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9億收購方案基本確定,聞泰加速接盤安世半導體

267.9亿收购方案基本确定,闻泰加速接盘安世半导体

據悉,聞泰科技已經確定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這意味著整個交易方案已經塵埃落定,走完股東大會審批流程後即可上報證監會。

從去年9月聞泰科技發佈重大資產購買草案,到不斷完善收購方案細節,再到如今收購方案基本確定,聞泰科技速接盤安世半導體。

結合聞泰科技於2018年9月17日發佈的重大現金購買草案及2019年3月2日發佈的重大現金購買實施報告,聞泰科技在收購合肥廣芯LP財產份額中已出資金額為58.50億元且通過合肥中聞金泰債務融資支付對價10.15億元,本次交易擬支付對價為199.25億元,合計支付267.90億元。裕成控股持有安世集團100%的股份,安世集團持有安世半導體100%的股份。

草案中表示,該對價中除普通合夥人轉讓方所擁有的自簽約之日起至基金存續期滿且不早於2022年12月31日止的全部相關權益,還包括普通合夥人 轉讓方提供的以下服務:交割完成前,普通合夥人轉讓方履行《資產收購協議》項下的相關協調和管理工作,如協助和配合小魅科技進行本次交易和本次重組所涉相關境內外審批申請,及協助小魅科技與安世半導體管理團隊的溝通協調工作等;以及交割完成後且不早於2022年12月31日止普通合夥人轉讓方履行以下的相關協調和管理工作:

(1)協助小魅科技、聞泰科技與安世半導體管理團隊溝通交流,以協助其促進安世半導體穩定運營和健康發展;根據小魅科技或安世半導體實際需要,向安世半導體推薦國際化的管理人才;

(2)向安世半導體引薦及對接客戶資源,協助其開拓中國市場;

(3)向安世半導體引薦及對接供應商,協助其降低安世半導體生產成本;

(4)向安世半導體引薦、聯絡和協調地方政府,協助其促進安世半導體項目的產業落地;

(5)向安世半導體推薦國內外最新研發技術,協助小魅科技促進安世半導體長期發展;

(6)向小魅科技及其關聯方推薦合作伙伴和投資者。

分析人士稱,通過本次交易,聞泰科技將取得安世集團的控制權,鑑於聞泰科技與安世集團處於產業鏈上下游,在客戶、技術和產品等多方面具有協同效應,雙方在整合過程中可以實現資源的互相轉換,加速安世集團在中國市場業務的開展和落地,通過聞泰科技的資源進一步拓展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一方面,雙方在整合過程中可以實現資源的互相嫁接,加速安世集團在中國市場業務的開展和落地;另一方面,聞泰科技將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打通產業鏈核心環節,實現主要元器件的自主可控。

267.9亿收购方案基本确定,闻泰加速接盘安世半导体

作為此次併購的發起方,聞泰科技處於產業鏈中游,為全球主流電子品牌客戶提供智能硬件的研發設計和智能製造服務,上游主要供應商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下游客戶包括華為、小米、魅族、聯想等知名廠商。聞泰科技是全球手機出貨量最大的ODM龍頭公司,市場佔有率超過10%。

此前1月25日,聞泰科技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全年營收創歷史最高。根據預告,聞泰科技的2018年淨利潤預計為0.55億元到0.80億元,雖然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預減,但在2018年第三季度,聞泰科技營收超過55.8億元,超過上半年營收總和,創單季度營收的歷史最高。第四季度營收再次刷新單季度營收最高值,使下半年及全年營收創歷史最高,實現強勁增長。隨著眾多新客戶新機型的陸續上市,預計2019年聞泰科技出貨量將超過1億臺。

而被收購方,安世集團處於產業鏈上游,為世界一流的半導體標準器件供應商,專注於邏輯、分立器件和MOSFET市場,擁有60餘年半導體專業經驗,其客戶包括中游製造商、下游電子品牌客戶,如博世、華為、蘋果、三星、華碩、戴爾、惠普等知名公司。

根據安世半導體官方資料,自2017年2月被中國資本收購以後,安世僅用兩年時間即領先市場同行,實現收入增長超過35%,年產能擴產至超過1000億件,市場份額從12%增長到14%,新增1500多種產品,2018年銷售額創歷史紀錄。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草案的最終確定,董事會和監事會換屆完成,房地產業務剝離,格力電器、國聯集團、雲南城投、鵬欣集團、武嶽峰等新股東的加入,聞泰科技重組進入流程階段。

全新的聞泰科技已經迎來全新的戰略發展軌道,尤其是在5G商用背景下,2020年實現網絡商業化,屆時將推動通信基礎設施及終端產業的全面升級,並帶動上游消費電子行業和更上游的半導體行業的增長。聞泰科技將成為最直接的受益廠商之一,也讓安世半導體都迎來難得的發展良機。

此外,安世集團的銷售收入主要來自汽車電子領域。本次交易完成後,聞泰科技將取得安世集團的控制權,將切入到汽車電子領域,在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替代燃油車、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成熟前提前佈局,實現戰略卡位,提供更具想象空間的增長前景。

綜合自聞泰科技公開草案、中國證券報、TechWeb、中國證券網等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