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三月的風一吹,楊柳一綠,那就到了揚州的季節。

在這裡,春天不叫春天,叫煙花三月。

詩仙李白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從此春天的揚州名動天下。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畔,從上海出發自駕約3.5個小時,2020年連淮揚鎮高鐵開通,上海便可直達這座蘇中小城。

“歷史底蘊”與“慢生活”一直是揚州的名片。

旖旎的瘦西湖,是多少人來揚州的初心,就是為了一睹杜牧筆下的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微博@浮生記書店)

遍植青竹的個園,晚清第yi園的何園,假山嶙峋的小盤谷···江南園林史上怎麼會只有蘇州。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張卓君)

還有“京杭大運河”揚州段、聲噪文壇的“揚州八怪”、歐陽修的平山堂,柔美秀麗的小秦淮河,走不盡的揚州小巷,這些都是這座城市濃墨重彩的歷史底蘊。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揚州八怪紀念館的千年銀杏,圖:微博@攝影師清溪)

而慢生活,一多半來自於吃,揚州人好吃,那句“早上皮包水”,說的就是揚州的早茶文化。另外八大菜系的之一的淮揚菜,沒有哪個城市比揚州更地道。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無論是《風味人間》還是《舌尖》系列,總有屬於揚州美食的閃光時刻。

這座人文意義上的江南小城,連空氣裡都散發著好吃的味道。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揚州人吃早茶是有些許優越感的,倒不是貶義詞,這是一種歷史滾滾洪流裡的傳承,是揚州人的文化自豪。所以這既是他們的面子,也是數百年來沉澱下來的裡子。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燙乾絲

《舌尖》裡說“一盤精到的燙乾絲,代表了揚州人對生活的基本要求”,只要能得閒吃上頓早茶,燙乾絲怎麼也少不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微博@-範小月)

白嫩嫩的豆乾切成大小粗細均勻的,開水燙三次,在小盤子裡堆成小山的模樣,點綴上一撮薑絲。幾種香料熬成的味汁從頭淋下,一氣呵成。上桌前,再掐根香菜。揚州人的早茶就此開始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三丁包子

吃著燙乾絲的時候,鬆軟雪白的包子已經在籠屜裡熱氣騰騰。揚州包子似乎名聲不顯,但卻能自成體系,是揚州人的“國民早飯”。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張卓君 )

氤氳的晨光裡,若是遇到出門買早飯的爺爺奶奶, 十個裡七個都要買上幾個“三丁包子”。 所謂“三丁”,即雞丁、豬肉丁、筍丁。包子皮蒸的熱乎乎,一口鬆軟,肉丁鮮香入味,還有脆脆的筍丁,香而不膩,還有絲絲清甜。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螞蜂窩@榛果大王 )

蟹黃湯包

要是奢侈點兒,來一份鮮香入骨的蟹黃湯包,開個小豁口,吸管放進去吸溜一口,湯汁兒入口,鮮氣四射。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在揚州人的早茶的世界裡,還有香糯又清香的翡翠或者松子燒賣、皮薄到晶瑩的蒸餃、甜甜軟軟的千層油糕···這些美味串起了整個早茶江湖。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微博@-範小月)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富春茶社

地址:國慶路得勝橋35號

幾乎每個來揚州的外地人,都一心要去富春打一次卡。知名度已經直逼瘦西湖!想感受老揚州人生活感的,必然得去國慶路上的老店。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微博@美麗中國-我的大運河)

富春的三丁包子,極為有名。還曾代表揚州包子們去參加全國的包子大賽。麵皮鬆軟有彈性,一口到肉,麵皮浸潤著湯汁,鮮香無比。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攜程@大俠V5 )

冶春茶社

地址:豐樂下街8號(冶春園底商)

這兩年,冶春的人氣越發高漲,比起普通的茶館,它多了幾分詩意氣質,尤其是鹽阜路店,緊挨著冶春園,呷一口地道綠楊春,窗外是碧色的護城河,所謂枕水江南,不過如此,抬頭間瀲灩春光盡收眼底。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東日西雨)

在像冶春這樣的老字號大茶社裡吃茶,極其考驗師傅刀工的燙乾絲一定是必點,再來一顆用吸管輕輕吸湯汁的蟹黃湯包,揚州話形容“好吃到打三個嘴巴子都捨不得丟”。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某點評)

花園茶樓

地址:興城西路83號

比起聲名赫赫的“二春”,花園茶樓更像是揚州本地人的自留地,天剛剛亮,店裡已經人聲鼎沸,有時候就算去的很早,也只能拼桌。在這裡,你會看到和老字號茶社完全不同的景象,比如一口氣買一百個包子的“批發”場景。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某點評)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沒時間在茶社裡吃早茶的揚州人,通常會來一碗麵,在揚州麵條界,是蝦籽餃面和幹拌麵的天下!

蝦籽餃面

好像除了揚州,在別的城市很難找到蝦籽餃面,靈魂是一碗蝦籽湯,以蒜蓉胡椒佐味,香氣撲鼻,再下一把鹼水面和小餛飩,一碗上桌,夯實有力。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螞蜂窩@榛果大王 )

胡椒辛辣,中和了蝦籽的腥氣,一碗吃下去酣暢淋漓,微微發汗,人一下子就舒爽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艾格吃飽了)

小餛飩其實就是外人眼裡的雲吞,揚州人才不管那麼多,都是餛飩,大小不同罷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艾格吃飽了)

幹拌+湯

熱乎幹拌上桌,底部的油和醬透過面散發著鮮香的氣息,迅速和麵拌勻,讓醬色完美的包裹著麵條。在揚州人的餐桌上,幹拌麵是一定要配腰花湯的。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湯汁剔透清澈,腰花整整一大碗,卻無腥味,配上新鮮欲滴的小青菜,一口面一口湯,便是這一天元氣滿滿的開始。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艾格吃飽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共和春

地址:多家門店

揚州“三春”之一的共和春,比起富春、冶春,更加親民,而且不侷限於早上,下午也會營業,有點像揚州人的大眾食堂。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湯底熬得鮮香,泛著隱隱油光。一口入喉,還能吃到裡面細密的蝦籽。小餛飩皮薄剔透,肉餡鮮美飽滿,麵條筋道爽滑。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老虎麵館

地址:國慶路得勝橋35號

少年宮對面的老虎麵館,已經開了十幾年了,依然是不大的門面,人頭攢動。 他們家一直是幹拌+湯的套餐搭配。對了,要去他們家得趁早,這麼多年了,依然過了點就打烊,可不管你坐了多久的車。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某點評)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揚州人吃得了喧囂熱鬧的早茶,也創造了精緻細膩的淮揚菜。出神入化的刀工、分秒必掐的火候、講究本味的調味等,每一步都來自一位廚師歷久經年的打磨。

如果說早茶吃的是一份“鬧”,那淮揚菜就是那一份“靜”。

文思豆腐

揚州人對於豆製品愛的深沉,一道文思豆腐,是淮揚菜極致刀工的體現。嫩滑如水般的鮮豆腐,切成在幾千甚至上萬條細絲,放入水中,瞬間鋪陳出一片粗細均勻的絲絲縷縷。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豆腐羹入口絲滑鮮潤,舌尖可以觸碰到遊走的豆腐絲,輕輕一抿,便融化於口中,頗有一絲潤物細無聲般的滋味。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螞蜂窩@榛果大王 )

大煮乾絲

非一朝一夕能練就的文思豆腐更多隻能在飯店吃到,而大煮乾絲,便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每一戶揚州家庭裡,都有個很會做大煮乾絲的爺爺、奶奶。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豆乾、火腿、木耳等食材切絲,入雞湯燉煮,輔上蝦仁等配料,每一條“乾絲”都纏上了雞湯的香味,一口入腹,鮮氣綿長不散。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微博@浮生記書店)

獅子頭

若是不吃一道獅子頭,就不算來過揚州。曾經有人評論文思豆腐和獅子頭的區別,那就是看得見的刀工和看不見的刀工。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紅白相間的五花肉,肥三瘦七,切成小小的細丁,而非直接剁碎,這樣才能保留肉質的肌理,加入不同配料後捏成肉圓,或清燉或紅燒。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揚州宴

地址:長春路38號瘦西湖東門對面

以城市而冠名的餐廳,氣勢自然十足。位於瘦西湖畔,《十二道鋒味》也曾在這裡取景,可以說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揚州宴融匯了數百道淮揚菜,很像課堂裡討人喜歡的“優等生”,端莊而優秀。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某點評)

獅子樓

地址:多家門店

揚州有“要吃獅子頭,就去獅子樓”的說法,老闆吳松德師承淮揚菜大師周曉燕。一道加了鹹蛋黃的獅子頭,讓他家在眾多淮揚菜館裡與眾不同。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某點評)

怡園飯店

地址:國慶路得勝橋35號

和前兩家相比,怡園飯店“老”的多,來往間也多是本地人為主,多了幾分隨意淡然的氣質,他們家的獅子頭一清燉為主,蟹粉獅子頭是一絕,分量十足的蟹粉與肉丁融合,文火燉煮,湯鮮肉嫩,蟹香四溢。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攜程@大俠V5 )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時光的齒輪總是翻滾往前,一路拋棄,一路成長,而到了揚州,一切似乎慢了下來。於是有人說,發展不夠快!

但揚州人衝你搖搖頭,這是我們想要的“慢”。清晨的霞光初現,茶館裡已經升騰起熱騰騰的輕煙,來得早的老人們,聽上一曲揚劇,閉著眼跟著哼上一段,窗外鳥鳴春柳。

結束了早茶,陽光已經鋪滿幽深小巷裡的每塊青石板,帶著被美食填飽的身心,開啟一天。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攜程@大俠V5 )

傍晚下班後,是水包皮的時候,老式澡堂子裡是充滿揚州方言的家長裡短,年輕人約上三五好友去各種溫泉澡堂放鬆身心。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攜程@大俠V5 )

怡人自得,津津有味。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圖:微博@浮生記書店)

真誠熱愛生活的揚州人,才能造就這遍地開花的美食地圖,就算看完了這篇文章,也只能管中窺豹。

美味菌隨手還能列出一大片···

國民度和蘭州拉麵不相上下的“揚州炒飯”,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蛋炒飯,每一顆米飯都要裹著蛋液,這就是傳說中的“金包銀”。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揚州人愛吃鵝,甚至還出了全鵝宴。其中鹽水老鵝深入人心,不少小區門口,都支著個老鵝攤子,不想燒菜了,就買個半隻老鵝,回家下酒。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本應該文靜細氣的揚州人,也熱愛煙火十足的燒烤,揚州中學門口的商老三燒烤,是《人生一串》的取景地。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還有各種藕粉湯圓、鍋貼、油墩子、鳳凰橋牛肉湯、鹹香的豆腐腦、黃橋燒餅、臭豆腐、寶應長魚面····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突然想起至尊寶的告白,如果給我的愛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好的,就把這句話,送給好吃的揚州吧。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進入公眾號“魔都好餓”*

對不起,我要去揚州了!

部分圖片未找到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