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與親友視頻通話中含笑而逝 每個人在他的江湖裡都有一段青春

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四點半,金庸去世,享年94歲。

得知金庸去世的消息,武俠小說家、《四大名捕》作者溫瑞安內心非常悲痛,立即提筆抒寫哀悼之情:

金庸與親友視頻通話中含笑而逝 每個人在他的江湖裡都有一段青春

和大多數“金迷”一樣,《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的作者新垣平博士剛聽聞這一噩耗時,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畢竟在過去的幾年間,金庸先生“被去世”過太多次了。然而不久後,消息被證實,金庸大俠真的與我們別過了。

在接近凌晨的時候,熱點實驗室聯繫上了新垣平博士。當我們說明來意後,新垣平博士沒有因時間太晚而拒絕採訪:“反正今天一時也睡不著”。

金庸與親友視頻通話中含笑而逝 每個人在他的江湖裡都有一段青春

圖:金庸先生

在新垣平博士的回憶中,7080後這一代人受金庸作品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在那個沒有電腦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年輕人的娛樂方式非常匱乏,休閒活動往往就是全班湊在一起讀金庸。

“有時候就是一個同學買一本《射鵰英雄傳》,然後全班同學一個個傳著看,可以說就是我們那代人的精神食糧吧。”新垣平博士還提到自己中學時受到一些老師的欺凌,《神鵰俠侶》就成了他在那段迷茫時光裡堅持下去的理由。

每個年代流行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新垣平博士認為金庸作品裡構建的價值觀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深深地影響著那一代年輕人。

和如今流行的打怪升級的“爽文”不同,金庸的武俠世界更像是對現實生活的模擬。主人翁不代表就天然擁有主角光環,可以一路開掛;反而是和普通人一樣,也需要經過挫折經過歷練才能成功。

金庸與親友視頻通話中含笑而逝 每個人在他的江湖裡都有一段青春

圖:閱讀金庸武俠小說是當時青年人的潮流

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金庸?新垣平博士評價說,因為金庸的書,是一層一層的,閱歷不同的人去讀,感受到的東西會不同。

“你在不同的年紀去讀金庸,感覺是不一樣的。十幾歲的時候讀,覺得打架好看,情節過癮;二十幾歲的時候看,就看到以前沒發覺的江湖險惡,人世浮沉;到了三十幾再看,看到的是人世間的無常。”

有人把小說比喻為作家本人構建的一個迷宮,魯迅和曹雪芹的迷宮很複雜,年齡不夠閱歷不夠進不去,年齡夠了閱歷夠了,進去之後出來也不容易。金庸的迷宮很簡單,小學生可以進去,也能出來;但每次進去金庸的迷宮之後,會有新發現和新理解,讓人讀者意猶未盡。

金庸與親友視頻通話中含笑而逝 每個人在他的江湖裡都有一段青春

圖:金庸先生與筆下人物

當熱點實驗室問及“金庸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時,新垣平博士一口答道:他是天才。

很多作家在寫小說的時候,往往會把本人或者自己理想的形象投射在筆下的人物上,但金庸卻沒有這樣做。他寫過15部小說,1427個人物,人物關係千變萬化,每人的性格都各不同。“這才是真正的高手,金庸隱藏在他的作品之後。”新垣平博士感慨道。

金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在武俠小說這塊,他則是當之無愧的巔峰。新垣平博士認為,現在流行的玄幻網絡小說,十有八九都受到了金庸作品的顯在或潛在影響。

據媒體報道,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東南亞。在越南,金庸小說越文版長年暢銷,還有個流傳很久的段子,說當年的南越政府議員在議會吵架時,會用“嶽不群”、“左冷禪”互相指責。

新垣平博士說自己曾在偶遇一位越南人,交流中一度感覺“聊不下去”,但當他提及金庸及其武俠作品時,對方就像打開話匣子似的,兩人聊得非常開心。

曾有人說,華人遍佈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常因政治、信仰等原因分歧紛爭,但只要觸及鄧麗君的旋律與金庸的武俠,便可微笑促膝一陣。大概這就是金庸的作品對世人影響力的最佳證明。

金庸與親友視頻通話中含笑而逝 每個人在他的江湖裡都有一段青春

圖:金庸小說在越南非常流行

作家陶傑在金庸先生離世前曾去拜訪過他,“上星期去醫院,我在床邊用上海話向他述說世界時局,他的眼睛發亮,抓著我的手。我告訴他今天幾月幾號,中國和美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全神貫注地聽著,像一個純真的小孩。”

陶傑如此描述金庸先生離世時的場景:他走的時候,在默默聆聽著一位親友視頻電話對他說話,聽著聽著,他含笑而逝。

有人曾經問他,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他這一次悄然離去,留給世人的除了眾多不朽的經典,還有對他無限的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