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忽悠,出不了真小鎮,告訴你特色小鎮真正的盈利模式!

小鎮開發高熱不退,經過一年多的喧囂,目前應該都進入實質階段了,但是,在我所瞭解的近100個小鎮中,真正動工開建的少之又少,這一方面反映開發商逐漸認識到了小鎮開發的複雜性和高風險,謹慎進入,是一種態度。但更多小鎮沒有開工的主要原因卻是,根本沒有做好準備,或者說根本就沒準備真正開發,拿地就是為了忽悠。在此,我必須對這些人當頭棒喝:忽悠出不了真正的小鎮,忽悠對於小鎮就是一顆毒瘤,只會害人害己。

下面,我們總結一下目前最典型的忽悠類型,以期引起警惕。

第一大忽悠:空手套狼型

這類開發商根本沒有準備投入資金,其目的只是兩頭忽悠,空手套白狼。一頭向政府跑馬圈地,一頭向投資者用地引資,至於小鎮怎麼開發?小鎮開發後是不是能活?則不在其考慮範圍內。

當然也有部分開發商,本身實力不強大,採取這種方式也是迫不得已的行為,但小鎮開發,真的不是這些開發商能駕馭得了的。

先不說小鎮的開發投資根本不是普通房地產開發比得了的,一個小鎮少則投資2、30億,多則上百億,起步資金也要幾個億吧,沒有這個實力別妄談小鎮開發。再說,就算能融到錢,小鎮的開發也完全不像房地產,可以快速滾動,小鎮開發必須做好長期的運營規劃,一個小鎮發展成熟到可以賺錢,沒有3-5年甚至7-8年,想都別想,想靠收門票、餐飲、客房快速回本,那只是你的一廂情願。

所以說,沒錢別開發小鎮。

想靠忽悠,出不了真小鎮,告訴你特色小鎮真正的盈利模式!

第二大忽悠:圈地賣地型

與第一種有點區別的是,這類開發商通過低價,向政府圈了大塊的土地,然後尋求合作,或者引資。其目的不是開發,而是做的賣地的生意。

對於這種行為,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這種用地值不值得開發,值不值得冒風險?

首先,這類用地往往倚仗與當地政府的關係,土地來源是存在較大的政策風險的,一是用地手續,或者用地流程可能不完善,二是政府換屆,牽線搭橋的關係不再,就可能面臨政治承諾的風險。

其次,不能因為地價低,就衝動投資開發小鎮。雖然較低的地價,有利於控制成本,但後期的投入才是大頭,不能因小失大。我已經反覆強調,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開發小鎮,小鎮選址的三大要素:一是資源;二是交通;三是人氣。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能滿足三大要素的土地才具有開發小鎮的條件,否則,地塊再大,地價再低也沒有開發價值。現在很多開發商選擇荒山荒灘,或者是遠離城市的農田做小鎮,這些荒山荒灘農田,資源沒有特色,交通時間長且不順暢,面對的又是局部市場,人氣在哪裡?關鍵是一動就是幾千畝、上萬畝,請問,你這幾千畝、上萬畝想好做什麼了嗎?

其實,與房地產開發相比,土地並不是制約小鎮開發的主要因素,不要侷限於一城一地,可施展的空間就會更加廣闊。

第三大忽悠:玩概念型

在給政府做顧問,或是給開發商做診斷時,我還常常碰到這樣的情形,土地還沒有到手,前期調研和前期策劃也沒有介入,就先找規劃設計院畫圖,然後拿著概念方案去向政府拿地,更有甚者,一張圖可以同時洽談數個項目。

其實,這裡邊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存粹的向政府忽悠土地,其目的與一、二類情況比較類似;第二種,是迫於拿地的壓力,小鎮開發涉及的土地量大,地方政府出於謹慎考慮,往往要求開發商先提交規劃設計方案,或者開發方案。

在我看來,這樣的概念設計方案,對小鎮開發來說,毫無價值。沒有對資源、市場、消費者做認真深入的分析,沒有精準的對小鎮定位,也就是根本不清楚到底做一個什麼小鎮、怎麼做?沒有把小鎮的開發、盈利、運營模式設計好,就開始畫些效果圖,取上幾個好名字,然後羅列一大堆拍著腦袋想出來的什麼景點、功能名稱,就以為大功告成了…那不叫小鎮。每一個小鎮都應該是獨特的,有獨特的交通、資源、環境、市場等條件,都需要有量身定製的開發方案。先有策劃、再考慮如何落地,最後才是做規劃、做設計,只有這樣的流程才能保障決策的科學。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政府相關部門,都不要再拿這類方案自欺欺人了。

想靠忽悠,出不了真小鎮,告訴你特色小鎮真正的盈利模式!

第四大忽悠:赤手空拳型

房地產開發時代,我就親眼目睹過很多小型開發商,公司團隊建設極其缺乏,在市場上磕磕碰碰,好在運氣好,房地產開發的相關產業鏈還算比較成熟,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可以借用,如策劃公司、設計公司、代建公司,銷售代理公司、廣告公司等等,做普通的項目,這種團隊也夠了。

但千萬不要把這種經驗帶到小鎮開發中來。小鎮開發與房地產開發的不同點就在於,小鎮開發面對的不是單一的市場,在整體功能、產品、配套、服務、盈利模式、開發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根本性的差異,抱著房地產開發的心態、理念、模式、流程、經驗絕對會痛不欲生、萬劫不復!

回到團隊建設,先不說策劃能力,即使是後期的服務能力、運營能力、管理能力,就不是小型公司能夠駕馭得了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架構。當然,藉助外部資源是最好的捷徑,比如說開發養老小鎮,需要相關的醫療、專業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教育等配套產業,這些夠可以引進合作伙伴。

所以說小型開發商,千萬不要貿然進入小鎮開發。小鎮開發週期短則5到8年,長則10年、20年,自身沒有長線運營的魄力難以為繼。建議小鎮開發者尋找專業的合作平臺,建立共贏的合作生態關係,以有把握的狀態進入小鎮開發領域。

第五大忽悠:政策尋租型

有些開發商,把主要精力放在跑政策、跑立項、為項目掛牌等等,好好的政策,被硬生生的變成了尋租的空間和利益輸送的紐帶。國家的扶持政策是為了更健康的推動小鎮發展,絕不會允許蛀蟲鑽空子,最近國家發改委已明令清查和摘牌,就是對這些蛀蟲的防範。

當然,也有些開發商本意是為了項目更好的,能夠執行的更順利,但對開發小鎮而言,對項目本身的研究才是前提。項目本身有沒有發展前途?消費者會不會買賬?什麼方向才是更有利於小鎮的存活?

只有在確立好小鎮的“頂層設計”的基礎上爭取優惠政策支持,才是小鎮開發的正途。

想靠忽悠,出不了真小鎮,告訴你特色小鎮真正的盈利模式!

第六大忽悠:誇大回報型

我見過很多所謂開發商,在沒有具體運營模式、盈利模式的情況下,誇誇其談小鎮的高額投資回報,這類人,我一向視為騙子。

坦誠地說,小鎮開發的複雜性、成長培育的長週期性,以及市場風險,決定了不是所有小鎮開發參與者都會有回報。

同時,小鎮開發回報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即使在初期,對小鎮開發、盈利、運營模式都進行細緻的規劃,在執行過程中,市場也會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這與地產開發賣房子不一樣,賣房子,清盤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小鎮的盈利很難予以預計,我們只能通過更科學的研究和決策,努力達到預定目標。

第七大忽悠:羊頭狗肉型

很多開發商掛著小鎮開發的名頭,本質卻是房地產開發。

就目前來說,房地產還是小鎮盈利的核心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沒有房地產就沒有小鎮。但是,小鎮開發並不等於房地產開發。

小鎮是生活、生產和生態的結合,具有廣泛的人文和社會特徵,這不是房地產可以單獨解決的。如果僅有房子,而沒有文化,沒有特色,沒有賴以生存的產業,房子就只是一堆鋼筋水泥。

以小鎮開發的名義行房地產開發之實,有違發展的初衷,反過來說,如果認為房地產開發就是小鎮開發全部,那終將誤入歧途。

想靠忽悠,出不了真小鎮,告訴你特色小鎮真正的盈利模式!

第八大忽悠:文化放大型

很多地方,有些很小的文化遺蹟,比如說幾間民宅、幾口古井,就嚷嚷要開發上萬畝的文旅小鎮,不可否認,有些文化古蹟本身很小,但大有價值,如山西洪桐的大槐樹,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參觀,因為那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

沒有文化,不能稱之為“文旅小鎮”。但是,文化的概念很寬泛,不是所有有文化的地方都可以開發小鎮,我們還要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脈絡是否清晰、對市場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文化是否有延展性,文化是否具有商業和產業價值…….總之,文化保護與發展,與文化過度包裝並不是一回事,絕不是稍有一點兒文化的地方都可以開發小鎮。

特色小鎮開發盈利的10大節點

一、小鎮選址

小鎮選在哪裡?眾所周知,不是什麼地兒都能做小鎮。1、沒有良好資源的地方不適合做小鎮。2、交通不便不適合做小鎮。交通不方便,人流將難以導入,小鎮將難以興旺。3、沒有人氣的地方不適合做小鎮。

二、小鎮定位

只有定位才能決定小鎮的發展方向,只有定位才能指導小鎮開發所有環節和細節。定位表明想做一個什麼樣的小鎮。如烏鎮就是一個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安靜小鎮;東部華僑城就是一個以觀光遊樂為主的度假小鎮。而定位決策的依據主要如下:

1、依託的資源

如文化資源分為兩類,一是文化底蘊,一是文化產業,不同的資源就有不同的定位思考。旅遊資源也分為兩類,一是觀光遊樂資源,一是適宜度假的資源。同樣,資源不同,其定位思路也會有很大不同。如遊樂觀光資源其定位思路以玩為主,而度假資源應考慮旅居的需求。

2、依託的市場

無論什麼樣的小鎮,沒有市場就不能存活和發展。因此,不同的小鎮必然面對不同的市場。如本身小鎮的資源完全可以面對全國甚至全球市場,但定位在區域,其規模、配套、設施等都不會太大,那麼大的市場將被流失。反之亦然。

3、地塊的價值

地塊價值往往決定項目的價值。地塊所處的自然山水、交通、地形地貌都關係到地塊價值的大小。

4、消費者分析

要理清小鎮未來的消費者是誰,瞭解消費者消費預期、需求及消費偏好,才能更好做到定位的合理性。

想靠忽悠,出不了真小鎮,告訴你特色小鎮真正的盈利模式!

三、開發模式

小鎮的開發模式有很多種,每種開發模式的要求都不同。

1、主題遊樂園模式

這種模式很常見,國外以迪士尼為典型代表,國內以華僑城、萬達主題樂園為範本。它們都是以樂園為賣點,吸引人流前來旅遊,然後提升土地價值,最後售賣地產。這種開發模式對開發商的資金實力要求很高,目前國內的主題樂園模式也面臨著IP缺乏、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如何破解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2、農業驅動模式

在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這種農業驅動的模式也很常見。此種模式的核心是要讓遊客親身體驗和參與場景,體驗農耕時代的禮儀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該模式不該只有農業,還應該補齊居住、教育等其他功能。

3、度假旅遊驅動模式

這一類小鎮一般是依託度假旅遊發展起來的,如觀瀾湖。它的模式是先做環境,再考慮居住。此種模式最關鍵的是摸準度假人的需求,打造真正的度假功能。

4、產業驅動模式

此模式就是產業小鎮模式。這種產業有兩類,一是引進來的產業,如雲計算、基金等新興產業;二是利用當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挖掘出來的產業。小鎮離不開產業,沒有產業的小鎮,註定曇花一現。這種模式的要點在於一定要引進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環境相匹配的產業。另外,產業的培育是需要耐心的。

5、養老旅居驅動模式

這類模式以烏鎮雅園為典型代表。做養老的小鎮,一定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自然環境較好、二是空氣好、三是交通順暢、四是養老配套齊全。

6、古鎮改造模式

很多小鎮都是由古鎮“改造”而來的。對於這類古鎮要保持建築的“原汁原味”,二要尋找小鎮的歷史滄桑感。

7、文旅組合模式

因為項目規模大,單一的形態和業態難以支撐。所以,很多人就將更多的類別組合進去,也就是文旅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這樣看似業態豐富、功能更全、風險更小,但如果頂層設計沒有做好,風險也最大。此種模式關鍵要處理好幾種類型的邏輯關係,將能夠相互依存、相互提升的類別進行組合。如度假和養老的組合,觀光和遊樂的組合等都可以大大提升小鎮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總而言之,開發主題不同,其選擇的開發模式就會不同。主題決定模式!而不同的開發模式決定項目的盈利模式,決定項目的存活率。

四、盈利模式

1、門票模式

2、綜合收益模式

主要有餐飲收入、住宿收入、租金收入、演藝收入以及其他消費收入等,比如麗江古城。

3、產業收入模式

比如中國首個雲計算產業生態小鎮——西湖雲棲小鎮。

4、地產收入模式

包括度假、養老主題的公寓、別墅,以及旅遊商業等。

5、資本運作模式

此種模式是最大化的降低前期投資壓力、快速推進項目的方式,但首先必須做好整體策劃,在此基礎上引進戰略投資者,最終實現上市,或者通過資本運作,實現融資和資本退出管道。比如,烏鎮到2006年引入上市公司“中青旅”開發古鎮旅遊,是資本運作的成功案例之一。

很多小鎮都是上述幾種盈利模式的組合,因為單一的盈利模式根本無法支撐小鎮的發展。

想靠忽悠,出不了真小鎮,告訴你特色小鎮真正的盈利模式!

五、小鎮品牌

小鎮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小鎮的品牌到底如何打造?最重要的是產品和服務做的好。

小鎮品牌的產品有四大屬性:一是特指性要明確;二是競爭性要從頂層設計開始;三是延展性必須注意產品的內在關聯性,你可以讓手機替代照相機,但你不能讓手機替代化妝品;四是美好性要注意和人的情感相關聯。

產品的四種屬性缺一不可。但僅有產品是不夠的,品牌的另一大基礎就是服務,再好的產品,沒有好的服務絕對成就不了品牌,尤其是做文旅小鎮。而服務必須有體系、有標準、有執行、有機制。

不同的小鎮定位,其服務標準和內容肯定不一樣。比如,產業小鎮和文旅小鎮的服務內容就有很大不同,產業小鎮的服務更多的是在生產方面,如技術、物流、人才、原料、生產環境等方面做好支持,而文旅小鎮則主要是生活和體驗方面,如交通、住宿、餐飲、遊樂指導、商業環境等。

即使同是文旅小鎮,觀光和深度旅遊又有所不同。觀光主要在停車場、旅遊線路、餐飲、人流疏導、景點介紹等方面做好服務,而深度旅遊則更注重細節的服務,比如,咖啡吧從遊客進門、落座、點單每一個細節是否與咖啡吧主題吻合,是否能應對遊客的心理需求,包括你的環境設計、道具設計、問候設計,無不體現你的服務水平,更不要說酒店住宿針不同層次遊客的不同服務標準。

而真正的度假小鎮更注重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服務創新,具體到一座小亭、一張木椅、一個導示、一盆花草都表達著你的服務體系是否緊貼度假主題。

有了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品牌的建立才有了基礎。但這僅僅只是基礎,能否建立一個強大的品牌,還有更多環節和步驟。

六、小鎮IP

IP應該是一種身份識別。任何商品如果沒有IP就不會成為品牌,沒有IP是永遠長不大的。IP的有5大特性:一是最先想到、二是最快延伸的、三是最大想象、四是最美形象、五是最好故事。IP的傳播方法有四種:一是進入公眾視野、二是製造新聞、三是強迫記憶、四是編好故事。IP傳播的方法大概以這四種常用為主,但不排除還有更好的,無論多少,有一點至關重要:怎樣建立IP與人的情感關聯關係,如何最快縮短受眾從認識、接受到喜歡這三個過程?而好的傳播渠道正是完成這三個過程的關鍵。IP的傳播渠道一般分為形象展示和心智佔領兩類。

情感關聯在小鎮發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人的情感非常豐富,情感往往主導人們對事物的偏愛和憎惡。一旦被偏愛,即使瑕疵再多也會被忽略甚至被轉換。沒有偏愛就沒有品牌,而偏愛就是情感關聯。無論是產業小鎮還是文旅小鎮,無論是產品還是環境,都必須刻意地注重與消費者情感溝通,只要能讓他們偏愛,小鎮的生命才會長久。具體到小鎮如何與消費者進行情感關聯,至少要做好 “五情”:1、強調小鎮的情愫;2、創造小鎮的情緣;3、營造小鎮情境;4、設計小鎮的情趣;5、培育小鎮的情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