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補取消 國補退坡50% 新能源汽車“普惠”僅存三個月緩衝期

地补取消 国补退坡50% 新能源汽车“普惠”仅存三个月缓冲期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斌 於建平 北京報道

從2019年3月26日開始,新能源汽車銷售即將面對僅存的3個月補貼退坡緩衝期。

昨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今年的補貼新政設置了過渡期,為期三個月,由3月26日—6月25日。與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相比,今年的補貼退坡力度進一步加大,驗證了此前業界對2019年補貼減半的猜測。同時,《通知》在財政補助風向上也得以明確,中央財政資金從扶植新能源汽車消費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和加氫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

5個補貼區間被縮減為兩檔

地补取消 国补退坡50% 新能源汽车“普惠”仅存三个月缓冲期

文件中明確設置,對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新政不再像去年劃出5個補貼區間,而只是設置了兩段續航補貼標準——續航里程在250-400公里(續航一律為NEDC工況法續航)之間,補貼1.8萬元;續航大於400公里,一律補貼2.5萬元。

此外,純電動乘用車要想拿到、拿足補貼,還需要滿足下列幾個條件,否則會失去補貼資格或受到倍數懲罰:

1、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必須達到250公里。

2、純電動乘用車30分鐘最高車速不低於100km/h。

3、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足125Wh/kg,無補貼;能量密度在125Wh/kg-140Wh/kg,拿0.8倍補貼;140Wh-160Wh/kg之間,則為0.9倍補貼;只有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超過160Wh/kg,才能拿1倍足額補貼。

4、純電動乘用車整車能耗比《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號)規定門檻提高10%(含)-20%的車型按0.8倍補貼,提高20%(含)-35%的車型按1倍補貼,提高35%(含)以上的車型按1.1倍補貼。

注:純電動乘用車單車補貼金額=Min{里程補貼標準,車輛帶電量×550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係數×車輛能耗調整係數。

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含增程式),新政一律補貼1萬元。其拿到拿足補貼的條件有三點:

1、車輛續航里程必須達到50公里以上。

2、續航低於80公里的插混(含增程式)車型,B狀態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即燃油模式行駛)與現行的常規燃料消耗量國家標準中對應限值相比必須小於60%。比值在60%無補貼資格,比值介於55%(含)-60%之間的車型按0.5倍補貼,比值小於55%的車型按1倍補貼。

3、續航高於80公里的插混車型,其純電模式百公里耗電量應滿足純電動乘用車2019年標準門檻。

總體來說,2019年新能源車補貼新政的三個特徵是:補貼大幅度退坡,補貼區間收縮,節能技術要求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財政部文件還明確要求,過渡期後地方不再對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意外的新能源車給予購置補貼,財政資金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和加氫設施的建設,否則中央將在財政補貼中予以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最新公佈的補貼新政對於非私人購買或用於營運的新能源乘用車,按照相應補貼金額的0.7倍給予補貼(比之前的0.5倍要高一些),而且要求從註冊登記日起2年內運行不滿足2萬公里的不予補助,這也預示著,上週媒體曝出的“新能源汽車墳場“這樣只在乎造車,不重視運營的車企短視行為,肯定將在2019年被新政打擊遏制。

補貼退坡50%成定局

在此次新能源補貼新政正式出臺之前,已經有多方聲音表示今年的補貼將大幅度退坡,退坡幅度“起碼在40%,可能達到50%”。而發佈的新能源車補貼新政直接觸達了補貼退坡預言幅度的上限。

在2018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中,續航超過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金額達到5萬元,而如今只有2.5萬元,補貼金額直接腰斬。

而插混車型(含增程式)的補貼金額從去年的2.2萬元直落至1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達到55%,這也直接引證了去年年中《華夏時報》對於插混市場的總體走勢判斷。

新政公佈後,新能源車生產企業將大幅承壓,他們如果選擇自行消化補貼下降的金額,那麼將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如果將這部分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又勢必影響到新能源車的銷量。

《華夏時報》注意到,3月26日消息公佈當天,之前已選擇在當天上市的廣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相關車型均對外承諾,國補地補全額兜底,部分廠家甚至喊出了2019年6月30日之前保價的口號。

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總銷量達到125萬臺,基於對補貼退坡的預判,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部已經調低了2019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的預期——160萬,增幅遠不如2017-2018年。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補貼政策的調整,也將續航在300-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置於了尷尬的地位——這一區間的車型往往是車企在成本與續航之間折中找平衡的成本產物,其對高額的補貼依賴度很高,3月25日,大眾在華推出三款純電動車,在比亞迪秦EV、吉利帝豪EV等自主品牌競品車型續航里程均達到400Km以上的大背景下,大眾相關車型的續航僅僅達到278Km,水平還維持在1-2年前水平。

部分在京自主電動汽車經銷商在《通知》公佈當天表示,“補貼的最後一隻靴子終於落地了,順便把地板也砸塌了。”

對於充電樁運營基礎設施關聯企業、以及燃料電池企業和氫能源市場的資本追逐熱情,《華夏時報》將隨時關注其最新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