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聖誕節真正的精神並不是讓大家買名牌、吃大餐,而是要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還有多少人需要我們關注,要讓我們懂得感恩,同時照顧好那些比我們更小的兄弟。”

——梁文道


今天,已經是平安夜了。

每年到了聖誕這樣的日子,總會出現一種聲音,就是中國人不該過西洋節日,甚至認為聖誕節應該叫做“恥辱節”。

如果我們多瞭解一些聖誕節的歷史的話,我們會知道:即使是在西方,它也曾經被抵制,甚至被大多數人所遺忘,而狄更斯的《聖誕頌歌》,讓聖誕節又重新開始流行。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並非只在於鼓勵消費,讓大家可以藉此機會狂歡、購物、吃大餐,它的真正精神,是讓我們懂得感恩,關心他人,關注弱小。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過去幾年來,聖誕節這個洋節日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也有很多人看不慣:過什麼聖誕節?聖誕節不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

其實這種聲音,很早以前就有,民國就有人建議:“聖誕節”不該叫“聖誕節”,應該叫“耶誕節”,它是耶穌誕生的節日。我們中國未必要像西方那樣很崇拜耶穌,都信基督信仰,把耶穌叫做“聖”。

聖誕節,在我們中國這兒,主要體現為一種消費狂歡。

事實上,今天幾乎所有的節日都已經變成一種跟消費有關的節日了。

在西方基督教世界裡,聖誕節其實更像是我們中國人過年。你春節的時候,農曆初一你會跟你的女朋友說:“唉,怎麼樣,我們去吃個春節大餐吧。” 會嗎?不會!

春節的時候,大家會在滿大街購物狂歡嗎?不會!我們都回家,跟家裡的人相聚。同樣的,聖誕節在西方也是這樣。

可是,今天西方人所瞭解的過聖誕節的方法,並非從來都是如此。直到一本書的出現,改變了英語世界,乃至於今天所有人對聖誕節的認知。

這本書就是《聖誕頌歌》,它的作者是英國大作家查爾斯•狄更斯。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1870),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複雜的社會現實。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雙城記》等。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這本書的第一句是:“Marley was dead, to begin with.” 翻譯成中文就是,“首先要確定的是,馬利死了”。

馬利是斯克魯奇幾年前去世的一個生意上的拍檔。這兩個人性格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守財奴,吝嗇得不得了,成天只想著怎麼賺錢。

平安夜那天。斯克魯奇不肯讓他的員工早早下班回家跟家人團聚,甚至很不想讓他們第二天放假。

這時候有人過來要他為窮人捐款,他死活不要。

他說:“既然那些人又病又弱又殘廢又窮,乾脆讓他們死了算了,死了點人,對我們人口也好嘛,現在人口不是太多了嘛”。他是這麼一個刻薄成性的人

結果,當天晚上,明明已經死去的馬利先生回來找他了。

馬利先生對他說:“哎呀老朋友,老夥伴,你千萬別再這麼下去,你再這麼下去就會像我一樣。你看我靈魂下了地獄不得安寧,我每天身上都被鐵鏈纏著,那鐵鏈全是我生前賺的那些錢所組成的。我們這種人的命運就是這樣,你接下來還會遇到三個精靈來找你。”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果然如此。

第一個精靈領著他重溫童年。斯克魯奇小時候很窮苦,他渴望有人對他好一點,但他得不到。

第二個精靈領著他,看看現在這個平安夜的晚上,家家戶戶是怎麼過聖誕。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甚至還帶他去看他呵斥的那個夥計,鮑勃一家人怎麼準備過聖誕。

斯克魯奇,這個沒有半點同情心的商人,看到鮑勃一家人生活艱苦,卻在平安夜這天努力營造出歡樂的氣氛,一家人溫暖和氣。

他還看到,鮑勃最小的孩子身有殘疾。他再也忍不住,問精靈,“這個小孩活得下去嗎?”精靈告訴他,這個小孩會早夭。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他回想起,當慈善團體的負責人到他的辦公室募捐的時候,他的回答是那些人留著沒用,死了就好了。

他後悔不已。

他又看見,那些被他苛待辱罵過的人,在這天晚上,還是會為他祝福。他深受感動。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第三個精靈是死神,引領斯克魯奇看到了死後的狀態。沒有人掛念斯克魯奇,他的家裡被人洗劫一空,因為他是一個自私的守財奴,沒有人同情他。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終於,他大徹大悟。 一覺醒來,還是平安夜那一天。

於是他變了。大家發現,斯克魯奇是個好人了,他的靈魂最終也得到救贖。


其實,你可能誤會聖誕節了……



《聖誕頌歌》裡的故事,是除了《聖經》中耶穌誕生之外,在西方流傳最廣的聖誕故事。

因為它說出了聖誕節真正的精神。

狄更斯在《聖誕頌歌》這本書裡講的就是,聖誕節不是一個在豪華商場門前掛起燈,讓大家吃大餐的日子。

而是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還有多少人需要關注,要讓我們懂得感恩,同時照顧好那些比我們更弱小的人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