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大力代表参加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对创新发展检察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敬大力代表参加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对创新发展检察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图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全体会议现场

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敬大力,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发言,完全赞同两个工作报告,并对创新发展检察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敬大力代表参加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对创新发展检察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敬大力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

敬大力代表说,

两个报告通篇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客观总结了2018年取得的显著成效,全面部署了2019年的重点工作,充分反映了“两高”新一届党组讲政治、顾大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思路和举措。总的看,两个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既有专业性,也很接地气、富有亲和力,体现出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逻辑性和实践性。我完全赞同这两个报告。

敬大力代表说,

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最大亮点就是全面反映了全国法院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取得的成效。执行难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也是棘手问题,既涉及法院执行工作的改进,也涉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16年全国“两会”上,周强院长郑重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近三年来,全国法院决战决胜,强力推进,蹄疾步稳,“法律白条”大幅减少,人民满意率显著上升。2018年,是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收官之年,也是验收之年。报告专门用一部分对执行工作作了深入总结,让代表和委员们看到了人民法院的魄力和担当。此外,人民法院在维护稳定、服务大局、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效果也都很好,值得充分肯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主题鲜明、结构紧凑、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听上去入耳入心。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三个特点:

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报告行文之间洋溢着浓厚的人民情怀,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主题。报告每一个部分开头语都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将检察工作与人民呼声、群众关切紧密联系到一起,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报告点缀着大量的案(事)例,结合社会热点案件,传递出司法的价值和人民的情怀。比如,报告用宝贵的篇幅讲了“用心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既讲到了办案,也讲到了预防,点出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特殊性。去年,高检院发出了史上第一号检察建议,推动全国检察机关与教育行政部门形成联动防治机制,深刻揭示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既是法治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展现了理念引领变革。报告积极回应检察机关所面临的改革叠加、职能调整重大挑战,针对当下恢复重建40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届高检院党组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出发,分析检察工作新的历史方位,谋划检察工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战略,发挥了定军心、聚人心的重要作用。高检院提出了“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新理念,并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对检察工作进行了格局重塑,表现出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气神。特别是高检院以上率下、勇于担当,坚持“改革从自身改起、办案从上边抓起”,为全国检察机关作出了榜样,带了一个好头。

明确了今年工作思路。报告贯彻了党和国家“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2019年工作部署部分,以“稳进、落实、提升”六个字,分别对接服务保障、落实重大部署、提升工作效果三个方面,精炼简洁、层层递进,符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检察工作发展规律。这六个字,既是关键词,也是压舱石,表明了检察机关围绕中心和大局,通过精准服务保障、深度融入融合,“营造好环境、维护好权益”的担当。这六个字,向全国检察机关发出了服务大局的动员令,要求我们克服就案办案、机械执法,手中办着案件、心中装着全局,承担好司法工作、检察工作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地方检察工作是全国检察工作的一部分,张军检察长的报告里融汇并肯定了全国各地包括北京检察工作的内容。

在发言中,敬大力代表结合报告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北京的工作情况。

1

强化了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意识。

检察机关积极履行司法办案职能,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突出了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作为检察机关的两条工作主线。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检察机关旗帜鲜明,提出坚持法律监督一元宪法定位、坚持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两条工作主线、坚持“监督、审查、追诉”三项基本职责,针对监督工作碎片化、有职权无程序等问题,专门部署了法律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的试点,推动了监督工作由“办事模式”向 “办事模式与办案模式相结合”转变,最终实现了监督数量、质量和效果的显著提升。

2

进一步阐明了捕诉一体工作机制。报告将捕诉一体作为内设机构改革的一条主线,重构了检察工作格局。北京市检察机关在这方面动手较早,2016年就确立了检察专业化这个大方向,在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检察、经济犯罪检察、未检等专业化部门实行捕诉一体,同时着力构建刑事犯罪检察、职务犯罪检察、经济犯罪检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检察“四位一体”的刑事检察工作格局。去年7月开始,在全市三级院普遍实行捕诉一体工作机制,经过半年多的试点,衔接顺畅,效果良好。这也为即将开始的第三轮内设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经过适当的微调,3月底将在全市检察机关落实到位。

3

肯定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个方面,北京市检察机关既有协同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比如,与天津、河北检察机关会签《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补充意见》,印发了《服务保障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注重发挥北京市检四分院作为首批跨行政区划检察院试点院的制度优势,围绕“跨”和“特”下功夫,努力将其打造成为跨行政区划检察试点检察院、集中管辖公益诉讼的专门检察院、复合型专门监督检察院。

敬大力代表表示,北京检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离不开高检院的支持和认可。如张军检察长在履新后第一站就到北京调研指导工作;亲自担任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支持北京加强法律监督工作探索;同意北京保留具有首都特色的内设机构设置等等。

高检院报告中提到北京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取得的成绩等情况,已经在北京市“两会”检察工作报告中作了汇报。对于这个报告,市人大代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报告以97.23%的赞成率高票通过,创历史新高。相信在高检院、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市政府、政协的不懈支持下,全市检察机关将再接再厉、再创新功,真正实现“双一流”目标。

敬大力代表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三点工作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对检察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深入指导

当前,检察工作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去年以来,高检院自上而下部署开展内设机构改革,对检察工作进行了重新布局,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格局、强化了工作效果。但是,检察制度还远没有成熟定型,建议高检院在提出“推动各项检察职能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后,就各条线检察工作的发展提出更加具体、细化、务实的举措,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加强对下指导,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

2

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工作的主线

检察机关既是司法机关,也是法律监督机关,既要履行司法办案职能,也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这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突出特征,也是一个优势。应该坚持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两手抓、两手硬、两手协调,按照司法办案、法律监督各自的规律和程序去办事。

3

进一步加强新型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建设

实行捕诉一体工作机制后,加强对检察执法办案环节的监督变得更为迫切。目前,各地检察机关都在探索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制约,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高效的制度机制,建议高检院深入研究,高位推动,尽快建立在全国检察机关统一适用的新型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具体可以包括新型检察管理监督机制、新型内部制约制度、新型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等内容,确保检察权始终依法正确行使。

敬大力代表参加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对创新发展检察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