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發佈亞洲競爭力年度報告:“四小龍”分列前四 中國內地繼續穩居第九

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於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舉行。3月26日,年會新聞發佈會發佈了博鰲亞洲論壇四大學術報告。其中,《亞洲競爭力2019年度報告》公佈了過去一年亞洲經濟體的綜合競爭力排名。

報告對37個亞洲經濟體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與此同時,考慮到大洋洲經濟體與亞洲經濟高度相關,因此報告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列入了亞洲經濟體中。結果顯示,競爭力居前四位的,仍然是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其中韓國由上年度的第三名上升至本年度的第一名;中國內地連續6年保持第九位的排名。

博鳌论坛发布亚洲竞争力年度报告:“四小龙”分列前四 中国内地继续稳居第九

圖片來源:亞洲競爭力2019年度報告

“亞洲四小龍”競爭力居前列

2018年度,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即“亞洲四小龍”)綜合競爭力仍然位居前列。報告顯示,37個亞洲經濟體中,韓國和中國臺灣排名較2017年度提升了兩位,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而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均較2017年度下降了兩位。

報告分析稱,2018年度,韓國在亞洲經濟體中綜合競爭力躍居榜首,與其在各個維度較為穩定和相對均衡的表現密切相關。韓國產業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造船、汽車、電子、鋼鐵、紡織等產業產量均進入世界前十位。

此外,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內地、阿聯酋分列第五至第十位。

其中,日本憑藉其經濟體制和創新能力提升了競爭力,較2017年度上升了兩位;澳大利亞較2017年度下降了兩位;以色列、新西蘭和中國內地仍保持2017年度第六、第八和第九位的排名;阿聯酋攀升至第十位,較2017年度提升了兩位。

對於中國內地的整體經濟活力,報告分析認為,在經濟實力方面,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處於亞洲領先位置。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仍維持中高速增長,近兩年對世界GDP總量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排名第31~37位的國家分別是菲律賓、東帝汶、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柬埔寨。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發佈會上表示,亞洲經濟體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出現了波動,但大多數經濟體綜合競爭力排名與2017年比起來變化不大,亞洲37個經濟體綜合競爭力得分都有所攀升,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前後排名的經濟體綜合競爭力分值差距縮窄,這意味著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發展鴻溝趨於縮小。

博鳌论坛发布亚洲竞争力年度报告:“四小龙”分列前四 中国内地继续稳居第九

亞洲有望成全球最大區域合作板塊

根據影響亞洲發展的內外因素,報告預期,亞洲整體形勢發展前景樂觀。

報告分析認為,亞洲經濟體在人均收入水平上,與美歐發達經濟體仍有較大差別,但在經濟增長貢獻上卻處於全球經濟體的前列,本地區經濟增長佔世界經濟增長的60%以上。

受國際國內錯綜複雜的因素影響,亞洲各經濟體的競爭力排位會出現相對變化,但各個經濟體積累的綜合優勢並不會驟然消失,只要不出現大規模政局動亂,發展的慣性就會使得亞洲經濟體的經濟社會保持穩步發展。

對於亞洲經濟發展前景,報告指出,隨著世界貿易體制受到的阻礙不斷加大,各經濟體將加大域內合作力度,以抵消世界貿易體制效率降低帶來的損失。未來亞洲經濟形勢前景向好,並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合作板塊,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是美元加息進程可能減緩甚至告一段落,這將減緩亞洲域內經濟體資金外流趨勢,有利於亞洲經濟增長,有利於亞洲經濟形勢企穩向好。

二是亞洲域內經濟體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實體經濟,其更多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受去槓桿影響較小。

三是亞洲區域經濟體間貨幣交換力度大,亞洲經濟體間的貿易受域外金融變化影響比較小。

四是亞洲一體化協調機構運作正常,正在加速推進亞洲一體化進程,有力地規避了貿易摩擦和逆全球化對亞洲貿易的不利影響。

對於當前世界經濟形勢,李保東表示,今年初世界銀行和IMF分別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國際經貿摩擦有所緩解,但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仍有市場,國際多邊貿易體制仍然面臨衝擊。同時,世界上大國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熱點問題不時升溫,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仍比較突出。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