴,除美國而外,就是俄羅斯,接下來便是咱們。殲-10B矢推驗證機,亮麗珠海,即充分證明了“太行”的成功,三十年艱辛倍尋常,終得被拿下,著實非不容易。令人歡欣鼓舞,感到了滿滿的自豪。

▲“峨眉”秀麗天下絕。“太行”山風獵獵,“峨眉”更自非比尋常,從三代向四代前進,在“太行”建立的非常紮實基礎下,亦步亦趨。現在“峨眉”的現狀,大體是關鍵技術已成,正在密集進行裝機實驗。發動機不同其它,要檢驗它的成熟,只靠密集地大量實驗,往往數臺發動機,晝夜不停,要工作多少萬小時以上,方能證明它的成功,而且這中間最好不要出現太多問題,出了問題就需要全尾查個沒完,一查就是一個天長日久,所以航發的研製,是細思極恐的事。當年美國三代機的航發F110,問題不斷,使F-15和F-16長期成為“機庫皇后",積30年而成,這才有了第四代航發,研製速度加快,別人趟過的險,經過的路呀,大致我們也要走一遍。航發專家2016年即信心十足地講了,三年五載,中國航發可得,這就最清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我們的發動機,成了!

▲名山高峰一座座。如圖,都在鬧熱地討論發動機,中美多大的差距,其實僅看外表,是找不到問題的,劉大響院士說的話,過去攤子鋪得大,設施不健全,基礎研究不夠,沒有長期規則,資金不充足等,隨著航發集團的成立,真正理順了體制,人才隊伍也在擴大,資金投入增多,已具備了相當厚實的發展基礎,正開展相當多的型號實驗,發動機預研成為常態,不再像以前,上款飛機就上馬一款發動機,現在數座名山屹立,不只“太行”,如WS-13“泰山”也已經成熟,大飛機發動機渦扇-18和渦扇-20,也投入密集的試驗之中。人們傳說的第六代變循環發動機,也已有了消息,四代“峨眉”即成,五代上馬,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小,遠非有人不負責任嘴一張,就是幾十年,正是不尊重我們航發人勞動的表現,這樣不好。


魂舞大漠


一個是“夠用”,一個是邁向“機生的巔峰”,能一樣嗎?!

渦扇-10B,推力144千牛,渦扇-15,推力180千牛,這兩個都是網友推測值。但僅僅是這樣,就可以看到明顯的差距。換算成海拔水平面上的推力,就差了4噸多。這是決定了生死的4噸多,有了渦扇-15,超音速巡航自然沒有問題了。剩下的就算不用矢量噴管,殲-20仍然可以靠著多翼面操控和強勁的發動機,再配合電傳飛控系統的支持,完成各種超機動動作(美F-35就可以)。

雖然很多朋友這個時候一定想出來”吐槽”下我國的發動機,但是必須要說明一點,發動機這種需要長期全工業體系積累的高端工業產物,絕非一朝一夕能搞得出來的。因此現在渦扇-10B還只能算是堪用而已。必須說明一點,裝備殲-20的渦扇-10B一定不會是珠海航展上的TVC矢量推進版本,而是集成了數字電傳的增推版本。最主要還是為了確保殲-20的順利量產,畢竟現在各大部隊都渴望首批換裝殲-20,起碼先來個36架左右滿足首批需求。

至於渦扇-15到底什麼時間能夠裝上殲-20,從地面臺架時間的開始時間推算,現在渦扇-15再次地面測試應該不會少於2-3年了。接下來應該會借用驗證機進行測試,一般這類情況會選擇一架雙發重型機,或者到試飛員的空中發動機試車臺。不過,渦扇-15畢竟是重大節點項目,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儘快完成。不過,渦扇-15就算成了,整合到殲-20試飛也需要1-2年的時間,所以在2020年左右看到渦扇-15安裝到殲-20上,應該是個比較靠譜的時間點。

渦扇-10B從安裝到殲-10B再到航展展示,也用了快3年的時間。所以,真急不得!

我是“頭條號:無名高地”,長期關注軍事裝備及相關領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給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無名高地


殲20換裝渦扇10B發動機本身就是一個極不準確的小道消息,怎能以此做為根據來提問題?

這條消息的來源是2017年網上出現過一張圖片,圖片是一架殲20戰機的尾部特寫,其發動機噴口呈鋸齒形,從而有人斷定是殲20由原來使用俄製AL一31而換裝成渦扇10B了。

於是,這一真假難辨的信息一傳十,十傳百,以後竟然變成了鐵定的事實。

事實果真如此嗎?不一定。

筆者注意到,關於殲20的發動機問題,官方發佈的消息極少,但也並不是完全封閉,據筆者親眼見到的親耳聽到的僅有三次,兩次是官方,一次是半官方。

第一次官方,是2016年末,央視的《大國重器》欄目裡披露:渦扇15發動機(又稱峨眉)已經研製成功而且安裝在國產四代戰機殲20上。

第二次半官方,2017年軍事專家尹卓在央視訪答節目裡宣稱“殲20用的是國產發動機”。

第三次官方,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殲20總設計師楊偉代表官方出席記者問答會時針對女記者提問殲20如果裝上矢量發動機後性能會怎樣?他反問了一句:“你怎麼知道殲20沒有安裝呢?”。

綜合這三次官方和半官方的宣稱,我們完全有理由確信殲20使用的發動機是國產渦扇15且具備矢量推力的發動機。

至於渦扇10B發動機,並不是不好,但它的設計目標並非殲20,它的推力無論是加力還是非加力都遠遠比不上渦扇15,殲20即使——我在這裡強調一下,是即使——使用了它也不能達到殲20的設計性能指標,怎能用了它就不需要渦扇15了?


fairplay11


渦扇-10B根本無法滿足殲20的推理要求,只是當前狀態下無奈的應急方案,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發動機了,而專門為殲20隱身戰機配套研發的更大推理的渦扇-15目前還正在研發而已,渦扇10B無論是在推力方面,還是飛控系統,還是矢量偏轉都會更好。

渦扇10B這款發動機其實與之前殲20裝備的AL-31F發動機在推力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在研發過程中恐怕還參考了這款發動機,渦扇10B最大的進步就是解決了矢量噴口問題,這在珠海航展上,殲10B的表演中已經展示過了,性能方面還是可以的,殲20也就將就著用了(還有一個傳說殲20用的發動機是WS-10C)。


而殲20作為四代機性能上當然要想最好的F22靠攏,目前渦扇-10B確實讓殲20機動性能得到質的提高,但和美國F119、F135航空發動機差之甚遠,也無法滿足四代機超音速巡航要求。

WS-15發動機則不同,他是是專門為殲20戰機研發的,其設計最大推力可達到16~18t,強勁的動力不但能為殲20戰機提供超音速巡航能力,還具有更強大的超音速機動能力,這才是殲20理想的發動機型號!

雖然WS-15項目前段時間看到新聞報道說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保守估計出來應該在10年左右,情況不容樂觀啊!


狼煙火燎


當然要了,不過會時間會久一些,對於發動機的進度,個人以為不要太樂觀,從殲二十試飛開始傳言渦扇十五已經很快了,可是都列裝了還見不到傳說中的渦扇十五,畢竟歷史差距太大。沒有渦扇十五就沒有全狀態殲二十,設計之初就是以渦扇十五的性能為指標的。

渦扇十五直接關係到超音速巡航能力,矢量噴口帶來的能量損失,也得更大推力發動機補償,否則會影響飛機的機動性發揮。殲二十以目前狀態的快速成軍,也說明根本等不及渦扇十五的成熟。

樂觀點渦扇十五成熟還需要十年,如果悲觀一點渦扇十五以,及其它傳說中的國產新一代發動機,全部成熟起來並達到國外同類發動機標準,或許是二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與渦扇十五同類的俄羅斯產品30,也就是蘇聯時期立項的AL41,從立項到現在已經起碼三十年了,有沒有批量投產還是問題,何況中國剛剛仿製成功上一代的AL31,可見下一代航發國產之路還很漫長。

殲二十與它的前輩殲十一樣,從殲十A到殲十B,才真正的成熟了起來,到了殲十C才修成正果,前後也是差不多二十年時間,正式換裝渦扇十五的殲二十,是不是也得這麼長時間,我們拭目以待。






雯臣


殲20作為我國目前裝備服役的最先進的五代隱身戰機,也是繼美國裝備F-22和F35後第二個裝備第五代隱身戰機的國家。從2011年元月首飛到去年已經開始批量裝備部隊服役,很多人對於殲20的稱讚一直以來都是不絕於耳,但是唯獨對目前殲20裝備的發動機還不是太滿意。五代隱身戰機的4S標準中有兩點就是超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性這個主要是考量戰機的氣動舵和飛控系統以及現在新增加的發動機矢量推力的綜合表現,從殲20每次公開亮相期間表演的各種機動動作來說殲20在飛控上絕對不差於對手,特別是前段時間珠海航展期間裝備有國產WS-10B TVC發動機的殲10B戰機在航展現場表演的各種炸裂的超機動飛行表演更是表明我國在戰鬥機的發動機矢量推力技術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在實現的技術層面上更是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性能表現也要比曾經我們唏噓的三維全向矢量推力技術更為先進。

但是在超音速巡航上來說的話,雖然像早期的協和超音速客機便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功能,但是放在現在最新一代的隱身戰機來說的話,超音速巡航的實現與否與所裝備的發動機的性能表現和整機推重比有很大關係,也就是在戰鬥機的氣動外形不作為干擾因素的條件下,發動機的推力越大和戰鬥機的空重越低對於戰鬥機的超音速巡航更為有利。而超音速巡航說白了就和跑車一樣,比如兩輛裝備了不同排量發動機的跑車,在兩輛車質量不一樣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速度質量輕的跑車肯定需要的馬力更低,發動機轉速低了油耗也就低了,放在戰鬥機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戰機空重更低,那達到超音速飛行所需要的推力就更低。一般來說五代隱身戰機所裝備的發動機在推重比上要能夠達到10一級,也就是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與發動機的質量比值至少得達到10才行,而現在像我們目前已經裝備很多國產戰機的WS10發動機在推重比上還是處於8一級,所以在提高發動機的推重比相對應的就能提升戰機的飛行表現。但是殲20是一架重型戰鬥機,本身空重就要比一些輕型戰機更重,所以所需要的發動機推力也就要更大才行。

至於傳說中殲20的標配發動機、正在研製的WS-15發動機是否已經裝備在殲20上我們不能確定,因為在珠海航展期間殲10的精彩表演後,殲20的總設計師在回答記者提問關於殲20是否已經裝備WS-15發動機時,並沒有明確回答,只是說就是我們什麼時候有可能用上?你怎麼知道我們沒用呢?就留給了我們大家一個猜謎機會。而從已經形似公開的消息來說,我們正在研製的WS15發動機將是一款推力相比現有的WS10更大、推重比更高的先進航空發動機,所以假設殲20目前裝備的還是WS10B發動機,但是這款發動機再怎麼改底子還是老底子,所以裝備WS10B只是解決現有的缺芯問題,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裝備適合自己的發動機才是王道,到時候殲20的性能更會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魑魅涅槃


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水平是一直制約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瓶頸,從戰鬥機的研製到運輸機以及轟炸機的研製等,無一例外都是需要採用國外的發動機。目前我國空軍裝備的殲-20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還是從國外引進的AL31F發動機的改進型號,這個從殲-20戰鬥機原型機試飛到現在列裝作戰部隊一直這樣。

如今在殲-20戰鬥機上已經開始測試國產發動機,而這款發動機就是太行發動機的改進型號。太行渦扇10發動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款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被廣泛運用在殲-11BS和其他一些沈飛生產的重型戰鬥機上,從使用效果來看已經滿足了現階段的需求。渦扇10發動機是一款可以和AL31F媲美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還研製出了矢量功能,這就是在殲-10B矢量發動機驗證機上安裝測試的那款。

現階段開始在殲-20戰鬥機上進行渦扇10發動機改進型號的測試是為了進行殲-20戰鬥機的批量生產,因為一直從國外進口發動機會嚴重限制殲-20戰鬥機的產量,同時由於渦扇15的研製進度到目前為止還趕不上殲-20戰鬥機的需求,所以先使用渦扇10發動機是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渦扇10發動機的指標距離渦扇15的設計指標相差太遠。

渦扇15發動機的研製不僅僅是給殲-20戰鬥機提供動力,這也是我國未來多種機型可以使用的大推力發動機。作為殲-20戰鬥機來說使用渦扇15發動機可以實現其設計的全部指標,機動能力是衡量一款五代戰鬥機的一個標準,而使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就是這個指標的一個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