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整個英國都是李嘉誠 為何從未涉及美國

香港一直都是國際金融中心,經濟發展非常好,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身家百億的富豪。因為經濟發展的比較早,香港富豪大多擁有較長的歷史。而這些家族的成長興衰,一直都為人所津津樂道。

隨著李嘉誠退居幕後,李氏家族開始正式培養第三代,以期後繼有人。而這個富三代李思德出生於1996年,2017年從英國國王學院畢業,而李嘉誠的退休,也引發了網友對李嘉誠家族所擁有的財產的猜測。

幾乎整個英國都是李嘉誠 為何從未涉及美國

相較於馬雲曾說過:這是互聯網的時代,未來將不再屬於李嘉誠。

然而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事實,僅一個長江實業,業務已經遍及房地產、碼頭、電信等領域,堪稱是“上天、入地、下海”的超級商業王國。

“香港,是李家的城”,即使是現在,也依舊沒有過時。

幾乎整個英國都是李嘉誠 為何從未涉及美國

香港每12套商品房中,就有一套屬於李家,這也代表每個住房者需要將每個月一半以上的工資交給李家;看電視就是電信盈科;商場只有百佳、屈臣氏和惠康超市。特別是住在長實名下住宅的人們,不僅要將一半以上的房租房貸交給李家,電話網絡是李家和和記黃埔所有,電視和電臺是兒子李澤楷的電信盈科,買菜是百佳超市,生活用品是屈臣氏。幾乎生活中的日常支出,最終都進入了李家。

為什麼沃爾瑪和家樂福這樣的零售大佬征服了全世界,卻唯獨無法進入香港呢?百佳和惠康佔據香港73%的市場,就是有人進入,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幾乎整個英國都是李嘉誠 為何從未涉及美國

有很多人都說李嘉誠近幾年一直拋售國內物業,然而他他所擁有的投資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覆蓋了多個高利潤回報利潤,卻唯獨沒有進入美國市場。

李嘉誠的投資資金,大多源於匯豐銀行,而香港匯豐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香港市民。在香港市民心目中,向來看好英國發展,自然對英國的投資格外感興趣。

至於美國,匯豐銀行在美國的勢力並沒有很大,李嘉誠主要的資金來源都來自匯豐銀行,沒有匯豐的協助,美國市場中少有李嘉誠的身影。

最近幾年,李嘉誠在歐洲投入了大筆資金,光在英國的資產就高達4000億港元,而市值4萬億的騰訊去年投資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總投資不過200多億!

幾乎整個英國都是李嘉誠 為何從未涉及美國

有人總結李家在英國的總資產就達到了3900億港元,共有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 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

從1986年,李嘉誠拿下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大半權利後,李家在海外市場的投資就沒有停止過了。不僅拿下電訊公司Orange,還在2010年通過91億美元拿下英國電網公司,奧地利的通信公司隨後也歸入李家產業中。李家如今擁有的海外版塊遍及了歐洲、開曼群島和亞洲等多個國家。在英國的投資,更被稱為可以買下整個英國。

之前公佈的富豪榜中,李嘉誠排名於馬雲、馬化騰之後,很多人都猜測,李嘉誠的資產被很大程度上的低估了。

幾乎整個英國都是李嘉誠 為何從未涉及美國

之前所傳的李嘉誠跑了,完全是無稽之談。全球重要的領域中都有李嘉誠的身影。2016年9月,長實還在香港拿下一塊非常稀缺的豪宅地。

而李家所擁有的港口,更是為李家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如今在25個國家李家合法持有48個港口,只要貨船一開,資金不斷進入李家。

雖然李嘉誠不在互聯網行業,但他所擁有市值5000億美元的Facebook4.5%股權,同時還是全球範圍內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股東。李嘉誠所擁有的資產很多都是私人佔股,如和記黃埔的私人持股量比公司還高,可以看出李嘉誠還要很多這樣的公司,都是私人投資控股的,李家到底有多富,實在是難以想象。因為李嘉誠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投資的產業也非常多,想要知道他有多少財富,真的很難預算的,不然怎麼會連續多少年都是香港首富呢!

幾乎整個英國都是李嘉誠 為何從未涉及美國

隨著政府實施“一帶一路”政策,很多亞歐國家都積極響應,李家所擁有的港口,在2017年吞吐量達到8470萬,遍及26個國家和52個港口,同時還擁有290多個泊口的經營權。未來李家港口將會迎來新的一輪發展,僅2018年就實現營收367億港元,增長了7.5%。

看完李嘉誠的商業板塊,很多人都羨慕他所擁有的財富,我們卻不知道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在學習李嘉誠經商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豐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