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今天繼續科普信託的知識,在前面的介紹中,筆者介紹了信託的特點、信託靠譜的原因以及信託投資存在的一些誤區,做了一個簡單易懂的說明。同時介紹了一個信託產品的典型設立流程,從而讓投資者對於信託產品有更深入的瞭解。

然而普及信託知識,澄清投資者對信託的誤區,僅僅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畢竟對於投資者而言,實現安全投資才是最終目的。

事實證明,選對投資渠道僅僅只是第一步,無論是監管機構、信託公司還是第三方以及各類財經自媒體,都應該主動開展投資者的教育工作。對於投資者,也應該繼續學習知識,武裝頭腦,深化認知。從而使信託能夠更好服務於自己,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2018年以來,隨著去槓桿的深入推進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信託公司在18年的違約事件也不斷出現,無論是工商企業類信託、政信類信託還是其他類型的信託,都出現了違約的事件。針對這一情況,監管加強了警鐘,投資者更是驚慌失措。

而且,隨著剛兌預期的打破,投資者和信託公司之間的糾紛也出現了上升。那麼對於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產品的之前,應該關注哪些要素或者說應該怎麼樣避免採坑呢?

筆者總結了以下四點防坑指南,供投資者參考:

指南一:考察信託公司的綜合實力

購買信託之前,首要的就是看信託公司的綜合實力,這一點相信投資者都有認知。

儘管全國正常經營的信託公司只有68家,但是很多人掰手指能說出來的可能不到5家。從信託公司註冊地的分佈來看,幾乎是每個省份都有一家,經濟發達的省份如江浙粵和城市如北上深等,信託公司會更多。

每一家信託公司的管理水平,風控能力,業務風格都是有一定差別的。購買產品的時候,我們一般會選擇品牌,購買信託產品的時候,我們同樣看公司。畢竟品牌的背後是差異性和實力的體現,對於從信託公司而言也不例外。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考察什麼?

考察信託公司實力的時候,一般看這樣幾個要素:公司的最新註冊資本、權威部門的評級情況、股東背景以及近年來的項目違約和兌付情況。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公開渠道查詢,比如公司的官網、還有諸如天眼查這一類的軟件,可以查詢到信託公司的註冊資本、股東背景以及近年來涉及的一些案件和糾紛等。

越大越好的誤區

在之前所談論的誤區當中,一定不要忘記這樣的一點。購買信託產品的時候,不是一家公司的註冊資本越大越好、管理的資產規模越多越好,品牌和股東背景越強越好。

當然這是考察信託公司實力的一個維度,但不是唯一的維度。對於一個信託產品而言,關鍵還是要看項目本身質量、交易結構和風險控制措施,項目的盈利能力和還款來源才是保證一個信託項目實現及時兌付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選擇信託時,一方面考察信託公司,另一方面還要對項目本身進行一定的判斷,而不能唯公司論英雄。

現實中,很多中小型信託公司至今也沒有出現違約的情況,而很多大型信託恰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項目違約的情況。這些都可以查詢的到,值得我們注意的。

大公司高溢價

大信託公司的口碑和品牌,是高於中小型信託公司,這一點沒有人能夠否認。

不過大品牌的一個問題就是,投資者需要支付較高的溢價。而事實上,這一部分溢價本來是可以度讓給投資者的。就像你去工農中建這幾大銀行購買自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低於股份制和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然而事後你會發現,這些理財產品都實現了兌付,並沒有太大的風險。但是在回報方面,四大行給予投資者的收益就是低於股份制和城商行,這就是品牌的一個溢價。同樣遷移到這裡來,同樣類型的信託產品,大信託公司的收益往往會低於中小型信託,風險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不是所有時候,投資者都需要支付這個溢價的。

防坑第一條:考察公司的實力,那些頻繁踩雷的信託公司,還是儘量要避免;不要盲信宣傳,更要看實際的結果。

指南二.看交易對手

交易對手也就是信託項目的融資方,是信託風險最大的來源。評估交易對手的時候,考慮的維度會有很多,本文從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來進行論述,以供投資者參考。

融資主體自身的實力

公司的整體實力、行業中的地位以及影響力是決定信託產品風險的一個關鍵因素。那麼對於交易對手而言,看什麼呢?如果是上市公司,那麼打開軟件看看公司的市值和近三年的簡易財務數據;重點看企業近三年的收入和利潤是上漲還是下降,這些都是一鍵實現。

如果營收和利潤都在增長,那自然是好的信號;如果連續下降,那就要警惕了,很多上市公司最後出現問題,坑了一波信託投資者。

如果公司有評級,可以關注其評級情況。很多交易對手,都是有信用評級的。這個評級由國內第三方評級機構來進行,比如中誠信、聯合資信等等,對於信託公司而言,一般准入標準至少是AA企業,AA+和AAA,信用等級越高則說明公司實力越強,違約風險越小。對於達不到AA的企業,一般要求追加擔保方,擔保方的評級至少是AA,所以多看一眼企業的信用評級,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此外,還要查詢公司最近幾年來有無其他逾期和違約的情況,比如說債券是否違約、以及各種融資工具的違約情況或者公司有無涉及重大訴訟等情況。

評估還款來源

對於一個信託產品而言,交易對手的還款來源是保證產品能夠順利兌付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款來源分為兩類:項目自身的現金流是第一還款來源而抵押、質押給信託的資產屬於第二還款來源;所謂第二還款來源就是,當第一還款來源不足以覆蓋信託融資的本金和利息的時候,往往通過對抵押和質押的資產進行變現,來保證項目的順利兌付。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重點來了

考察一個信託產品的時候,第一還款來源是否充分是投資者最需要關心的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牢記!牢記!牢記!(重要的事情三遍)看待一個項目,首先一定是關注項目本身的現金流,而不是一上來就看項目的抵押、質押的資產價值;盲目相信抵押物而不是項目本身,這是一種很不專業的行為。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只有項目的現金流充分,才能保證本息的順利兌付,如果第一還款來源不足,那受託人(信託公司)則需要啟動第二還款來源的處置工作,通過拍賣、變現等措施獲得現金流。那麼問題就來了,產品一定會逾期,而且拍賣、變現過程耗時較長,而且中間存在很多變數;

2.抵押物本身有瑕疵,舉個例子,前不久重慶的老牌房地產雅典地產貸款違約,波及了十幾家銀行和四家信託公司,原因就在於抵押物存在很大的問題;

3.從審批和業務的角度來看,現金流是第一位的。授信審批人員,就是關注項目的第一還款來源;以房地產信託為例,筆者接觸的某信託公司的朋友,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標準就是本息覆蓋率超過200%。打個比方,假設貸款兩個億,利息10%期限兩年,則本息和是2.4個億;就意味著整個房地產項目銷售產生的現金流要超過4.8億,才是安全的。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評估增信措施

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二還款來源,信託產品在實際中,一般都會採取抵押、質押和擔保等一系列風險防範措施,為的就是保證一旦交易對手融資方發生違約之後,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完成兌付。

因此對於項目而言,要考察和關注抵押物和質押物的這個情況,以土地為例,土地作為抵押,要看土地所在的城市,屬於幾線?土地位於開發區還是主城區;最近三個月的土地拍賣價格和走勢,以及折扣率大小,60%相對比較穩妥。

如果引入了公司擔保,那麼還要看擔保公司的一個基本情況,這個直接參考上面對交易對手的考察,按部就班就好。值得一提的是,擔保公司一定不能弱於融資主體,這個很好理解就不在展開了。類似於狐假虎威,反過來行麼?當然不可以!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防坑第二條:考察交易對手的綜合實力、換款來源和增信措施,這是最複雜的一塊,卻又是最最重要的一塊。

指南三.關注附加條款

考察完信託公司的綜合實力,全面評估了交易對手及還款來源和增信措施之後。接下來,就要關注一下信託公司的附加條款了。

對於很多信託產品,可能會存在提前和延期的情況說明,注意這裡是可能,不代表一定會提前結清或者延期。在簽訂合同之前,一定要關注這一類附加條款。否則一旦出現情況,往往會使投資者措手不及。

所以,投資者一定要明確好產品期限以及各類附加條款,做好預期管理工作,以便安排未來現金流。出現提前終止和預期的情況,也能有一個心理準備。

提前結清VS逾期

如果項目存在提前結束的情況,其實是個好現象,說明項目盈利性較好,信託公司不需要在支付額外的利息,就提前終止了項目。投資者提前收回本息,雖然利息收入少了,但是投資期的本息得到兌付,絕不算是壞消息。

如果存在逾期,那就要是具體情況而定了。如果是技術性逾期,不必慌張;主要是因為資金戶劃撥出現了問題,本身錢是有的;如果是因為特殊的政策,延期情況一般不會持續太久;如果是違約導致的逾期,那就要啟動複雜的法律手續了。

其實,沒有誰願意逾期,投資者不希望、信託公司不希望,融資人更不希望。一旦逾期,就會遭到效應降級,而且名聲也壞了。日後要麼融不到錢,要麼成本會更高。

防坑第三條:關注附加條款

指南四.年化收益率

前面已經說過,信託投資不是唯收益率,越高越好。

畢竟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對於同一類型的信託而言,各家信託公司推出的產品的收益率確實會有高低,但是其差值會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之內。過高的差距,往往蘊藏著看不見的風險。

幾個非常好的現象

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居民財富的增長以及投資者專業意識的加強,近年來投資者的專業度有所提高,較以往單純追求收益而言,現在的投資者更加註重的是收益和風險的匹配,也更從自身的偏好出發,而不是盲目追求收益率和大品牌

,資產配置開始逐漸深入人心。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一家深圳的信託公司,總結了這樣三個明顯的變化:1.消費者投資更加審慎;2.更加關注產品管理;3.更注意維護合理權益。

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信號,也說明市場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結

315剛剛過去不到一個星期,對於信託產品而言,近兩年來投資了信託公司的糾紛相比於以往更多了。當然,這和近年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以及企業風險的加大,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避免信託投資的這些坑,從而能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產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麼在這篇文章當中,筆者總結了一下四點指南:第一,考察公司綜合實力,要看公司更要看項目,兩者都不能失之偏頗;第二,全面的評估交易對手及其風險,交易對手的綜合實力、還款來源、增信措施等等;第三,關注信託合同的附加條款,實現合理的預期;第四,關注預期收益。

以上四點,就是筆者精心準備的防坑指南,專業、易懂而且絕對靠譜。這是筆者不變的初心和前進的動力,希望能夠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信託投資避免踩坑?這裡有四點防坑指南,請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