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控制三步走,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健康成長

父母經常面對孩子大哭大鬧,發脾氣,耍性子,鬧情緒。1-2歲孩子這樣,大人還可以理解,但是隨著孩子慢慢成長,父母應逐步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這樣才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首先,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之前,父母必須先擁有良好的自我情緒管理。做到細心觀察孩子,耐心教育孩子,同理心理解孩子,溫柔與孩子溝通、平和對待孩子情緒、穩重處理孩子問題。

情緒控制三步走,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健康成長

其次,父母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控制情緒,要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教孩子主動識別情緒

孩子除了要學習知識外,還要學會感知情緒。情緒有開心、傷心、喜歡、討厭、沮喪、生氣、滿意、害怕等。而且孩子不僅要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還要能覺察他人的情緒。

1.識別自己的情緒。

家長幫助孩子說出他正在發生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哦,我現在的情緒是感覺委屈了,傷心了等等。培養孩子自我反思能力,從而認識情緒。

2.覺察他人的情緒。

當孩子做錯事了,媽媽可以主動和孩子表達情緒,例如和孩子說:我說了很多遍不能吃糖,你還是偷吃糖,媽媽現在很生氣了。讓孩子通過你的語言、表情覺察你的心情。從而學會去理解其他人的情緒。

情緒控制三步走,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健康成長

第二步: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很多孩子很著急地想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時候,就會有摔東西、扔東西、胡攪蠻纏等表現。所以,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十分重要。這裡介紹兩種表達。

1.語言表達。

孩子受認知水平和言語發展水平的限制,難以用準確的語言表達情緒。這時候,家長要耐下心,給孩子時間,讓他不著急,慢慢說,說清楚,多說幾遍,聽清楚孩子想表達的東西,並適時去教孩子表達。

2.動作表達。

當孩子不知道怎麼說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用動作去表達情緒。比如教孩子扯不開零食怎麼辦,可以把零食拿給你,幫忙扯開等等。並教育孩子用摔、扔、哭等方式是不對的。

情緒控制三步走,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健康成長

第三步:教孩子合理宣洩情緒

情緒要去有效地排解和消化,才不會傷害身體和心理健康。所以,要教會孩子合理的宣洩情緒。這裡介紹2種情況,4種方法。

1.如果孩子能冷靜下來,用:

①分析法

仔細問孩子因為什麼事情生氣?真正生氣的原因是什麼?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動機,再製定對應的解決方法。之後,慢慢地讓孩子也這樣思考,去疏通情緒。

②溝通法

和孩子說明白,你這麼做的原因。試著讓孩子理解體諒別人。同樣,你也去了解孩子更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是不是要改變相應措施。利用溝通達成意見統一。

情緒控制三步走,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健康成長

2.如果孩子實在冷靜不下來,用:

③轉移法

先讓孩子不考慮這件事,把這件事放在一邊,去做其他事情,到其他地方。先跳出來,暫時逃離這種悲傷、生氣的情緒,等到冷靜後再回頭說這件事。

④釋放法

讓孩子通過寫、畫、散步、跑步等方式宣洩情緒。當孩子寫出來後,或跑完步後,在這過程也就冷靜下來,更會以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更多早教育兒知識,請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歡迎大家轉發、收藏,有不同方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如有轉載,請聯繫小評果快樂育兒。轉載時,請在文章首段註明:“來源:今日頭條,小評果快樂育兒”。未經許可,不許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