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坨島(菩提島)上的植被

石臼坨島(菩提島)上的植被

石臼坨島(菩提島)上的植被

石臼坨島(菩提島)上的植被

石臼坨島(菩提島)上的植被

石臼坨,位居樂亭縣濱海,總面積3133畝。植物覆蓋面積98%。共有植物56科、158屬、236種,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生有山區、平原、沿海的植物,均生長旺盛。二是草本和木本植物各佔一定的比重。其中木本46種,佔總數的20%。這裡只有古老的大樹,沒有參天的高樹,最高的樹沒超過8米。三是種群重點突出。佔優勢的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薔薇科、藜科、蓼科6科、70屬、114種。佔總科數的10.7%,但種數卻佔49.6%,特別是禾本科有24屬、30種,種群優勢非常突出。由於有植被覆蓋,將這個華北第一大島、渤海明珠點綴得五彩繽紛,聲名遠播,成為河北省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石臼坨的植被因其生長習性分為疏林區、荒草區和鹽生植物區。疏林區分為高燥沙丘疏林和疏林草地兩個地帶,總面積890畝。生長著喬、灌、藤本等樹木。

高燥沙丘疏林地以潮音寺為中心,面積較大,佔地519畝。有大樹、有小樹,最大的樹有8株。其一是絨花樹,在潮音寺內,基直徑55.7公分,扁圓形處64公分。在主幹不高處分兩幹,東干直徑粗39.5公分,西幹直徑34公分,高7.35米,樹冠非常大,佔地149.6平方米。其二是潮音寺東南方的大桑樹,基直徑粗61.4公分,在距地不高的主幹上分為兩幹,西幹直徑粗36.4公分,東干直徑粗33.4公分。樹高7.5米,樹冠佔地90.6平方米。兩幹似摟抱狀相併生長,人稱“鴛鴦樹”。其三是潮音寺以東的大杏樹,基直徑粗45.2公分,高6.35米,佔地54.6平方米,春花夏實,現生長依然旺盛。其四是潮音寺西邊的大榆樹,基直徑粗62.1公分,高6.9米,樹冠佔地63.9平方米。因其與周邊洋槐競爭失敗,大部分枝條死亡,僅活一個小樹枝。其五是旅遊餐廳前的小葉朴樹,基直徑粗48.4公分,高6米,樹冠佔地38.5平方米。小葉樸是石臼坨的珍貴樹種,現在人們又把它稱為“菩提樹”,就有神化的味道了。菩提樹在此甚多,成為石臼坨的一大特點,因而此島又名曰“菩提島”。其六是大杜樹,在大黃土崗(石臼坨的一地名)的東北側,基直徑粗40.7公分,早已死亡,僅有90公分高主幹矗立在原地,遺憾的是,原來的長像已無法考證了。其七是衛矛樹,基直徑21公分,高4.9米。此處衛矛科的樹木較多,其原因目前還沒有人能解釋清楚。其八是洋槐,直徑粗41.4公分,高8米。樹冠佔地52.8平方米。洋槐是後期所植,樹體高大,株數多,在喬木中佔重要位置。其它喬木還有柳樹、國槐、構樹、臭椿、白臘、銀杏、火炬,以及果樹中的梨、桃、李子等。

疏林草地佔369畝,分佈在海邊沙丘之處,以灌木較多,生長有酸棗、杜林、紫穗槐、毛櫻桃、白杜、多花胡枝子、歐李以及後期栽的月季、木槿、紫薇等。歐李最小,樹高只有30多公分,粗度3毫米左右,多數獨枝,生長在較矮的草叢中。

在兩個疏林地帶生有大量的藤本植物。有南蛇藤、粉背南坨藤,野葡萄、蛇葡萄、掌裂葉蛇葡萄、槓柳、多花薔薇、爬山虎、紫藤、木防己、凌霄、枸杞等。以朝陽庵舊址藤本生長最旺盛。在其它樹木中,藤本與其相互纏繞,雜草叢生,遊人難以步入。在朝陽庵遺址的酸棗灌叢中,有一株酸棗樹王,高4.5米,基直徑20.5公分,樹冠佔地13.8平方米。果熟季節,鮮紅的酸棗長滿樹,而連年豐收。在這貧瘠的沙地上長這麼大的酸棗樹需年代較久,若是栽於建朝陽庵時,那就太古老了,可謂“古樹結古棗,古味香全島”。

過去的石臼坨,人稱“上坨不見天,下島不見寺”,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樹木逐漸減少,特別是大樹,破壞後在短期內難以彌補損失,雖建國後長期在這裡栽樹,但成效不大。仍是小樹多,大樹少;灌木多,喬木少;樹栽的多,成活的少,如1999年栽旱柳、火炬、柿子、合歡、桃、梨、李子、檉柳樹等4413株,當年成活率高,以後保存率少。2000年又栽垂柳、洋槐、合歡、銀杏、香椿、木槿、紫薇、爬山虎、凌霄、紫藤和各種抗寒葡萄等7477株,栽後發芽率很高,但保活率甚少。

在疏林地帶,林下共生多種雜草,其中碣石山上的一些草種在這裡廣佈,如粟草、黃背草、白羊草、結縷草、北京隱子草等。這裡也有在樂亭內地生長的草種,如畫眉草、牛筋草、馬唐、止血馬唐、狗尾草、稗草、鵝冠草、馬齒莧、莧菜、藜、濱藜、紅心藜、尖頭葉藜、獨行菜、雞眼子草、地錦、豬毛菜、地膚、牽牛花、風花菜、薺菜、刺菜、鐵莧菜等。特別是一些生長較弱的種群,如茴茴蒜、天門冬、石竹、細葉韭、麥瓶草、向荊、野大麻、假苜蓿、紫花地丁、車前、列當等等,大大豐富了疏林地帶的植被內容。

荒草區面積共有2324畝,佔石臼坨總面積的74%,處於疏林草地和鹽生植物之間,地勢平坦,間有部分呈沼澤狀態。這裡野草密集、生長旺盛。主要有白茅,面積最大,約佔草地的30%以上。此種草單獨生長,種性強、生長勢旺,密度極大,最高超過1米,比樂亭內地要高出很多,不用說人在其內行走困難,就是蛇也很難爬行,野兔也只能按它們事先踩出的道路行走。不知為何白茅在此處長這麼高,這麼旺。來到草叢,頓覺天蒼蒼,野茫茫,與海浪遙相呼應,如臨仙境。白茅稀疏處,混生各種野草。如苔草,株最高達1.46米,與白茅競爭生長。有的地方也與山野菀豆、海邊香菀豆、草木樨等共生。在含鹽量較高的地方,與賴草、鹼蓬混交生長。在較高燥的地方分佈有黃花蒿、濱蒿、茵陳蒿、冷蒿、白蓮蒿、野艾蒿、沙蓬、艾蒿等。荻草多分佈在沙丘之間的低窪處,株高達2米以上,密度較稀,穗子較大,成片的白穗迎風飄揚,構成石臼坨獨特景觀。野古草的分佈面也較廣,多集中在沙丘與海水交界的沙質土壤上,草質差,莖稈堅硬,根系發達,對保護沙丘、防止海水沖刷有巨大的作用。蘆葦集中生長在碼頭廣場以南、中坨以北的低窪地上,經常有積水,面積83畝,密集之處很少有其它野草共生,只有較稀的地方與扁杆簏草、兩歧飄拂草、細燈心草,碎米莎草、異形莎草、水莎草、球穗扁莎草、湖瓜草等混雜生長。

在草場之中還有多種野草,如小白酒草、雅蔥、各種苦蕒菜、播娘蒿、米口袋、委陵菜、朝天委陵菜、鵝絨委陵菜、翻白草、益母草、並頭黃芩、香蒲、馬藺等,花色鮮豔,萬紫千紅。

石臼坨還有鹽生植物區,佔地196畝,生長的植物有檉柳、鹽蓿(鹽地鹼蓬)、鹼蓬、獐茅、白刺、大米草、二色補血草、枸杞等。大米草是唯一能在海水中生長的禾本植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引入,栽在石臼坨南邊潮起潮落的沙灘上,對綠化、美化石臼坨周邊有重要作用,但繁殖較慢。檉柳是灌木,植株較矮,抗鹽鹼能力極強,粉紅色的花開在枝頭,在地上白鹼的襯托下鮮豔奪目。在石臼坨南蝦池旁有一株大檉柳,基直徑16.2公分,高3.2米,樹冠佔地11.9平方米,長這麼大樹需多少年仍是個謎。在白色的鹽鹼灘上,生長大量的鹽蓿,有的地方集中連片,紅綠相間,像毛毯一樣平鋪在大地上,幼嫩的枝葉可以食用,成為遊客的野味佳餚。

石臼坨上草本植物種類繁多,有的形狀非常相似,使人難以辨認。如菟絲子和無根藤都是黃色寄生型植物,區別很難,實際上,菟絲子是旋花科,菟絲子屬植物,植株矮小,黃色較淡。而無根藤是樟科,無根藤屬,植株粗壯,杏黃色。狼尾花和地膚的株形、葉形都不易區分,只有開花後,狼尾花是總狀花序,花大,白色,很美觀,屬報春花科;地膚屬藜科,一年生,穗狀圓椎花序,花小、外觀沒花的感覺,不美觀。濱麥和白茅都是禾本科植物,葉形難區別,人們誤認為是一種野草,但吐穗時,濱麥的穗像小麥就容易區別。狗哇花和阿爾泰狗哇花之別是:狗哇花舌狀花瓣多,阿爾泰狗哇花的舌狀花瓣少。豆茶決明和田皂角都是豆科野草,形狀相似,豆茶決明生長在高燥處,木質程度高,莖略帶紅色。而田皂角多生長在低窪潮溼處,莖綠色,木質化程度低。大刺菜和泥胡菜也很相似,只是大刺菜葉上有刺,泥胡菜葉無刺。蘿和鵝絨藤都是纏繞莖,葉形難區別,莖葉內都有乳汁,只是果形不同,蘿果卵圓形(老婆子針線包),鵝絨藤果羊角狀(俗稱羊犄角)。蒙山萵苣和鹼菀都開藍色花,株形非常相似,只是鹼菀有一輪舌狀花,藍色,而中央管狀花黃色就有區別了。山野菀豆和海邊香菀豆都是野菀豆,而山野菀豆植株高,多年生,海邊香菀豆植株矮。許多相似的野草,需仔細觀察,才能區分開來。

石臼坨是樂亭植物的寶貴倉庫,有多種植物由於人為和自然等種種原因,在樂亭內地很少發現或根本找不到了,但在石臼坨卻幸運的保存下來,如白頭翁,過去多分佈在坑邊、墳地,荒草崗等地,現在民戶墳頭都平掉了,荒地變了良田,白頭翁也不見了。其它如茜草、牛兒苗、北京隱子草、杭子稍、貓眼、合掌消、天門冬等在樂亭大地很少找到,但在石臼坨分佈廣,有的地方生長還很旺盛。在樂亭大地廣佈而石臼坨少見的野草也是存在的。如鴨拓草已成為田間重要雜草,野生性特強,連根拔起,暴曬數日,很難死亡,抗曬力僅次於馬齒莧,但在石臼坨只發現了幾棵。蒼耳在石臼坨也較少。應該指出的是有些植物在樂亭大地沒有發現,而石臼坨也很少,如苦地丁只發現1株,祁州漏蘆只發現兩株,彎曲碎米薺1株,徐長卿由多到少已不到10株。

石臼坨植被是藥材基地,但從藥用價值分析,有109種是比較有名的藥材。其中防風、補血草、槓柳、玉竹、黃精、列當、地黃、米口袋、野大豆、天藍苜蓿、獨行菜、旋復花、酸模等,藥用價值極高。槓柳根皮入藥,稱五加皮,治關節炎。玉竹治口燥咽乾、熱病傷陰、肺結核、糖尿病、心臟病。黃精治高血壓、腳癬。旋復花治平喘、鎮咳、化痰。列當補腎、壯陽、強筋骨。地黃滋陰、補腎、壯陽、強筋骨。補血調經。巴天酸模清熱解毒,活血散瘀。野大豆清肝火,解痘毒。彎曲碎米薺健胃止瀉。徐長卿治毒蛇咬傷、跌打損傷、蕁麻疹、帶狀皰疹、痛經。二色補血草治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脾虛浮腫。鶴蝨能驅蟲等。

石臼坨植被中有101種顯花植物分佈各個角落。從早春到封凍都有鮮花開放,紅、黃、藍、紫、綠等五光十色,把整個海島打扮得繁花似錦。其中紫色的花最多,有千屈菜、紫花地丁、圓葉牽牛、附地菜等36種。千屈菜即能在水中生長,也能在地裡生長,株高50至70公分,最高可達1米以上。葉對生或輪生,有人稱它為水柳或對葉蓮。總狀花序頂生,花數朵簇生於葉狀苞葉內,花瓣6片,紫紅色,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給人以綠色叢中一點紅的感覺,十分美麗。開黃花的29種,有旋復花、鵝絨委陵菜、天藍苜蓿、黃香草木樨等。旋復花多集中連片分佈在草地上,形成大片的黃色圖案。蒲公英和苣蕒菜的花朵是黃色舌狀花,集中到花朵上使花瓣密集,豐滿、大方。柳穿魚的花更為奇特,秋季開花,總狀花序頂生,花冠淡黃色,長約1.5釐米,花管長,上唇矗立二裂,下唇平展,先端三裂,基部有橘黃色的附屬物伸出,整個花形好似怪獸,朝天張口,看起來又引人,又驚人,顏色搭配合理,造型獨特。陰行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至80釐米,莖直立多分支,夏季開花,花集中在枝梢,成帶葉的總狀花序,花冠二唇形,鮮黃色,造型別致,美觀大方,巧奪天工。第三是開白花的有20種,有多花薔薇、地稍瓜、砂引草等。砂引草俗稱“禿老婆頂”,有“禿老婆頂,開白花,婆婆死了媳婦就當家”的農諺。此花芬芳味濃,揮發性強,老遠就聞到杏花氣味。第四是開紅花的有野百合、合歡、木槿、蘿布麻、濱旋花等11種。其中蘿布麻集中連片分佈在潮音寺的西南方向,多年生半灌木,株高近1米,聚傘花序頂生,花多數,粉紅色,花冠圓桶形,鍾狀,兩面具有顆粒狀突起,夏季開花,花枝招展。更奇特的是濱旋花,生長在海水中與海岸交界的沙土地上,植株矮小,花朵很大。米紅色喇叭狀的花朵,直徑足有5至6公分,約佔株高的四至五分之一,千百萬朵花集中到一起,與大海的波濤相互映襯,好似海水中盛開的鮮花,是石臼坨生態旅遊的一大景觀。野百合生長在沙丘上,數量不多,分佈零散,花紅葉綠,十分動人。花1至數朵頂生,下垂,6片花瓣反捲,雄蕊較長,突出花外,花葯紅色,造型好似蝴蝶飛舞,栩栩如生。開綠色花的有黃精、玉竹、合掌消、衛矛等,有的淺綠、有的深綠。

石臼坨另一大景觀還有野果。一是南蛇藤,在樂亭境域只有此處有,無攀著物時是灌木,叢生;有攀著物時是藤本,長可達十幾米。春季開黃色小花,聚傘花序頂生,秋結果黃綠色,特點是果實冬季開裂,包殼內杏黃色,有花的形狀。一蔟蔟密集生長在枝頭,長期不脫落,冬季在茫茫白雪襯托下,黃白鮮明,色彩動人。二是衛矛,夏季開白綠色花,常三朵花成聚傘花序生長於葉腋,果綠色,深四裂,成熟後紫紅色從基部裂開,種子外包橙紅色假種皮,非常好看。在無花季節,果實的色彩代替花的鮮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是沙鑽苔草,植株很小,但果實很大,果球有乒乓球大小,與植株極不相稱,以大頭小身為奇花異草。四是天門冬,多年生草本,全身光滑無毛,葉退化成鱗片變為下彎的短刺。莖細長,有很多分枝,葉狀枝2至4個簇生,代替葉的功能,所以天門冬是無葉植物。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佈滿在無葉的枝條上,在空中搖擺,遠遠望去,好像無柄之果懸掛在空間,分散在枝條周圍。

石臼坨還有很多觀賞與食用兼備的野果,六月中旬上島,看到的內容之一就是桑樹,果實有黑有白有紫,果軟、味美,吃在嘴裡,甜在心間。和尚栽的杏樹,個頭小,酸度大。酸棗佈滿全島,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棗味甘無毒,安中養脾,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日啖一粒,紅顏常駐,吃酸棗野果是旅遊者獨特的享受。杜梨果實雖小,但吃起來入嘴很綿,口味中有酸有甜,有一種其它梨都不能代替的風土香醇味道。特別是歐李,樂亭原來只產於石臼坨,果實形狀像李子,個頭像大櫻桃,8月份成熟,鮮紅色,含鈣量很高,又稱鈣果。其它如野葡萄,白刺、龍葵、地稍瓜、茜草等,其野果味苦辣酸甜澀樣樣俱全。

石臼坨也有的雜草很討厭,如斑種草、鶴蝨、律草、鬼針刺、蒺藜等。鶴蝨的小堅果卵形,具有瘤狀突起,沿稜有兩三行錨狀刺,刺先端有鉤。鬼針草的瘦果線形,頂端具3至4枚生有倒刺的芒狀冠毛。律草的莖和葉柄密生倒鉤刺,人誤入這些草叢中,野果掛滿全身,刺的人疼痛發癢,受律草之害,患處紅腫多日不愈。

石臼坨的植被,豐富了島上生態內容,在這個環境裡,有利於大量野兔、野雞、野鴨等多種動物、鳥類、獸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在生物群落中既有沿海的特徵,又有高山平原的生物特點,是華北海域少有的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