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小鎮獲外省媒體關注,“東方碳谷”孕育產業新“烯”望

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地理相近、人文相通;長三角城市群冉冉崛起,舉世矚目。去年11月,長三角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上海新民晚報推出“長三角新奮進”特別報道,聚焦蘇浙皖地區一體化發展典型成果。石墨烯小鎮的創新案例,作為常州的代表獲得報紙整版報道,讓更多人瞭解小鎮的特色亮點、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

石墨烯小鎮獲外省媒體關注,“東方碳谷”孕育產業新“烯”望

以下為報道全文

常州石墨烯小鎮異軍突起

“東方碳谷”孕育產業新“烯”望

石墨烯是單層碳原子結構,如果石墨是一本書,那麼,石墨烯就是一張紙。它的發現,使兩位科學家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掀起了世界石墨烯研發與應用的熱潮。

在碧波萬頃的西太湖畔,一座以它為名的小鎮——常州石墨烯小鎮悄然興起,這片“東方碳谷”正孕育出產業新“烯”望,為城市發展注入新鮮動力。

創新——“工業味精”應用廣泛

手握石墨烯電熱絲,通上電源,剛過5秒,手心就感受到了熱度,10秒後,這根發熱絲甚至已經有點燙手了。剝開外圈的耐高溫橡膠,露出黑色的石墨烯纖維絲,在通電狀況下,手指竟然可以直接觸摸。將這塊材料裸露部分浸入魚缸,魚兒在水中游動,安然無恙。

日前,記者在碳森科技公司體驗了這款專利產品石墨烯電熱絲。因具有導熱速度快、安全、環保等特點,這樣的電熱絲被用於地板鋪設中,成為地暖市場的新寵。

“石墨烯是一種輔材,添加後可用於材料的增強與改性,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工業味精’。”常州石墨烯小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順明介紹,石墨烯的應用領域相當廣泛:此前平昌冬奧會的“北京8分鐘”,演員們穿上了輕薄保暖的石墨烯智能發熱服;可以有效防護PM2.5的石墨烯基防霾口罩,近一個月就收到了10萬隻訂單;全國首創石墨烯基金屬網膜過濾藍藻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滇池、巢湖……此外,在航空航天、艦船、智能電子終端、芯片、生物醫藥等眾多領域,也越來越多地可見這款“材料之王”的身影。

當然,對於石墨烯這樣的高科技“新玩意”,有人狂熱追捧,也有人心生顧慮。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創業中心工作人員丁亞軍坦言:“前幾年我們找一些大型企業談合作,一開始被拒之門外。”於是,他們嘗試“微創新”,先在電纜、LED燈、塗料、地板等常州傳統優勢產業“試水”,在原有產品上做微調改良。結果令人欣喜,“不到半年,企業就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了”。

截至2017年底,常州石墨烯及相關產業年產值已達30億元。

結緣——產業集聚諸多首創

全球首條單層石墨烯噸級生產線、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機電容觸摸屏、全球首款石墨烯重防腐塗料、全球首款智能發熱服……近年來,常州石墨烯產業從無到有,快速生長,誕生了多項首創之舉。

石墨烯小鎮獲外省媒體關注,“東方碳谷”孕育產業新“烯”望

石墨烯展廳內所展示的含有石墨烯原料的生活用產品

常州為何與石墨烯結下不解之緣?陳順明告訴記者,常州本身具有強大的產業基礎作為支撐,近年來又非常重視科創,因此,抓住機遇建設石墨烯產業是順勢而為。

這之中,最大的功臣要屬江南石墨烯研究院。2011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在常州成立,這也是全球第一家專業從事石墨烯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的新型研發機構。以西太湖科技產業園為主陣地,常州的石墨烯產業化之路由此開啟,優惠政策與扶持力度,也吸引人才紛至沓來。

“很多人都是零成本創業,電腦一背就過來了。他們帶來技術與創意,我們為他們建設實驗室,提供資金、設備與人員。”陳順明說,“如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團隊雲集於此,可以說業內有名的都已‘一網打盡’。”

“以科學家領導的團隊和民營企業結合,常州形成了非常有活力的創新型小微企業模式。”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楊俊和告訴記者,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到產品應用、再到兼顧性價比與質量標準的商品,石墨烯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也是世界共同面臨的課題。目前,中國已形成多個石墨烯創新聚集區,江蘇常州正是其中之一。“在石墨烯發展應用,特別是產業化和產業集聚方面,常州走在了全國前列。”

未來——碧波湖畔智慧小鎮

室外陰雨綿綿,而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一樓的實驗室內卻可謂熱火朝天,一些企業團隊正忙著試驗樣品。在這裡,所有的實驗室與設備都對園區企業開放。未來,在微信小程序上申請預約,就可以免費使用——智慧小鎮,可見一斑。

2017年5月,常州石墨烯小鎮入選江蘇省首批25家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依託良好的石墨烯產業基礎和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小鎮已建成集“研究院-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於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石墨烯小鎮獲外省媒體關注,“東方碳谷”孕育產業新“烯”望

西太湖碧波萬頃,孟津河、場北河蜿蜒穿過,賦予石墨烯小鎮天然宜居的生態環境。創智孵化、研發服務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產業融合、智慧生活配套……五大區域構築起一個巨大的創客空間,初創企業在這裡“長大”,高端人才在這裡集聚,將成為小鎮“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未來。

“截至目前,小鎮已累計招引石墨烯領域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30多個,聚集超過140家石墨烯相關企業,初步形成了涵蓋設備製造、原材料生產、下游應用、科技服務的完整產業鏈。”陳順明介紹,計劃到2020年,小鎮累計投資超過50億元,實現石墨烯相關產業產值300億元。

西太湖畔的東方碳谷,已初露崢嶸,悄然崛起。

城故事 >> 長三角的“黑金朋友圈”

目前,石墨烯產業化與材料革命處於突破前夜,世界各國紛紛聚焦石墨烯產業。我國石墨烯產業化勢頭強勁,多個具有石墨烯特色的產業創新示範區已露雛形。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石墨烯的生產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質量不斷取得突破,應用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2016年,由上海石墨烯產業技術功能型平臺發起,常州、上海、寧波三地共同簽署《長三角石墨烯產業協調發展合作備忘錄》,長三角石墨烯產業創新聯盟開始籌建。楊俊和介紹:“三地已經多次輪流開會討論,目前正在根據三地石墨烯技術和產業發展情況,討論完善長三角聯盟的機制。”

在他看來,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實力強勁,是中國石墨烯原創研究最發達的地方之一,常州是國內領先的產業集聚區,寧波則有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支撐。三地之間如果能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探索建立起石墨烯行業全面長效的合作機制,將加快促成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助力“中國隊”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跑在前列。

如今,已有多個上海高校和研究院所石墨烯相關科研團隊在常州落戶,長三角“黑金朋友圈”也不斷擴大。

文章來源:特色小鎮網,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