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他的時代(下)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下)

接上篇:毛澤東和他的時代(上)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下)

在時代的使命面前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和解決問題是時代靈魂性人物的使命。

從國際環境看,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以蘇聯為首的東方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冷戰對峙局面。

1960年5月27日,蒙哥馬利在上海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時,著重詢問毛澤東對當時的國際局勢的看法,毛澤東在回答中提出一種新的觀點,他說:“現在的局勢,我看不是熱戰破裂,也不是和平共處,而是第三種:冷戰共處。我們要有兩個方面的準備,一個是繼續冷戰,另一個是把冷戰轉為和平共處。所以你做轉化工作,我們歡迎。”蒙哥馬利說:“西方世界的領袖是美國,現在西方國家怕被這個領袖領到戰爭中去。我們必須把這樣一種情況改過來,即西方集團的領袖跟東方集團兩個最大的國家根本談不攏。由於這個原因,美國在西方的領導受到懷疑。”毛澤東說:“只要美國的領導不削弱,就不可能改變局勢。有沒有這種可能,英、法、蘇、中在某些重大國際問題上取得一致意見。”蒙哥馬利說:“是的,我想是可能的。但是,由於美國的領導,英、法會害怕這樣做。”毛澤東說:“慢慢來。我們希望你們的國家強大一些,希望法國強大一些,希望你們的發言權大一些,那樣事情就好辦了”。

“冷戰共處”這個看法很獨到,屬於毛澤東對新中國面臨的世界格局和走勢的重大判斷。正是基於這個判斷,如何處理中蘇和中美關係,始終擺在新中國國際戰略的突出位置。

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儘管在革命年代有過一些不那麼愉快的事情,但畢竟意識形態相同。蘇聯在1950年代又大力援助中國搞建設,那時社會主義陣營的發展也欣欣向榮,中蘇結盟是可靠有效的。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關係破裂,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對美國,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抱有很大好感,和派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相處甚好。由於美國在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中幫助國民黨政權,使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印象急劇惡化,再加上意識形態的對立,特別是美國在1950年派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止新中國解放臺灣,中美關係從此徹底對立。一直到1970年,由於中蘇關係緊張,美蘇爭霸加劇,中美關係才開始解凍。

任何時代的靈魂性人物,都不可能跳出歷史條件的限制來做決策。在冷戰格局中,下面這些國際因素對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內外政策,產生了直接影響:不少國家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相對穩定的環境,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不少國家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美國帶頭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政治包圍,甚至在中國周邊國家進行戰爭,對中國形成直接威脅;中蘇從結盟友好到關係破裂,甚至發展為邊境武裝衝突。

毛澤東那代人是帶著過去慘痛的經歷和教訓進入新中國的。在此前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全世界幾乎一切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國,都打過我們”,除了最後一次抗日戰爭外,“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我國失敗、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而告終。”這就使毛澤東時代的治國理政,始終把獨立、自主、安全、尊嚴擺在突出位置,並且有著揮之不去的“落後就要捱打”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

瞭解上面說的這些背景,今天的人們才容易理解,毛澤東時代的不少重大決策,為什麼是“那樣”,而不是今天人們順理成章認為的“這樣”。

新中國面臨的主要課題或者說肩負的歷史使命,大體有這樣幾個。一是鞏固新政權,刷新舊國風,通俗地講,就是通過社會改造讓新中國“立”起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得住。二是按既定目標,讓新中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也就是說,要為中華民族趕上時代潮流,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構築基本制度,提供政治前提,開出新的航道。三是促進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提高社會生產力,改變長期以來“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四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尋找一條可行有效的道路。

這四大課題,也是四大任務,環環相扣,相互交織在一起,主題詞就是兩個字:“建設”。所以,今天的人們把毛澤東時代稱為“建設時期”。對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來說,這是全新的時代要求。由於沒有經驗,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摸索著盡最大努力去做、去問、去學。

於是,我們看到,1949年7月劉少奇訪問蘇聯時,向斯大林提出了一個龐大的學習清單,包括蘇聯的國家組織、蘇聯經濟的計劃與管理、蘇聯的文化教育、黨的組織與群眾團體組織四個方面,一共30個細目,大到怎樣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小到實行什麼樣的稅收制度,乃至學校課程的安排。

在1961年9月24日同蒙哥馬利談話時,毛澤東是這樣表達的:“搞社會主義還要積累經驗,蘇聯、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的經驗,我們都願意接受。”但在同西方國家交往很少的情況下,接受他們的建設經驗,顯然缺少渠道,很不現實。但毛澤東還是心嚮往之,對蒙哥馬利說了一個實例:“辦工業,我們也很願意問你們。我看過一份報告,是我們的一個貿易代表團到你們那裡去以後回來寫的,很有趣味。他們說,看到你們的一些工廠,並不富麗堂皇,房子也不整齊,但是做出來的東西,質量好。”蒙哥馬利問:“主席遇到難題的時候,是不是同馬克思聯繫?”毛澤東回答:“他只有理論,他沒有辦過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列寧辦過。所以遇到實際問題,要問自己,問蘇聯。”

問蘇聯固然好,可不久又發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的弊端,最後只能是問自己。問自己,實際上就是在實踐中摸索著去做。

這樣一來,自然是有的做得好,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富有創造性,成效令人稱奇;有的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開了個好頭,但後來沒有很好地繼續做下去;有的在理論認識上是正確的,可惜在實踐中沒有能夠堅持和落實;也有的在理論認識上發生偏差,做起來自然就錯了。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毛澤東說過,“建設比革命更困難。”這平淡如水的感慨,“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似乎不需要著意渲染。

雖然不著意渲染,後來的中國人還是理解毛澤東時代的。從建設時期進入改革時期以後,人們並沒有把兩個歷史時期對立起來,而是把毛澤東時代做得對的堅持下來,做得不夠的完善起來,做錯了的改正過來。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下)

道路、夢想和傳奇

任何時代都有自己的夢想,時代的靈魂性人物就是要帶領人民尋找到一條實現夢想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時代的夢想,是通過實現“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此相應,毛澤東時代的實踐探索,從根本上說,是要為實現這個夢想找到一條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在1961年9月23日與蒙哥馬利的對話中,便牽出“道路”和“夢想”這個話題。

關於道路,蒙哥馬利問毛澤東:“在摸索前進的過程中,你們什麼時候才感到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對此,毛澤東沒有作答,只是說,“大局是光明的,但是擺在面前的困難很多,遇到許多過去沒有遇到的事情”“對於搞社會主義,我們已積累了十二年的經驗。我們搞經濟的經驗還不很充分。”看來,他覺得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還沒有完全摸清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真正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關於夢想,蒙哥馬利說:你們做了很多工作,做得很不錯,“再過五十年,你們就應該了不起了”。毛澤東的回答是:“做了一點,還不多,要有幾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譬如五十年到一百年。”正是受到這次對話的啟發,毛澤東稍後把實現夢想的歷史進程概括為:“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我估計要花一百多年。”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第四聲炮響”算起,一百年就是21世紀中葉。今天的中國,已經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並在這條路上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在人們的感覺中,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這個夢想的內含,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大延伸和提升了,已經不只是毛澤東時代苦苦追尋的工業國、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或“四個現代化”,而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確定下來的奮鬥目標,實現的時間節點,依然是毛澤東構想的21世紀中葉。

在這種情況下,回望毛澤東時代和今天的關係,中國共產黨人認為,毛澤東時代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性飛躍。同時,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時代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

每個時代的前面,都是新的時代。傳奇卻永遠是傳奇。

1961年9月24日,毛澤東和蒙哥馬利在中國長江邊上的武漢最後一次見面時,送給他一幅親自書寫的《水調歌頭·游泳》,算是頭天見面時接受蒙哥馬利一盒三五牌香菸後回贈的禮物。這首詞是毛澤東1956年在武漢遊長江時寫的,抒發了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暢想。當時的武漢,正在中國的母親河長江上修建第一座大橋,毛澤東在詞裡暢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當時的中國,還醞釀在武漢西邊長江上游一個叫三峽的地方,修建一座巨型大壩,毛澤東在詞裡暢想:“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意思是,等到三峽大壩建成後,那個從地老天荒起就在三峽峰巔上矗立的傳說中的“巫山神女”,如果還健在的話,一定會驚訝稱奇,感慨世界變了模樣。

毛澤東心裡明白,他生前不會有“巫山神女”那樣的幸運,親眼看到完全變了模樣的新世界,只好對一位當時不到40歲的幹部說:等將來三峽大壩建成了,別忘了寫篇祭文告訴我。中國的三峽大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於2003年開始發電。如果真能寫篇祭文告訴他,或許會有這樣幾個字:這時代,如你所願。

回到眼前,毛澤東又要下水游泳,並開始抒發他的暢想了。

他邀請年輕時擔任過游泳隊長的蒙哥馬利和他一道下水遊長江。蒙哥馬利說:現在老了,不遊了。毛澤東遊泳上岸後,蒙哥馬利問:“主席為什麼不在游泳池裡遊?”毛澤東回答說:“長江就等於幾萬個游泳池。多遊幾次膽子就放大了。”然後問蒙哥馬利:“英吉利海峽有多少公里寬?水有沒有長江這麼急?是不是七、八月間去游泳最好?”還說:“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第一大河,我想去遊一次,還有亞馬遜河,不過恐怕不好遊,太熱。”

想遊遍大江大河大海的毛澤東,懷揣著很多憧憬。對這些憧憬,有的他描繪過,有的他努力過;有的實現了,有的成為永遠的遺憾。於是,他和他的時代,便成為了一個永遠的傳奇。

(選自《新湘評論》)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下)

本週熱文

毛澤東和他的時代(上)

  • 共和國第一代女播音員葛蘭:聲音屬於黨和人民

  • 梁衡:江南的春天

  • 【你說我說】與其埋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

  • 為祖國海疆裝上“千里眼”

覺得不錯!在看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