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与格里沃点评55年中法友谊:“中国好、世界就好”

【欧洲时报记者靖树报道】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法国国务秘书兼政府发言人本杰明·格里沃(Benjamin Griveaux)分别于1月31日、2月14日与亚裔代表在巴黎共庆中国猪年春节,并在活动上回顾了中法55年友谊、 点评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

萨科齐与格里沃点评55年中法友谊:“中国好、世界就好”

2011年8月25日,萨科齐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图片来源:法新社)

强调中国重要性, 称赞亚裔“可为原籍国自豪”

在聚会上,萨科齐强调了中国的重要性,并向在场的亚裔群体表示他们可以为原籍国自豪:“多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由西方主导, 而现在它的重心正朝东方偏移。今 后的世界将围绕着东方轴线(即亚洲)来组织。其中缘由不仅在于人口数量,更有对辛勤工作的热情、对家庭的责任感等”。

萨科齐与格里沃点评55年中法友谊:“中国好、世界就好”

萨科齐与华裔代表合影。(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中国好、世界就好”

萨科齐一再举杯祝福中法友谊与中国的发展:“第一杯敬我们之间的友谊,第二杯敬中国,第三杯敬给我的祖国法国。”他称中国对世界局势的平衡施加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世界稳定的主要力量:“我希望中国保持统一,继续 担任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的角色。 中国已经成为大国,并且正履行着自己的国际责任。我希望我们对中国的看法是非常友好的。如果中国状况不好,那么这个世界也会变得糟糕。如果中国发展顺利,那么这个世界也会更好。”

萨科齐与格里沃点评55年中法友谊:“中国好、世界就好”

萨科齐致辞。(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法政府发言人庆新春: “猪年承载乐观期待”

2月14日晚,法国总理府国务秘书兼政府发言人本杰明·格里沃来到巴黎幸福楼与旅法华侨华人共庆新春,并热情表示春节已经成为很多法国人的节日。事实上,他本人还参加了巴黎13区的春节彩妆游行。

谈到农历新年,格里沃认为猪 年承载着人们对岁月的期待,而这一乐观、关切的态度在如今面临深 刻分歧的法国来说尤为重要:“猪 年是重要的年份,因为猪寓意繁 荣。换言之,它象征着我们国家的 繁荣、安定,代表着人们重寻所珍 视的价值观”。

萨科齐与格里沃点评55年中法友谊:“中国好、世界就好”

格里沃致辞。(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 摄)

55年法关系回顾:“从未被削弱、动摇”

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中法将迎来一系列重要高层互访,并推动一大批标志性合作项目。格里沃也在受访时回顾了法国对华外交政策:“一直以来,法国对中国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外交政策。1964年1月27日,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大国,在世界舞台上给予其应得的外交认可,而这份关系多年来从未被动摇、削弱过”。

他对马克龙总统关于中国的外交行动也做出了初步盘点:“2018年1月,马克龙上任后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法中双方在许多议题(如商业、金融领域)都有合作空间。因此,对中国的访问可进一 步巩固这些纽带,并探讨加深合作的具体方式,例如‘一带一路’倡议。”

谈法中合作:“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不仅如此,格里沃强调在访华之行中,双边合作是法方尤为关注的议题:“更重要的是,双边合作是中法对话的核心领域”。虽然在双边合作中,“有时会遇上一些困难”,但格里沃表示“朋友之间可 以畅所欲言”、“双方不会有所隐瞒”:“我们直接表明彼此之间存在着哪些分歧,并就这些差异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以便解决问题。从一开始,马克龙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便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友好关系的”。

谈民间交流:“首要媒介是文化”

另外,格里沃还特别强调了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现状和潜力,称文化交融承担着打破隔膜的角色:“多年来,两国交往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事实上,法中之间的联系还延展至文化、艺术、高校、思想等多个领域”。

萨科齐与格里沃点评55年中法友谊:“中国好、世界就好”

醒狮点睛。(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 摄)

例如,目前有11万法国学生学习中文,超过1万名法国留学生在华学习:“越来越多法国年轻人在学中文。如果想达成更多的合作,商业当然是绝佳的催化剂,而想让两国人民有更多交流,那么首要媒介则是文化。”格里沃最后总结道:“这传达了一个讯息:55年来,两国交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文化领域的交流。”

盛赞中国40年惊人发展:“充分实现自身潜力”

2017年9月,格里沃曾以经济和财政部国务秘书的身份前往天津,出席空客A330宽体机完成交付仪式。当时天津已拥有窄体(单通道)客机A319和A320的装配线,是空客在欧洲以外首个该类型完装中心。

谈到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印象,格里沃直接用“惊人”二字来形容。他盛赞中国城市的活力、 创造力与办事效率:“除了天津,我还去了上海,这个城市的转变实在惊人。更惹人注目的,是我在这里所感受到的创业活力”。格里沃注意到,人们能快速地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有时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办法就已经有了。另外,常驻北京和上海的法国企业家们还把 在中国找到的解决办法引入法国进行试验。

除此之外,格里沃还不忘为法国企业做宣传:“法国创新型企业也在上海、北京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当时我在上海出席了创业孵化器法国科创(La French Tech)的落成仪式。在中国,人们办事的效率更高,活力令人惊叹。在这里,创业者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潜力。”

中国经验“进口”法国

那么,中国40年的改革能为法国提供哪些有益经验呢?格里沃回应道:“我们的信念是,改革前需要很好地向民众解释改革的缘由。改革不仅涉及的是‘如 何实施’,还包括‘为何实施’:为何我们要改革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模式。我们如今需要适应新的经济模式。中国在短期内就达到了这一点。” 格里沃也提到,虽然国情与文化传统差异较大,但中国快速改变现状的历程可以让法国以及欧洲诸国思考实现改革的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