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湘西村民結婚現場,潸然淚下!真的一點也不羨慕西式婚禮

說到如今的婚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辦的越來越高級,大多數人會選擇西式婚禮,從婚紗西服,婚禮場地,司儀,互換婚戒,宣誓詞。婚禮上,新娘新郎以及伴娘伴郎團還會展示才藝活躍氣氛,為的就是讓婚禮更加與眾不同。

直擊湘西村民結婚現場,潸然淚下!真的一點也不羨慕西式婚禮

想讓婚禮與眾不同,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婚禮的習俗,不只是東西方之間習俗有不同,我國各個民族之間也會有不同之處,而在這些民族裡,湘西土家族的婚禮習俗顯得格外亮眼,他們不追隨西方高檔隆重的婚禮,而是選擇最能表達真情實意的風俗—“哭嫁”。

直擊湘西村民結婚現場,潸然淚下!真的一點也不羨慕西式婚禮

姑娘出嫁本來是一件喜事,為什麼臨上轎的時候要哭一場?如果不哭,她的父母親戚還會生氣?這一哭嫁習俗的由來,還得從戰國時期說起。戰國時期,趙國的公主嫁到燕國去作王后,她的母親趙太后在臨別時"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約就是後來長盛不衰的哭嫁風俗的濫觴了。

直擊湘西村民結婚現場,潸然淚下!真的一點也不羨慕西式婚禮

這種風俗,直至清末還盛行於四川農村中,隨地區變化而大同小異。解放前,聽老人們說,早些時候,沒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現嫁而不哭的姑娘,也會被鄰里看作沒有教養的人,傳為笑柄,相傳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親責打的事。

直擊湘西村民結婚現場,潸然淚下!真的一點也不羨慕西式婚禮

湘西保靖縣土家族地區流行的《哭嫁的根巴》,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這篇民間傳說裡講,在遠古時“是女的坐天下”,“人只曉得阿孃”,後來,在鬧滄湖地方出現了一個蠻狠的男人,身高力大,是個“吃雷公局火閃的角色”。一天,這個狠男人看到一個女子在溪邊坎坎上獨自摘野果,吃得很開心。他不管女子肯不肯,硬把這個女子搶到屋裡,強迫成了夫妻。而且,從這以後,沿襲成了男婚女嫁的風俗習慣。由於婦女不高興,想起就傷心,所以,姑娘嫁出門之前,“都要數七數八、搖肝動肺地哭幾天幾夜。”

直擊湘西村民結婚現場,潸然淚下!真的一點也不羨慕西式婚禮

土家族的嫁閨女要哭的習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的,結婚的時候誰哭的聲大就表示和他們自己家裡的兄弟姐妹們關係好,哭的越大關係越好。 而且一般都是早早的出門,約為凌晨三點左右,,用哭聲來慶賀歡樂的出嫁,這種真情實意的表達方式蘊含著豐富的意義,感激父母,難捨難分,希望更多人瞭解並感受湘西土家族這種獨特的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