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澄泥硯研究所獲評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先進單位

2019年1月12日,全國各地近200名從事文房四寶製作的名家匯聚一堂,“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建會30週年慶典”在北京“中國職工之家”隆重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原會長陳士能、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郭海棠、副會長桑福金、副會長米軍及國家經信委、國家國資委等領導出席了慶典儀式。

絳州澄泥硯研究所獲評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先進單位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是負責全國文房四寶行業管理的國家一級協會。1986年經國家經委批准,於1988年6月在北京正式成立,1991年經國家民政部批准重新登記。業務上受國家經貿委(原國家輕工業局,原國家輕工業部)指導。

協會自成立30多年中,制定、修訂宣紙、書畫紙、墨汁、墨錠、毛筆、石硯、國畫顏料、書畫印泥八項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組織專家考察並評授文房四寶特色區域、文化產業集群基地30多個,即:中國硯都、中國湖筆之都、中國歙硯之鄉、中國徽墨之鄉、中國文房四寶之鄉、華夏筆都、中國松花硯之鄉,推動了特色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市新絳縣2010年被中國輕工聯合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共同授予“中國澄泥硯之都”特色區域榮譽稱號。

文房四寶不僅是中國書法與繪畫專用品,還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厚重精神,蘊涵著中華文化之博大內涵。“紙書天下意,筆繪古今情。墨海揚道義,硯池播文明”。從傳播文化的工具到國粹國寶,多少文房四寶人視之如生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創作出了眾多的可以代代流傳的文房精品。

慶典大會上,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對三十年來為中國文房四寶事業做出貢獻的勞動模範、大國工匠及名師名家進行了表彰。作為此次大會山西省的唯一代表,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製所三十年來為振興中國文房四寶成績顯著,被評為“先進單位”。董事長藺永茂因長期從事文房四寶行業工作並做出貢獻者,被授予“特殊貢獻獎”榮譽稱號;所長藺濤因對工作精益求精、銳意進取、德藝雙馨,為推動中國文房四寶事業發展成績卓著,特授予“傑出貢獻獎”榮譽稱號。

絳州澄泥硯孕於秦漢,興於唐、盛於宋,明代達至爐火純青。自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甘肅洮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其質地穎潤,“撫如石、呵生津”,呵氣可研;叩之,有金石之聲;一池之墨經旬不涸,盛夏不腐、歷寒不冰,獨具溫硯特色。遺憾的是,其製作工藝於明末清初失傳。

1986年起,藺氏父子藺永茂、藺濤三十多年來,執著於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的研製,面壁十年,使失傳300年的國之瑰寶重放異彩。不僅恢復了其製作工藝,且有創新和發展;對澄泥硯的呈色機理進行科學研究,使之數據化、規律化。2008年,製作技藝獨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開始建設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創新了傳統非遺技藝新時期傳承、保護、發展的新模式。

絳州澄泥硯生產週期長達一年左右。僅澄濾就需十五遍、陳腐需六個月、恆溫脫水需三個半月以上......成品率僅為百分之三十左右;精品出窯仿照皇家官窯做法挑選,精品率低於百分之八;珍稀品更是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藺永茂,文博副研究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澄泥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絳州木版年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藝術顧問,中國文房四寶專家。200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8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稱號。2011年榮獲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2017年榮獲山西省工藝美術行業終身成就獎。2018年榮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終身成就獎。

藺濤,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其硯作六次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五次榮獲中國文房四寶最高榮譽——“國之寶”稱號。2014年4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18年10月,被中國輕工聯合會授予首屆輕工“大國工匠”,為中國硯臺界唯一,山西省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