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活世界,並不用犧牲森林


養活世界,並不用犧牲森林

如果不加以控制,每年森林退化的面積將會與牙買加國土面積相當。圖片來源:路透社/Nacho Doce

在2015年到2025年的10年間,全球將有7.5億人移居城市,消費階層迅速增長,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城市化進程將會成為未來10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預計截至2030年,消費性支出將佔中國GDP的49%;而在2008年,這一比例只有36%。

印度的情況也大體相似。在2004年到2012年的8年間,印度中產階級人數翻番,從3億人增長至6億人。中產階級的壯大,對人們所消費的食物的數量和種類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中國、印度、其他亞洲國家、非洲國家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人們的膳食結構也發生了轉變:動物蛋白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些國家的糧食需求預計將佔未來全球糧食需求增量的35%。

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趨勢,再加上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實踐,可能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對於與森林退化相關的大宗商品來說,如牛肉、大豆、橄欖油等,情況尤其如此。目前,主要新興市場進口國(中國和印度)以及新興市場生產和消費國(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對某些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佔全球總需求量的40%。2025年,這一佔比預計還將繼續上升。

AlphaBeta公司預測,如果生產方式“一切照舊”,這些國家所導致的森林退化將會愈發嚴重:2025年的森林退化面積將從2015年的85.5萬公頃增至99萬公頃――每年的森林退化面積大致與牙買加的全部國土面積,或是100萬個足球場相當。

養活世界,並不用犧牲森林

圖片來源:熱帶雨林聯盟2020(TFA2020),《新興市場消費者對森林破壞的影響:需求增長所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報告

儘管與森林相關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在採購時注重可持續發展,森林退化加劇並非必然。我們重點關注中國――中國對於森林退化相關商品的需求量很大。在採購時,各利益相關方可以做出一系列舉措,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些發現基於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研討會,與會者包括AlphaBeta公司、保爾森基金會、熱帶雨林聯盟2020(TFA2020)、多位國際組織重要成員、私有部門以及政府智庫。

首先,與會者強調了政府在制定可持續採購指導方針時的關鍵作用,該指導方針可以為企業提供借鑑。在這一方面,中國木材合法性驗證體系是一項前景廣闊的倡議。該體系規定了中國木材及木材產品的合法性標準,制定了森林管理層面及整個監管鏈的合法性要求。

其次,業界――尤其是金融部門,在建立更加成熟的風險模型、將不可持續採購納入考量、採取激勵措施並鼓勵更可持續的行為的過程中,應當發揮重要的作用。顯然,私有部門應當帶頭聯合做出可持續採購承諾――《中國肉類可持續發展宣言》即是很好的一例。宣言中包含由中國肉類協會和中國企業做出的承諾,致力於提高肉類的可持續生產、貿易及消費。

最後,公民社會也應當發揮顯著作用,讓消費者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幫助進口商提升可持續採購的能力。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等組織發起了一系列活動,利用明星的影響力,促進中國紙漿、造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數字技術創新也能助力利益相關各方的努力。例如,區塊鏈技術可以跟蹤出口產品,增強貨物可追蹤性,確保整批貨物是通過可持續的渠道採購的。不僅如此,電商企業還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洞察消費者需求,就與森林退化有關的商品向消費者發出有針對性的消息,提高消費者的相關意識。不僅如此,精準耕種技術能夠使得作物適應多種土壤屬性,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土地。

確保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新興經濟體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私有部門、非政府組織等利益相關方通力協作,這些新興市場國家政府的消費方式就能夠朝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養活世界,並不用犧牲森林

熱帶雨林聯盟 2020(TFA 2020)是全球合作平臺,彙集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和公民社會組織的力量,共同減少由棕櫚油、大豆、牛肉、紙張和紙漿等大宗商品採購造成的熱帶雨林破壞。

解決熱帶雨林破壞問題正處於緊要關頭。令人欣慰的是,巴黎氣候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屆締約方大會上,各國政府、捐贈方和私營企業紛紛就森林保護問題做出宏大承諾。2016 年《紐約森林宣言》進度評估報告指出,儘管目前僅有極少數企業致力於在其經營活動中做到零破壞,但總體而言,各方為減少農業供應鏈中的森林破壞所做出的努力與日俱增。報告還指出,TFA 2020 成員數量也在持續增加。

經過 TFA 2020 過去的努力,多個地方政府已著手開展一個個宏大的項目,減少管轄範圍內的森林破壞。研究已發現 61 個此類項目,均勻分佈於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其中 34 個項目在熱帶雨林地區開展,且生產相關大宗商品,如棕櫚油、紙漿、牛、大豆、可可豆和咖啡豆,這些區域採取的行動很可能與 TFA 2020 的委託有關。

這些成果的確令人振奮,但要顯著減少森林破壞,還需各大主要新興市場從大宗商品供應鏈著手,參與到杜絕森林破壞的行動中來。這些新興市場包括中國、 印度等主要進口國,也包括巴西、印度尼西亞等主要生產國和重要消費國。然而目前,還沒有強有力的事實依據來激勵新興市場大力採取行動,推動建立綠色供應鏈。

本研究旨在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填補事實依據的空缺:一是根據新興市場當前和未來預期大宗商品需求,評估這些市場對於減少森林破壞的重要程度;二是評估這些新興市場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度和對於森林破壞的關注度呈現出的提升程度;三是研究如何提升中國這一關鍵新興市場的供應鏈可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