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寫在前面——

算重來,人間素色千秋,唯今樽桃花豔,杏花白,驚豔了叢臺池仙。肥鄉這一份歷史,沉穩厚重。她是古趙文化的重要組成,曾護佑趙國的榮光,成全趙王的英明;她芬芳三國的原野,讓孟德屯田之德光耀東漢的星河;唐興水利,百姓受益;宋建千步方田法括地,使田賦平流民安;清初建漳南書院,設立文學、武備、經史、藝能諸科,反對宋明理學,講求經世致用,教壇聞名遐邇……箇中力量,綿延不絕,終究成肥鄉文化的筋脈,精神的粉彩。

斑斕事,鏡像生。世間每一處都有它的氣場,肥鄉這一塊寶地,慢慢滋生出它自己的模樣。人與事,雖已經走遠,但她留下的,一定有你看不到的內在——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一份堅定,是“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一份執著,是“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一份自強……這力量,成就眼前的肥鄉,靈動的肥鄉。

京津南度,趙國世盛,霞映漳水,鳳湖低眉。它縱有柔情萬千,山水如畫,倘若你不在她的身邊,走近她,遇見她,怎會知道她流淌的血液中,與趙國血脈的關聯和她深藏了兩千年的謎面與謎底?甚至包括她自己,對於所有的未知,都構成了對今天的解讀——只有遇見,才可見,也可說——

肥鄉,在未來處等你……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知否·唯有肥鄉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肥鄉,西靠太行,

東臨齊魯,南毗豫州,

北依京津。

肥鄉,沃野千里,

物產豐饒,土腴形逸,

襟山帶漳。

持京津戰略之重,得冀南優勢之位。2016年底肥鄉撤縣建區,晉位升級,快速崛起,成為邯鄲東部生態新區、富裕新區、美麗新區。

辛酉深意,幾回著墨,一半把絃樂彈給華年,一半留於漳水作千卷舒意。我們在故國江山中,隱約看見她的背影。一切與之有關的歷史解語,被一一找回——肥鄉在戰國時期被納入趙國中央版圖,在強大國力下形成的肥鄉,其文化構成多元豐富,以肥義為代表的政治文化、忠君文化,以平原君為代表的君子文化、宗親文化,以趙武靈王和孟姚為代表的愛情文化,以毛遂為代表的自薦文化,以及以葛孽城為代表的城區文化等等,都將肥鄉與邯鄲從文化傳承上緊緊連在一起,成為兩者文脈相通、同頻共振的重要連接點。尤其是肥義文化,在輔佐趙王改革到為趙國身先赴死、之後被封地肥鄉,其獨特的人文元素與歷史一體,為肥鄉提供了豐富的挖掘空間,值得人們去探討。

01

向路問史,以文為脈。

肥鄉,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書。

打開它,閱讀它,

便是長夜,是一卷星辰,

是亙古在甘丹書卷裡的,

輝煌冊頁。

堯舜禹時期,禹分天下為九州,直到公元前11世紀夏商時期,肥鄉一直為冀州之屬。周朝時屬於諸侯國衛國,春秋時,前屬衛,後屬晉,戰國時又屬趙國。直至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才正式置縣,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了。

漫漫歷史長河,人們看見了滄海桑田,江山如畫,卻不見英雄揮淚,血染疆場。但在一個個英勇名字的背後,卻是氣壯山河的史詩。

這部史詩,是邯鄲,是趙國。

追根溯源,一打開便是一部春秋大史。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公元前526年,晉昭公升天,晉室羸弱,貴族日漸鼎盛,先後有範氏、趙氏、韓氏、魏氏等六卿號令一方,以諸侯稱霸,並相互碾軋與兼併。卿是晉國最高的官職,趙氏一族異軍突起,出現在春秋的歷史舞臺,成為擁有晉國“實力派”勢力集團。群雄逐鹿,智伯聯合韓氏、魏氏進攻趙氏,幷包圍了趙地晉陽。趙襄子利用韓氏、魏氏反襲智伯,直接導致智伯的滅亡。公元前453年,趙襄子二十三年,趙、韓、魏三家分晉,趙國正式立國。在他五十一年的經營裡,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趙襄子也成為歷史上一位有個人魅力的君王。

之後,趙國經歷趙桓子、趙獻侯兩代君王,在趙獻侯時期,這位君王為了圖謀長久,在即位之初就把都城在太行山以西的晉陽(山西太原),遷到了中原中牟(河南鶴壁)。獻侯之後,趙烈侯即位。

趙烈侯在位時兒子尚小,由弟弟武公掌權,但並未真正稱侯。武公過世後,趙烈侯的兒子即位,從此與邯鄲連接在了一起——他就是將都城中牟遷徙到邯鄲的趙敬侯。

《史記》至今都是一部值得尊敬的史書。晉世家、趙世家兩章,讓我們順藤摸瓜,尋找歷史真相。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趙敬侯看中邯鄲,一是邯鄲西部,以太行為屏障,以沁河、渚河、滏陽河為自然紐帶,分佈密集的水系,便於調運糧草,暢通物流,建立軍事防禦;二是邯鄲東部為平原,有一條南北大道縱貫全境,西南滏口陘為進入山西的交通咽喉,東西線交通與南北大道,構成了便利的交通,也是都城首選;三是邯鄲天地形勝,物產豐富,資源眾多,手工業尤為興盛,經濟貿易發達,這是立國根基;四是邯鄲作為戰國七雄之一,具備優越的外交能力,選澤太行山脈之東,以平原為主,有利於與各國的交流與往來。

趙國在大力營建都城邯鄲之時,加強了外圍設防,以建立衛星城作為護衛邯鄲的屏蔽。肥鄉曾作出過這種犧牲。

《竹書紀年》載: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鄲取肥。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這十一個字的背後,是肥鄉一個值得驕傲的歷史事件——魏惠成王(即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魏國為報趙、韓攻魏之仇,組織重兵,與趙、韓大戰於澮水(今山西翼城東南澮山下)。趙、韓大敗後,魏決定乘勝追擊,直逼趙國邯鄲。在奪取邯鄲之前,魏須取得肥和列人(肥鄉故城)兩城屏障,方可進攻趙國邯鄲。就在這時,秦乘機攻打魏國少梁,魏有後顧之憂,怕因攻趙、韓而國內兵力空虛,使秦乘虛而入佔領魏國。於是撤軍回國救魏。肥、列人作為邯鄲的衛星城,阻擾魏軍深入,有效抵擋了魏國軍隊,使魏國未能直接攻打邯鄲,再加秦攻魏,迫使魏國撤軍,從而保衛了邯鄲。

02

趙武靈王時期,

大刀闊斧改革軍事政策,

積極推行胡服騎射,

開啟了趙國改革之風。

武靈王之後,

趙惠文王久久為公,

終使邯鄲“國賦太平,

民富而府庫實”。

兩位君王任職期間,輔佐趙王身邊的貴族和異姓大臣,成為趙國崛起的重要力量,他們是趙國重大政策的參與者、見證者。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相國肥義,是趙國朝堂上的一柄鋒利無比的利劍,終其一生,都在誓死護衛趙國的利益。他事趙肅侯、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三君,最後血灑沙丘宮。趙惠文王為褒揚肥義力保幼主、以身殉國的壯舉,便將邯鄲東部作為肥義的封地,讓其子孫世襲享用,故此地稱肥鄉,意取肥義之鄉。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平原君趙勝,趙惠文王的弟弟,戰國四公子之一。先後輔佐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兩君,任相國。三去相三複位。他有君子風範,禮賢下士;重賢輕色,怒斬美人,以謝賓客。在趙國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又赴楚救國;散盡家財,將夫人一下編入士伍,共救國難,堅定抗秦。大儒荀子尊他為“輔臣”,終是得了“解國之大患,除國之大害,成於尊君安國,謂之輔”的美譽。

平原君死後葬在肥鄉城西南四公里,如今墓陵仍在。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因此,肥鄉所依賴的人文根基,源於母國邯鄲,源於千百年來邯鄲對肥鄉人文的滋養,乃至今天它根植內心的氣質,都與邯鄲一脈相承。

脈脈花影重度,彩筆新題,便教人向深處覓。這絕勝之都,卻有幾處?

知否,唯有邯鄲;

知否,唯有肥鄉。

03

新歲宜和,宜凝思。

舊時牆底,宜望月。

明月映照層層雲霧下,

風雲際會的趙國古都。

戰國風起雲湧。特殊的國際環境,讓強國角逐爭雄,兼併擴張,弱國劃地自保,利用自身優勢,駐防堤,修亭障,置要塞,防止吞併。趙國以城御地,在靠近魏、衛兩國,建有一座葛孽城,為國家戰略要地。我國著名的史學家錢穆先生在《歷史地名考證中》有載:“葛孽故城,今河北肥鄉縣西南二十里。”其遺址位於天台山村西南,有村民提供消息,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人在遺址附近挖土,曾挖出了陶罐之類日用品。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史記·趙世家》說: 成侯十七年 (前358),“成侯與魏惠王遇葛孽”。這一年,趙成侯與魏惠王在葛孽城相聚,共同商議抗秦方略。有時候歷史就像過家家。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打衛國,迫使衛國屈服朝拜。這一下惹惱了魏國,魏惠王一方面指責衛國腳踏兩隻船,一方面嫉恨趙國,於是派龐涓率八萬大軍長驅直入,迅速包圍了邯鄲。邯鄲在堅守一年後不敵魏國,終於淪陷。

公元前351年,趙、魏兩國君臣相約會盟。地點是葛孽城,沃野千里,漳水滔滔,趙成侯、相國大戌午、公子趙紲與魏惠王、公子申等人,推盞換杯,訂立盟約,趙國將部分軍隊借給魏國去攻打楚國,魏國則把奪佔的邯鄲城歸還給了趙國。而此時,楚軍從天而降,長驅直入,迅速包圍了魏國的長垣、鄭鹿,並在白馬口挖掘河道,切斷了援軍的道路,待魏、趙的二十萬大軍抵達時,城已攻破,只能望河興嘆。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為了適應時局,趙國相繼建立了兵役制度,設立常備軍,確定了向南防禦、向北拓展的發展戰略。《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圍魏黃,不克,築長城。這就是邯鄲最有力的軍事堡壘趙南長城的出現。

趙國動用財力、物力、人力,在南部邊界修築長城。西部山區,就山樑丘嶺之勢修築;在東部平原,則將漳、滏河堤防連接擴建,夯泥土加高。這條長城,大體從今武安西南起,向東南延伸,至今磁縣西南,然後折而東北行,由今成安縣西南入今成安縣境,沿漳河堤防,經今吳村、黃龍村、商城村到今橫城村附近。在此又轉而向東,一直延伸到今肥鄉縣南。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此城一出,如蒼龍出世,綿延四百里,為日後趙武靈王開疆擴土、胡服騎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戰事平息後,葛孽城也得到修葺。修建後的葛孽城如宮殿一般,金碧輝煌,氣勢雄偉。雕樑畫棟,亭臺樓榭,街市繁華,漳水環繞,可與趙都邯鄲城相媲美。

如此人間錦繡,趙武靈王作為行宮賜給了寵妃吳娃,“夫人城”也由此流傳開來。

公元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強秦進攻之下,將葛孽、陰成兩地獻給趙惠文王為“養邑”,聯趙抗秦。

一頁風雲捲走兩千年光景。粉牆低,燕語無,漳水淨洗鉛華。遙想趙王當年,策馬揚鞭,胡服騎射,一個響鞭甩開一塊疆土,一柄長劍便擊任意平生。他心中裝著的,一定是一個國的氣度,王的氣度。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平蕪盡處,肥鄉從袖口甩出的,也是趙地御風,是踏歌而行!

肥鄉人必看!自春秋起,千年歷史長河,肥鄉這樣走來~

李曉玲,邯鄲晚報《新聞週刊》執行主編,河北省作協會員,邯鄲市地方文化研究會專家委員,邯鄲學院客座教授。從事新聞工作多年,邯鄲晚報《古邯鄲再發現之旅》、《走進肥鄉》、《重走肥鄉》、《邯鄲紅色文化》等地方文化專欄主持。《冬天裡的一股暖流》獲中國晚報界最高獎趙超構新聞一等獎,《紙背上的邯鄲》獲河北省新聞二等獎。曾出版詩集《風舉殘荷》。

文字:李曉玲

(微觀肥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