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傘公司情報顧問
日本的封建制度,有唐朝遺風,這就是日本戰國時期不斷碎片化的根源,因為唐朝最後亡於藩鎮割據啊。
但是日本的藩鎮割據比唐朝更甚,而且更多更亂更小!
戰國時期有名有姓的諸侯多的數不清,沒名沒姓的那就更多了,一家一個領主,一村一個諸侯,一縣一個豪強,貌似沒有市級單位。
那麼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什麼?
簡而言之不過是一個王朝衰弱之後,為了維持統治權利下方的過程而已。
西方的羅馬帝國是如此,因為外族入侵,最後沒辦法只能大搞分封,最後羅馬亡於分封的日耳曼人將領。
東方的大唐帝國也是如此,因為地盤擴張太快,權利無法下方,於是就弄節度使,最後節度使獨立給帝國致命一擊。
日本也如此,不過他們有點特別就是,國家不夠強也沒外敵入侵,最後自己吧自己給碎片化了。
原因也很簡單,日本武士階層的崛起還有天皇權威的下降,公卿家族控制力下降,最後下克上現象在日本不斷髮生,形成歷史傳統。
而造成後果就是,權利層層下移,權利層層分化,最後落實到地方,你說他不是村長,自己都不信啊!
說日本戰國就是有組織的村長集會是有道理的。
不過這只是適用於戰國中前期的形容詞,在後期,還是有不少縣長市長,甚至省長出現的。
比如上杉謙信,當時就可以稱呼為市長。
比如織田信長,當時就可以稱呼為省長。
後期的德川家康啊,豐城秀吉啊也可以稱呼為省長。
以上僅僅按照地盤來論。
最後統一幕府的德川家康,最高成就可以稱呼為國主,不過這個國家和周朝類似,他還是不能直接管理全國所有的藩鎮。
只能算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已!
也因為碎片化的太厲害,村鬥縣鬥在日本流行很久。
直到不斷整合勢力之後,才有市鬥省鬥,才有戰國末期可以達到十來萬人規模的戰爭出現。
如果將這樣的戰爭規模放在中國來看是什麼規模!
這還真是個問題啊!因為中國史書有個奇葩的地方就是喜歡誇大其詞,不過於國戰而言,動員二三十萬人還是很多的。
比如:秦趙長平之戰,雙方人數合計約有100萬,這個應該有誇張,但是50萬是絕對不少的。那麼在日本貌似沒有這樣規模的戰爭出現。
比如:秦國滅楚戰爭,王翦可是非要50萬人才出徵,這還不算楚國軍隊,那麼秦楚戰爭規模應該不下於65萬。
這根本沒啥可比性,賴的掰扯了!
阿斗不傻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用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其規模。
桶狹間之戰:尾張的乳虎,織田信長的崛起
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全面動員軍隊,大舉攻入尾張國境內,在桶狹間山一帶(今愛知縣名古屋市),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了未來掌握日本中央權力的基礎。
關於今川義元的這次軍事行動,有上洛*爭霸、攻略尾張國、救援鳴海城等多種說法。
(注:日本效仿中國洛陽(左京)和長安(右京)的風格設計了平安京,後右京因沼澤眾生而放棄,故將平安京雅稱為“京洛”,上洛即指進京;戰國時期,大名上洛的意思,是指諸侯進京向天皇或將軍索取權力,向天下展示武力以彰顯其霸主地位,甚至推翻將軍自立新幕府政權,等等)
關於今川義元的兵力,日本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意見
《信長公記》:45,000
《甲陽軍鑑》:2萬餘
《武功夜話》:3萬有餘
《德川實紀》《武德編年集成》《總見記》等:4萬多
《繪本太閣記》:5萬餘
《日本戰史桶狹間役》:25,000
根據石高*估算
今川家的領地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的石高約在70萬石,因此推算今川家共有20,000到25,000的兵力,今川本陣(即中軍,通常配置為1,500人左右)兵力不超過5,000人。
另一方面,尾張國石高約57萬(按後來的慶長檢地數據統計),可動員的全部兵力約在14,000,但一般認為由於織田信長下達命令突然,且動員能力遠不如今川,因此當時加入戰鬥的兵力(不包括駐守各城砦的織田守軍)不超過4,000。
但是過於自負的今川在指揮各部行動時出了問題,導致本陣突出在前,且與周邊友軍距離拉開過長,缺少呼應,結果被帶著3,000餘人馬,正在戰場以逆襲的行動方式尋找戰機的織田軍發現。在駐紮休整的時候,被偷襲*得手,最終身死名滅,今川氏迅速衰亡,代之的是織田信長的強勢崛起。
(注:有說法認為今川本陣遇襲並非發生在桶狹間山谷中,而且織田軍也不是迂迴偷襲,而是在尋找德川家康(當時還叫松平元康)的部隊時意外發現敵人的主帥位置)
網上曾有人以桶狹間之戰與中國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相比較,甚至認為不下於官渡之戰
都屬於以弱克強這一點沒有問題。
但個人認為,這兩場戰役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不僅僅是跨越了1,300年的時空。
1. 官渡之戰,雙方兵員數量更多於日本桶狹間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率步兵十餘萬、騎兵一萬,進軍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準備渡河,同時派遣顏良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由此可得袁紹的部隊保守數量也在110,000。
曹操方面,投入此次戰役的人數存在較多爭議。
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描述,官渡決戰前,曹操將士具有戰鬥力的,只有8,000人。
“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但是這種說法已有宋代史官裴松之質疑,認為數據非常不可信。
臣松之以為魏武初起兵,已有眾五千,自後百戰百勝,敗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受降卒三十餘萬,餘所吞併,不可悉紀;雖征戰損傷,未應如此之少也。夫結營相守,異於摧鋒決戰。本紀雲:“紹眾十餘萬,屯營東西數十里。”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數千之兵,而得逾時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竊謂不然。紹為屯數十里,公能分營與相當,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紹若有十倍之眾,理應當悉力圍守,使出入斷絕,而公使徐晃等擊其運車,公又自出擊淳于瓊等,揚旌往還,曾無抵閡,明紹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諸書皆雲公坑紹眾八萬,或雲七萬。夫八萬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縛,而紹之大眾皆拱手就戮,何緣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將記述者欲以少見奇,非其實錄也。按鍾繇傳雲:“公與紹相持,繇為司隸,送馬二千餘匹以給軍。”本紀及世語並雲公時有騎六百餘匹,繇馬為安在哉?《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曹操在初平三年(192年)收編的青州黃巾精銳,如以10取1的比例,也有3萬左右,考慮到還需要分兵駐守其他地方,因此通常見到的說法:官渡之戰曹操的兵力約2萬人,起碼是比8,000這個數字更靠譜的。
(注:還有40,000、50,000等說法,篇幅有限,恕不再多作分析。)
2. 官渡之戰,戰事交錯、複雜度高於桶狹間之戰
從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派遣顏良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開始,直到同年十月,曹軍奇襲烏巢後兵分八路,大舉進攻官渡,袁軍全面潰敗為止,戰役持續了半年以上。
其間,有白馬的聲東擊西,有延津的計斬文丑,有單挑有偷襲,有相持有兵法,有正陣有奇兵,是一場經典而精彩的,如古代戰爭教科書一般的演繹。
反觀桶狹間之戰,從1560年(永祿3年)5月12日,今川義元於駿河誓師開始,直到5月23日,主將被梟首,今川軍撤回駿府為止,總共不到半個月的時間。
其中關於今川義元的進軍意圖、織田信長的作戰本意、當時下雨還是下雹子……的具體細節,至今日本史學界還在爭論不休。
(注:半個月和半年比……我都懶得吐槽了。)
3. 官渡之戰的慘烈程度,也是日本本州兩股地方勢力的衝突所不及的
日本戰國時期,列國及諸勢力之間的衝突,並非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而是以陷城、潰敵、以及誅殺領軍大將為目標展開的。在戰鬥開始前,過程中,常會有不同的勢力作為己方盟友,抑或敵方盟友加入戰團。
桶狹間之戰,是傷亡情況比較高的戰役。
今川方面:傷亡從2,500(根據《落穗集》、《武德大盛記》)到3,907(根據《改正三河後風土記》
織田方面:各守備隊計3,000人全滅,本隊傷亡不明。
再看官渡之戰,曹操戰後殺降卒就達80,000。
《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引張璠《漢紀》:"殺紹卒凡八萬人。"另《三國志‧武帝傳》裴松之注:"諸書皆雲公坑紹眾八萬,或雲七萬。"附:日本戰國末期關原之戰,也是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雙方決戰時的總人數約17萬
最後是彩蛋:大坂之役,有傳說德川家康死於此戰,後來江戶幕府中的將軍,只是一名影武者(替身)
萬里長空夜未央
說到日本戰國時代,從時間上說,大約是在中國明朝,至於戰爭規模,我看過很多觀點認為最多也就是相當於中國倆村之間的械鬥。雖然我個人對於這種說法表示很喜聞樂見,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
嚴格說來,日本戰國不能算一個正式的歷史名詞,只是我們用來直觀的描述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大約一百年間政局紛亂、諸侯割據的這一段日本歷史。屁大點地方據不同的統計資料,我們現在能看到那個時期日本有一百到三百左右的大名,我們只按一百個算,平均下來一個只擁有三千多平方公里,五個才能湊夠大約一個北京的面積,這還是往大了算,這就叫國,有點無厘頭了。
我們先來看看日本戰國時代的基本情況。
日本國土面積大約37.8萬平方公里,略小於我國雲南省(雲南省面積約38.3萬平方公里)。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以1467年的應仁之亂為起點,以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坂夏之陣打敗豐臣秀賴,豐臣氏滅亡為終點。這個歷史時期在中國是從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三年到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德川家康幹翻豐臣秀賴的時候在中國努爾哈赤訂立了八旗制度。
這一時期日本人口大約一千五百萬,這個數字與我國三國時代人口數大致相當,就人口規模來看,其實不算是太小。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戰國時代幾場比較大的戰役。
文祿之役,豐臣秀吉動員兵力三十一萬,這個是目前我所知道的那個時期的用兵峰值。
永祿三年(1560年)桶狹間之戰,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陣斬今川義元。
另外還有,手取川之戰,織田信長軍約五萬,上杉謙信軍約三萬,織田軍敗;
長篠合戰,武田勝賴軍一萬五千,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三萬八千,武田軍大敗。
德川家康取得日本霸權的關原之戰,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雙方投入兵力超過十萬。
類似或大或小規模的還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比較一下中國的戰爭
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袁軍十一人,曹軍約四萬;
赤壁之戰,劉備,孫權聯軍不到六萬人,曹操軍二十餘萬人;
1619年薩爾滸之戰,明軍約十一萬,後金軍六萬;
1643年松錦大戰,明軍為十三萬,清軍五萬。
可見,實際上日本戰國時期大的戰役規模並不算小,那些動不動就說日本戰國時期就是若干村長帶領村民械鬥的,幾千人頂天了的可以洗洗睡了,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不能理性的面對對手,正確的評估對手,則,未戰已敗!!!
燕國術士虎胤空
在島國寧靜的山中李家村與張家村毗鄰,一條小河成了兩村的分界線。話說這一天,李家村的李二狗在河裡抓魚正巧碰到張家村的張麻子,麻子看二狗子抓了好多魚,心想這河也是我們張家的,憑什麼都給你啊,於是噗通跳下河抓著二狗子的褲襠就喊:把魚分我一半!二狗子懵逼了,這特麼什麼情況?上來就要魚,而且還抓著我的褲襠!媽的,老子幹了你先!於是不由分說抓著麻子僅有的頭髮往水裡按,倆人在河裡算是玩的歡快了!一會麻子從水裡使出吃奶的勁竄出來喘口,一會二狗子嗷嗷大叫放開老子的鐺!其實這河一點都不深,三十釐米的樣子,奈何倆人雖說成年,個兒頭卻短了點。麻子跟二狗子折騰了大半天,麻子也快成水桶了,可是抓著二狗子襠的手卻是死活不放手!這次衝突麻子也間接的幫了李二狗,後幾年二狗子房事不行的時候就找麻子抓一抓拉一拉,不過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倆人最後折騰的半死,二狗子的魚也重歸河流,麻子算起來說也是放生做了件善事。李二狗憋著氣回到家,越想越窩囊,糾集了村裡的半大小子揚言要報仇。張麻子也聽到了消息說二狗子要辦他,可是村裡的男人都不看好他平時的為人,於是他連夜跑到隔了兩座大山的王家寨,找到了自己的妹夫,也就是他的後爹王老大來幫忙,王老大也不恥麻子的為人,奈何總歸是親戚還得幫一幫,決定第二天就帶人收拾李二狗。恰巧這事被王老大的奶奶聽到了,想著年輕人應該好好務農,成天的總打什麼啊,便拄著小柺棍兒顛簸了一晚上終於在太陽剛剛矇矇亮的時候趕到了李二狗家,二狗子聽聞消息後怕了起來,對王奶奶說:大“鳳兒”啊,咱倆這麼多年了你可一定要幫我好好說說你那孫子啊,我這麼點人擋不住他王老大啊!王奶奶聽了點點頭說:我會勸的,不過我那孫子的脾氣我是知道的,你啊,最好趕緊找幫手!二狗子聽著王奶奶的話心想你個孫子太不講道義了!是他張麻子又抓我的人襠又要搶我的魚!好,既然這樣就別怪我了!二狗子此時想起了自己的相好馬春花兒,便即刻起身前往馬家屯去找相好的。
這馬家屯雖然不大,整個村那女老少算起來也不過百人,不過馬家村的人各個驍勇善戰、手段毒辣,附近的村都知道他馬家的狠,輕易不敢招惹。二狗子見到馬春花那是相思甚久,倆人在稻田邊媾合了一晚上,春花兒妹子直呼狗子哥比以前更厲害了!弄舒服了春花兒,二狗子把難處說了,春花兒當即表態,敢辦我的男人我們馬家寨的人讓你們各個變太監!要說馬春花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呢,這得說她老媽厲害,那可真的算是人人稱母!
倆人回到村裡召集人手趕往李家村,正巧王老大第一天來沒抓到二狗子,便帶著麻子及手下弟兄把村裡的娘們兒睡了個遍,想著也算是出了氣了!眾人出村正好碰到馬春花眾人,一句話沒多說,把王老大一干人等都乾的跳了河了!
王老大回到寨子,看著禿頂的麻子便罵道:你個慫逼,昨晚上那麼能幹,一個人搞三個,今天你特麼跑的最快!可是罵歸罵,也沒辦法,總不能廢了這個大舅哥➕兒子吧,想來想去,總得幹回去,要不然以後怎麼帶小弟啊!想扳回這一局只有去省城找趙大疤了,對,說幹就幹,可是到了省城趙大疤說:幫你辦了馬家屯的人也不是不行,我聽說馬春花賽若天仙,你能把她弄給我,我就幫你!長話短說,王老大又趕回王家寨,找了幾個幫手趁著黑夜把馬春花從被窩裡綁了來送給趙大疤,大疤看著馬春花被藝術性的捆綁早都口水流到腳面兒了,看都沒看王老大一眼說:王老大你去歇著吧,明天起兵出發!王老大千恩萬謝退了出去,屋子裡就剩下大疤和春花兒妹子了,望著春花兒,大疤心想這王老大太會綁了,該漏的漏,該圈的圈,該夾的夾,不用再費事了,於是嗷的一嗓子撲向春花兒妹子,一晚上的皮鞭兒、蠟油加水果算是爽的不能再翻了!第二天王老大見到黑眼圈的趙大疤說:大哥,我們出發吧!大疤卻不緊不慢的說:著什麼急,你小子是個辦事兒的好材料,你再幫我辦件事......
未完待續~~大家自己去編吧!
愛做夢的小哥兒
日本戰國時代,很多都是後人貼金自己貼上去,渲染的很多人物都有說不完的傳奇,因為人口限制,日本戰國時代就沒什麼大規模的戰役,且各大名為了保存實力,極力避免進行大規模的決戰,比如武田和上彬的n次川島會戰,雙方都是避免總兵力的決戰,導致最後上彬想以一己之力擊殺武田……再比如,中國元朝時期,蒙古曾派二十萬軍隊進攻日本,日本憑藉自然氣候神風的幫助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場不足三十萬人的戰役,在中國最多算中等戰役,確讓日本覺得是末日決戰一樣?在日本戰國時代,有幾百人的武裝可以稱大名,但即使大大名也最多能湊出兩萬人武裝來,同時還要避免兵力損失的決戰,這樣的戰爭,好比兩村之間一場大走秀,雙方各自拉開架勢,互懟一番,各自走人,留下傳說。
阿靈18141226
你見過以前北京小混混們在後海邊上茬架嗎?
如果沒見過,建議去觀看《老炮兒》,小日本的戰國時期,大致就是那個茬架的水平,或許會比那場面大點兒,但也就是點兒了,也大不到哪兒啦。
畢竟面積和人口在那兒明擺著,如果讓他們聽說到中國戰國時期動輒幾十萬人的大戰,他們一定不信。
這就是民族的侷限性。
回答完畢!!!
文史不假
中國也出現過類似這種情況。一共出現過兩次。一次就是南北朝。第2次就出現在唐朝末期的五代十國。中國之所以不會出現日本那種情況。是因為中國的天朝氣象決定的。中國的天朝氣象是小日本,無法企及的。小日本之所以一個村一個領主。是因為它沒有一個天朝的氣象。而這種傾向,就是由於天朝的以儒家為代表的正統思想決定。任何一個諸侯想要,自己統治合理化都得找到統治的理由。這就是為什麼,南北朝的時候,都是後唐後梁後漢。而我五代十國也是這種情況。小日本,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一個村一個國家。一個村一個諸侯。是因為他們沒有文化。更主要的是因為他們是徐福的後代。徐福沒有很好地建設日本。沒有把我們天朝氣象帶過去。 這就是找的小日本。在戰國的時候,就跟強盜一樣。燒殺搶掠無所不幹。
春日的華爾茲
相當於區小隊。跟縣大隊護毆
BYD騙補助隊掃地
日本的戰國時代,在日本人看來是"如同天上的群星,照亮了整個夜空"。但事實上,一般戰役都等同於中國西南農村械鬥,大規模的戰爭,相當於中國省一級以內辦法的農民暴動。幾萬人的規模而已。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舉傾國之兵進攻朝鮮,人數之多,將領之多,士兵素質之優秀,是日本史無前例的。結果也只有幾萬人而已。所以,不必太認真。
稻草人145484769
沒有可比性。。。規模都不是一個級別的,日本人估計一輩子都玩不會大地圖,大軍團。。。
壬辰倭亂,猴子空前膨脹,日本人第一次能夠集結數十萬大軍上岸,很快就攻破棒子,自以為要上天了,然後。。。當boss站出來的時候,用大概只有日本三分之一的兵力,日本就被就各種姿勢吊打了一遍。。。很多人都覺得是明朝國力強盛,裝備精良等等一些客觀因素。。。但是實際上日本人輸還是因為輸在沒玩過這麼大規模的遊戲,這十幾萬人怎麼打?大軍團怎麼玩?根本就不會,猴子也不會制定誰是這十幾萬人的最直接大佬。。。
還有大地圖,同樣是壬辰倭亂,日本人上岸後,站在天朝的門口估計很迷茫,面對著那麼龐大的帝國,估計也不知道怎麼入手。。。所以進入平壤後反而停了,沒有藉機接著往前推進。。。哪怕到了20世紀的二戰。。。日本人還是玩不動大地圖,戰略上一頓騷操作,戰是打贏了,但後面的根據地也多了大了,回頭一看,中國的淪陷區只是線而不是面。。。
日本人的戰國時代,任何一場會戰,規模恐怕都不會超過一個上層皇公大臣家中府兵去鎮壓田裡鬧事人這種小事激烈吧?大家族的府兵少則百來人,多則數千人,日本那些小大名大多都沒這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