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人生》:中年人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飛馳人生》:中年人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不忘初心,一生熱愛。

《飛馳人生》的開頭,賽車手張弛說:“二十多年前我還是個孩子,當拉力賽車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我明白這將是我一生的熱愛”。

這句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不忘初心,一生熱愛。

競技體育是微縮版的人生。

賽車手張弛,曾經在賽場上無敵手,他的個性也是極其張揚,卻因為非法飆車被吊銷駕照,禁賽五年,事業從巔峰跌到了谷底,他曾經擁有的一切,也轉眼都飄散如煙。

但這不是一箇中年大叔逆襲、重新登上領獎臺的故事,而是他不為世俗的名利,僅僅追求對賽車事業的熱愛的經歷。

這其實很像主演沈騰的個人經歷。

沈騰是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表演系的科班出身,從2003年就開始了開心麻花的話劇之旅,但那時的開心麻花成員,沒有資歷更沒有名氣,最落魄的時候他們在劇場演一出話劇,在座的觀眾連二十個人都沒有,就算是免費送票,也沒多少人來。

當時很多人都想放棄了,但是沈騰處於對演藝事業的熱忱,一直沒有放棄,咬咬牙和開心麻花走了下來。

直到2012年登上春晚,他才被部分人認識,再到2015年的首部電影《夏洛特煩惱》,一炮走紅。

《飛馳人生》:中年人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沈騰說就算是窮也要堅守一些自己的原則,他必須做一些具有某種風格的事情,比較低端的事情他不屑於去做,但是往往賺錢的東西就是這些比較俗氣和沒有意義的事情。他不想以後老了,因為看到自己在演藝事業上這些為了賺錢做過的事情而感到後悔。

這何嘗不是一個演員對演藝事業的熱愛,和不忘初心。

二、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飛馳人生》裡沒有反派,幾乎所有人都在幫助張弛實現夢想,包括他的對手林臻東。

但現實是殘忍的,雖然他與其他選手在同一賽道比賽,但其實,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對手林臻東年輕、頭腦靈活,還是個富二代,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燒錢的賽車運動,更何況他足夠努力。

《飛馳人生》:中年人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相比之下,張弛連起碼的一輛參加比賽的車都沒有。

他只好拉下臉面去拉贊助,去求人給錢。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成年人的隱忍,都是從向生活低頭開始的

這時候,張弛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他必須戰勝自己的狂妄、自尊和恐慌,他才能返回賽道,去重拾尊嚴。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一曲《平凡之路》唱盡了中年人失意的喪。

人生那點事,在任何階段都有人愁,但中年人的焦慮和危機感明顯更深重,這種深重來自於無法逃避,中年人的壓力,讓人無處躲藏。

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不可以示弱,沒法任性。

內心,卻發現怎麼會有那麼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並且自己已經不能像年輕時候那樣樂觀,任憑多少酒精麻痺也能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不會變得更好,身體只會每況日下,事業也不會再上一層樓。

中年人的喪,還有非常可怕的一點是,突然有一天,曾經不可一世的我,發現,我只是個普通人!

年輕時候,我們和張弛一樣,意氣風發,一心想著出人頭地,或許在外人看來,倒是積累了一點財富,而其實,生活的質量並沒有真正提高,面對年輕人長江後浪推前浪,內心的焦慮和虛無感非常強烈,不瞭解人活這一輩子是為了什麼?

張弛的確夠喪的,但他心裡有團火,從來沒有滅過,他和這個時代較勁,也和自己較勁,“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失去信心的時候,他才是真的過時了”

三、中年人的少年感——不想輸。

儘管張弛人到中年,事業盪到谷底,但他不服輸,他在30多歲的年紀,依然堅持著最初的夢想。

即使住在陋室,沒法開車,以炒飯為生,也念念不忘賽車。

“過去五年,我每天在腦海裡練習20遍,5年,36500遍,我熟悉巴音布魯克的每一個彎道。”

《飛馳人生》:中年人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巴音布魯克,1462道彎,109公里,耍小聰明,贏得了一百米,贏不了100公里,絕招只有兩個字,奉獻,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獻給你所熱愛的一切。”

在開車的時候,甚至在幻想開車的時候,張弛完全投入,忘卻周遭,心理學中,有一個詞語叫做“心流”,是說人在做某件事時全心投入,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歡愉與成就。

他這種狀態就是典型的“心流”,是他的狂熱所在。

導演韓寒在這部電影裡,寄託了自己很多的情感,他的另一個職業就是賽車手,步入中年的他,依然帶著追求最初夢想的少年氣,依然對現有的秩序無聲反抗。

張弛說,我沒有很想贏,我只是不想輸——他沒有想贏過對手證明實力,只是不想輸給自己,不想辜負內心一直堅持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