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高中生刷題時最忌諱這幾個習慣,家長要注意!

80%的家長都在為高中生的數學擔憂,其他成績努努力,還可以上去,唯有數學浪費了巨大精力不說,關鍵是成績不見漲。其實,這主要源於高中生在做題時,出現的各種壞習慣,才導致學習上沒有效果。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高中生具有哪些習慣將導致成績不會上升。

1.不注重獨立思考能力,喜歡翻閱答案

有的孩子邊做數學題,會邊翻參考資料,比如做到某道題時,忘記了公式翻一下,忘記了某個步驟翻一下,雖然對著書上的知識點也把這題做出來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還是不會,最終結果還是不會做題。

這樣做數學,就和開卷考一樣,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導致長時間掌握不住這個知識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東西記在腦子裡。一來能節省時間,二來能夠快速提供解題思路。

可能一開始有些知識點沒記住,需要翻翻書,這也很正常,但是隨著複習的深入,做數學題時就要嘗試著“戒掉”參考書了,慢慢你就會發現進步不止一點點。

2.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導致問題擠壓

有的孩子遇到問題時,常常會產生惰性,想著明天再解決,有的孩子甚至羞於請教問題而不問問題,結果越積越多,問題一籮筐。

要知道一個問題就是一個知識漏洞,拖得越久,漏洞就越大,成績自然也就不會好。因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發現問題要儘快解決。

3.不會總結與思考,只為做題而做題

僅僅粗略地看看最後的答案,就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解決問題,這是學習過程中最嚴重的錯誤。

必須能夠在不看答案的情況下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因此,做完數學題和考試考完後,一定要多分析做過的題,尤其是對試卷上的錯題進行分析整理。

4.不注重勞逸結合

有的孩子認為,堅持高強度學習,成績一定會提升上去,但事實上很多這樣苦學的孩子,成績一直在原地踏步,這樣的情況在中學生中非常多見,他們利用提神飲品(咖啡、抗疲勞保健品等)來使自己減少疲憊感來獲得更多學習時間,長期以往會導致腦疲勞,思考緩慢。

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娛樂的時候放鬆,該學習的時候學習,做到勞逸結合,才能科學提高數學成績。

上面的情況,你有中招嗎?

今日看到文章的家長或同學,私信我:方法,可免費獲取清北學霸編纂的《高考狀元滿分學習攻略》,裡面有針對數學各章節難點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