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背誦大量古詩文,很多是機械記憶反覆強化的結果,八九成不解其義。有益嗎可行嗎?

再停留再回首


女兒七歲時,我曾要求她每一天一首古詩,暑假兩首,大概一年多一點,更背了三四百首,可能很多人覺得我閒得蛋疼。


其實,主要是我自己喜歡,但又騰不出大量大塊的時間去誦讀,很簡單,讓女兒去背,讓她給我背,不等她背完,我就會背了。


我會精心挑選一些好的古詩詞,一開始,她壓力很大,效率特低,一兩鐘頭都背不了一首,但當時,只想著這麼好的東西,不學可惜了,所以,就作為一樣任務去做。


後來,我慢慢發現,這孩子從最開始的一兩個小時,到最短的五分鐘十分鐘,就能背誦一首古詩,效率大大提高,從那以後,她學校要求背誦的任務,在她看來小菜一碟,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定。


為了防止忘記,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複習,多長時間回顧一次,餐桌上,回家路上,我倆你一句我一句地背,後來,就連兩歲的小寶也聽會了,居然也能背誦二十多首詩,讓人匪夷所思。


當時,我把我認為比較好的詩詞都讓她背完,覺得差不多了,上道了,就停止了背誦,後又教她誦讀古文,像讀書一樣,我讀一句,她跟一句,後來她自己讀,不懂了就看譯文。


其實,當時我並知道這有什麼好處,只是覺得這麼好的東西,不會實在是太可惜了。通過女兒背誦古詩詞,我慢慢發現了幾點好處。


一則,背誦的功底突飛猛進,效率很高,連帶學習效率也高了。


二則,因把背誦作為任務,會定時定量,定期回顧,做事也變得有長性了。


三則,她的閱讀面也開始打開了,雖然不背古詩詞了,但她開始看一些長篇的小說,甚至古風的也能看得懂了,比如甄嬛傳,她看了兩遍。


四則,她慢慢能跟我交流了,而不是一問三不知,視野和知識面不斷擴展開來。


以上是我的感受,總之,個人認為,古詩詞就像是大餐一樣,當一個人吃得下大餐的時候,平日學校裡的家常小菜就容易多了,還了長了見識,從此有能力涉獵更高一層的知識,這是一個銜接。


登了上了這個臺階,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否則一直在臺階下打轉,感受不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是一塊敲門磚,敲開了這塊磚,就打開了一扇門,看到更為廣袤的世界。


古詩詞,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讓我們普通人有興趣打開傳統文化的門,值得。


獨自成山


很多家長在學齡前就讓孩子通過親子閱讀、手機APP、繪本或其它方式讓孩子接觸古詩,沒刻意講古詩詩意,孩子自然不自然的會背誦了不少古詩。

這種不求理解貌似機械式死記硬背的方法對孩子目前好不好?要不要提倡?……我想你問的是這意思吧?

一、衡量對孩子好不好的標準

對孩子好不好的標準,不是背了多少古詩,也不是能不能理解古詩,而是在孩子與古詩接觸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是怎樣的?

如果孩子在接觸古詩的過程中,如果是輕鬆開心的,那對孩子沒任何害處!(如果孩子是被迫著完成任務似的、邊抽著鼻子邊背滿足家長虛榮心的除外)

學齡前幼兒語言敏感期,對有節奏有韻律的聲音都喜歡,甚至電視裡的廣告也不經意的記住脫口而出。

孩子更小時,我們一邊逗孩子玩,邊哼“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並沒有刻意和幼兒講解其中意思(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意思,好聽,孩子喜歡開心咯咯笑就好)

古詩、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等幾千年來就是中華民族幼兒啟蒙的教材和方法。(也許不少人覺得其中有些觀念與現代價值觀矛盾,我個人認為目前下這結論太早,能幾千年流傳下來經典一定有其中道理。)

二、讓孩子誦讀古語同時也大致理解詩意的一些方法

因為斷層,很多家長甚至幼兒園老師對古語詩意也不見得完全理解。

我曾在給幼兒園老師培訓時,就《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問:山裡究竟有沒有人?

從老師們的回應中,基本沒能理解“因為樹木太茂密,所以看不見人(形容樹木茂密)”;“因為樹木裡很安靜,所以能聽到遠處人說話的聲音(形容環境寂靜)”

後來我建議與孩子玩“看見看不見”“聽見聽不見”的遊戲,孩子很喜歡,就基本理解這兩名詩的意思了。

如果家長自己對詩意有較正確的理解,可花很短的時間與孩子互動(如講故事,畫古詩、模仿詩中場景或人物對話等),孩子喜歡,也能理解詩意了。

三、舉例

我裡以《山中送別》/王維為例,如何引發孩子對古詩的興趣並理解背誦古詩。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1、講故事

在唐代有個詩人叫王維,住在鄉下。他有一個朋友叫王孫,住在京城裡。京城離鄉下很遠,走路都要二天。

雖然這麼遠,但因為他倆是很好的朋友,所以,王孫還是翻過山,淌過河,大老遠的到鄉下去看王維了。

倆人一起玩了幾天,王孫要回京城工作了。這一天,天才亮,王維就送他返程了。

走啊走,送啊送,已翻過一座山,王孫說;別再送了,現已是中午,你再送當晚就回不到家啦。我們就在這道別吧。

倆人只好揮手再見。

王維回到家,太陽已下山了。他有氣無力掩上門。他覺得朋友走後心裡像少了一樣東西,無精打采的。

他想:明年春天,這裡花開了草綠了,王孫會不會再來看我呢?

(讀完故事後,讓孩子跟讀幾遍古詩即可,不用逐字講解,也不一定要考孩子背)

2 嘗試和孩子一起畫一畫

3、媽媽寶寶分別模仿王孫王維,將這首詩的場景表演一次。

三、小結

1 、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接觸和背誦古詩,即使不理解,都是孩子積累素材,值得提倡。

2、如果家長有古詩文的沉澱和基礎,用適合孩子吸收的方式用引發孩子對古詩的興趣並理解詩意,發展情感(如上例中和孩子討論家裡有那些親人朋友來家做客,我們是怎麼送別的…等)

如果家長自己都有點“怕”古詩,也沒關係。關注 ,將陸續更新符合孩子特點的古詩文學習方法和案例。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我來說個和大家不一樣的觀點,未來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各種資料信息網上鋪天蓋地,我們隨手用手機就能查到,或者未來手機可以做的更小,甚至可以移植入人體,感覺手機就像我們人體內部的硬盤一樣,需要什麼知識信息都可以直接調取,那麼還要背誦古詩幹什麼???人腦能記憶多少首古詩,硬盤可以存儲多少首?

所以不應該把精力花在背誦孩子無法理解的古詩上面,毫無意義。孩子需要學習一些機器無法替代的東西,比如人品道德,藝術,思考創新,類似這些能把人和機器分開的東西。

最近看的大片阿麗塔,科幻電影也不是胡亂編造的,未來有一天人類很有可能像阿麗塔那樣,人機一體,比如某個器官壞了,就換個3D機械打印器官,那個時候也許人可以實現永生


蹬蹬是美男子


小孩背東西,很多是處於押韻和順口,覺得好玩,只要順口,易誦就好,而不是它的意義。如同孩子看廣告,背廣告詞一樣。

不同的是,廣告詞過不多久就忘了,而詩詞可能伴隨一生。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這些記憶中的東西,會一點點湧現出來,也會加深理解。並且,會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幫助。

到了老年,好像是返老還童,孩童時候的東西,記憶猶新,反而近期的東西記不住了。所以老人喜歡懷舊,實際上是舊的記住了,新的忘了。

中國古代詩詞,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文學習理解的典範。兒時的記憶力好,多背,有好處。


踏雪無痕5141815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流傳很久的話,已經說明了其中的道理。


童年時期背誦的大量古詩文,雖然當時不解其意,但實際上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的思維和生活。


首先,古詩詞都是富有韻律之美的。孩子反覆吟誦,已經形成了機械記憶。將來的某一天,學會了詩詞格律,說不定就能出口成章。


其次,語文靠的就是大量閱讀和積累。古詩詞既有敘事,也有寫景抒情。大量背誦,增加了孩子的詞彙儲備,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上學後自然下筆如有神。


最後,多了一項高雅的愛好。閒暇時跟孩子對對古詩詞,不也是件很風雅的事情嗎?前年我同事帶孩子去周莊旅遊,趕上下雨,爸爸和閨女就玩起了帶“雨”字的飛花令。他們固然玩的有趣,周圍聽的人也增長了見識,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有條件,還是引導孩子多背背古詩詞。但內容和形式都應該是輕鬆有趣的,而不是用強迫手段引起孩子的反感。


職場媽媽往前衝


有益,可行。

1.不要功利

孩子背詩,不要抱著一種功利的心態。

不是為了炫耀,不是為了考試,只是為了讓孩子瞭解詩詞韻律,美感。

為什麼詩用五個字,七個字能表達一大段文字的含義?言簡意賅。

為什麼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之美。

不需要刻意地去背,而是瞭解這首詩是什麼含義,寫的什麼景,抒的什麼情。

其實詩詞和成語一樣,不需要刻意去背,只是用來表達,用來抒情。


2.釋意

父母剛開始教的時候,就要講清楚這首詩的意思。

每首詩都是一個小故事,或者一段小景,或者一種情懷。

比如李煜講國破家亡。

辛棄疾講金戈鐵馬。

蘇軾講明月清風。

李白講壯志豪情。

杜甫講民生疾苦。

李商隱講纏綿悱惻。

讀史可以治國,讀詩同樣可以育人。


3.文化素養

最後說個段子。

沒念過詩的孩子,看到大海說:“啊,大海,全是水。”

念過詩的孩子說:“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周南筠


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什麼“用時”少?因為“不用”時沒有積累。

中國古詩詞自身的美好是自不必說的,優美的詞句,深遠的意境,無不讓人迷醉嚮往……它對於孩子的文化底蘊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儒雅有書香之氣的人,總比一個滿身粗俗的人更令人喜愛。

小孩子記憶力好,背古詩速度快,印象深,這時候多積累背誦一些古詩詞就是在儲備。或者孩子現在還不解其義,但是,這些詩詞會在時光的深處靜靜呼吸成長,然後在某一天忽然就開出花來——在那樣一個場合,面對那樣一種景緻,已經長大的孩子會突然信口拈來一個詩句,驚豔了別人感動了自己。這叫豁然開朗,也可以說是厚積薄發……而這些,都建立在他曾經的所謂的“機械化記憶”的基礎上。

所以,小孩子背點古詩詞,怎能說無用?


程284605591


說說我對背誦的理解。這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最好,最易行的方法。

培養學習習慣本質上,是鍛鍊達成目標的能力,站在項目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培養項目管理的能力。

當然,不一定非得通過背誦培養孩子實現目標的能力,參加體育運動,學習一種樂器同樣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但是不論你採取何種方式,你必須培養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不僅僅是孩子,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以培養鍛鍊達成目標的能力為第一要務!

達成目標的能力應當成為年輕人的標配,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累積,我們要開始培養制訂正確目標的能力,也就是所謂制訂戰略的能力。

好的戰略最終要落地到戰術上,把事情做對的同時,還要懂得取勢,既要有謀還要有斷。

我說的可能不很清楚,我要表達的意思是,不要把背誦理解成簡單的死記硬背,背誦是對孩子實現目標能力的培養手段。

如果你沒有更好的辦法培養孩子實現目標的能力,那還不如讓孩子背誦呢,學習本質上不就是項目管理嗎?人生不就是n個項目的集合嗎?

背不背誦不重要,考第幾名也不重要,制訂的目標能不能按時完成很重要,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對標管理的能力。


吃瓜球迷


女兒六歲,前幾天教她背了一首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一天她和媽媽出去看到院子裡滿樹的花,她隨口就是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支低。媳婦滿是驚喜


李挺70045041


怎麼說沒用呢,這些都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植入,兒子現在一年級,除了課本上必背的古詩外,學校裡還額外的古詩背誦,現在下學期學到“都”這個詞,除了念dou,還有念du,我給他預習的時候,他歪著頭問我,是絕色煙柳滿皇都的du嗎?還有個“獨”字,他就問,是獨坐幽篁裡的du嗎?他得到我的肯定的回答後,我能感覺到他有種成就感,我說,你看,你之前背的古詩現在都用上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