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1

80後知道鄧麗君的已經不多,90、00後則更是聞所未聞,影響一代人的夢中回溯,不知所謂。然而對於6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鄧麗君絕對是神一樣的存在,而且絕不做第二人之想。

近日,受鄧麗君家人和鄧麗君文教基金會邀請,大導演李安準備籌拍《鄧麗君傳》的消息,雖然沒有在坊間激起太大的波瀾,但圍繞鄧麗君坎坷如煙的往事、劃時代的藝術成就和東方女性典型儀態的討論,似乎重又從上世紀穿越到今天。

關注的焦點有兩個:

一是《鄧麗君傳》如何來拍?是傳奇的藝術經歷,還是羈旅江湖的情感糾葛?是坎坷勵志的人生,還是影響一代人的夢中回溯?即使是李安這樣才華橫溢的名導,想來也會難以取捨,頭疼不已;

二是誰來演鄧麗君?是劉詩詩,還是楊冪?無論哪路女神,對李大導演,店中花魁,想來都不會太輕鬆,因為首先要先過,六零後這一關,因為,對這一代人來說,鄧麗君是當之無愧的女神,且無容消費和褻瀆。

2

先簡要複習下鄧麗君的生平經歷。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雲林縣,祖籍河北省大名縣,中國臺灣歌唱家、日本昭和時代代表性日語女歌手之一。1987年淡出樂壇。1995年5月8日因支氣管哮喘發作於泰國清邁逝世。

她出身貧寒。童年時,父親曾做大餅沿街叫賣,她和兄長在童年時之所以信奉天主,也只因為,教會常會定期發放白米、麵粉以爭取信徒。

鄧麗君的歌唱生涯有三十多年,從眷村的小班子,臺北的夜總會,到日本的大舞臺,3000多首中文、英文、日文歌曲,匯聚出了一個完美的聲音形象,她那種乾淨、甜潤、精心雕琢的、帶有磁性的聲音,是對她所在時代的最好回應,也成就了她作為華人歌壇一代巨星的江湖地位。

以上這些經歷都寫在鄧麗君的三本傳記裡。

3

有關鄧麗君的傳奇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他發表在各種報章上的文字更是不計其數。主流的看法是,幹立行的《一代歌后鄧麗君》和鈴木章代的《純情歌姬》,以及日本記者宇畸真和自由作家渡邊撰寫出版的《鄧麗君的真實》,最為客觀公正。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想想看,這三本傳記對鄧麗君的記述和評價,有著不同的視角和差異,那麼,未來在編寫電影劇本的時候,又該做怎樣的取捨呢?換句話說,未來銀幕上的鄧麗君,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設定型了?

讓我們先看一看各路大仙的評價——

她是華人娛樂圈第一個「超越政治、超越性別、超越階層的超級明星」,之後也很難說有別的人達到了這個高度……

她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標準女性的形象,溫潤、明媚、柔韌,時髦得適度,幽默得恰到好處……

她的美,是城市女性的美。更重要的是,她與過去三十年影像中的女性完全不一樣,之前的女性,是面向公共空間的、帶著表演性的,她是收斂的、私人的、細膩的,處處帶著剋制,卻處處散發女性特質……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照片都是“真貨”,因為還沒有美顏手機和P圖軟件……

在我的心中,鄧麗君如果真的要拿一個大家熟悉的人來做比較,我肯定選小李探花的情人林詩音。原因不在於這林詩音長得漂不漂亮,會不會唱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小李探花的心中有著崇高地位,魂牽夢擾,生死相許,像我一樣……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真要說起來,早年與鄧麗君有過一段情緣的成龍最有發言權。

1998年,在成龍去好萊塢拍攝《尖峰時刻》前,曾出版過一本英文自傳。在這本自傳裡,成龍這樣描寫鄧麗君:“她溫柔、聰明、有幽默感、又美麗,她在服裝和食品上的鑑賞力令人羨慕,她懂得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用什麼飾品……說實話,我配不上她,或至少當時的我配不上她。她是典雅的化身。”

4

和成龍一樣,大多數60年代出生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鄧麗君,那麼問題來了,在李安先生的心中,那個未來銀幕上的鄧麗君,又該是什麼樣子呢?

這個可以嗎?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劉詩詩她的氣質外形不錯,腹中有詩書,舉止得體有大將之風,鋒芒暗藏,蓄勢待發,作為新一代的花旦,也許她代表了一種新的造星模式。現在她接一部戲就火一部戲,這樣的人氣讓很多二三線女星都望塵莫及呀!

這個呢?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宮鎖心玉》這後,楊冪可謂是嚐到了“一夜爆紅”的滋味,這位以前也只是在多部電視劇中”打打醬油“的小演員迅速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女星,隨之也迎來了網友們的各種吐槽和抹黑,但是越有爭議,楊小姐的人氣就越高。楊冪唱歌走音,是一直被網友所詬病的,可楊冪偏偏憑藉一首《愛的供養》獲得”最佳女歌手“的稱號。

還有這個?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迪麗熱巴備受觀眾喜愛,五官精緻,身材高挑,極具表演天賦,實力與偶像兼具,是影視圈目前最被業內看好的小花旦之一,也不知道對口型唱歌行不行?

當然還有這一位。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鄭爽是娛樂圈裡整容了還是喜歡的明星,憑藉清純、動人的外表和坦率、勇敢的個性深受大眾喜愛,她逐漸純熟的演技使她更多了一份成熟之美。

至於這一位,有點太妖,還是算了吧。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這裡邊如果你一個也沒有看上,相信你差不多是60年代出生的男人,因為那個時候的男人經常會做夢夢到鄧麗君。直到現在,你的豪車裡的曲庫裡,想必大半還是鄧麗君的歌曲。

老實說,在他們的眼裡,無論誰來演鄧麗君,都無異於阿貓阿狗。女神是唯一的,甚至在消費社會的今天,這樣的女神也是無容消費的。你倒想想看。無論誰誰來演這個角色,都將是一個不討好的倒黴蛋兒。

5

最後來說說,鄧麗君為什麼會對六零後的人有如此大的影響?我的看法是,既無關藝術成就,也無關她的美貌。

以下的文字,是節選我過往寫過的一篇文章,應該算是一個靠譜的答案吧。題目就叫鄧麗君的戀愛季節——

每個時代都有它很特別的地方,尤其是音樂。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是在聽戲中度過。一些會唱能唱的歌曲,都是音樂老師在課堂上教的。其中大多是硬梆梆的,毫無美感。要麼是走道中的進行曲,要麼是氣焰高昂的大合唱。總之,那些音樂除了鼓勵亢奮之外,難以真正撥動人的心絃。

好在我們及時地長大,又及時地聽到“鄧麗君”。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那個時代就是“傳說”中的八十年代,而我們就是那神奇的“八十年代新一輩”。

有一些感傷、有一些頹廢,但卻能讓你的心真實地騷動起來,這是最早聽到“鄧麗君”的感受。那時候,鄧麗君的歌曲大都是通過簡陋的磁帶無數次翻錄的。十幾二十歲的人,一旦從收錄機里美美地聽到,幾乎毫無例外地會被深深的吸引。

它不屬於那個年代的主旋律,但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又有誰可以忘記她呢?我們在戰爭中長大,在憶苦思甜的憤世嫉俗中成長。我們的所作所為要麼 “橫著冷對千夫指”,要麼“俯首甘為儒子午”,我們幾曾有過自己的世界,幾曾有過對自己情感需要的表達?

於是鄧麗君就這麼悄悄走過來輕輕撥動心絃,讓我們在寢室裡,在被窩裡,在可以找到的任何隱秘的地方,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娛悅的空間。情愛、傷感、青春、夢幻,象霧一樣美好得裹住我們。

那個叫範曾的畫家說,鄧的優美的歌聲安慰了幾代人,最純潔的情感,昇華了庸俗社會的人們的心靈,超越了愛情,對人類純潔心靈的謳歌……而央視的白巖松則表述得更為直接:“人們習慣於把人生和音樂聯在一起,比如‘歲月如歌’這四個字。鄧麗君的歌聲一響起,我就能記起舊的大牆剛剛倒下的歲月裡,去重溫多年前的一段旋律,重溫自己成長中的一段記憶。”

不管誰演《鄧麗君》,先得過六0後這關,成龍或最有話語權

比起白氏警語般的理性概括來,下面一位大齡歌迷的回憶則顯得更為動人——

鄧麗君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還是一個時代的名字。那是一個″鬥志昂揚″和″解放全人類″逐漸變成上代人的回憶的時代,是年輕人用蛤蟆鏡、喇叭褲、吉他和四喇叭錄音機來武裝自己的時代,所有的四喇叭錄音機都用同樣的聲音歌唱:″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就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慵懶地曬太陽的午後,悠閒地品嚐紅酒的深夜,說著愚不可及的蠢話的花前月下,這才是生活原來應該的樣子,只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沒有顧得上想到生命軟柔的這一部分,是鄧麗君,用她的軟綿綿的歌聲,輕聲細語地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懶懶地軟下來,暫時不要去想生命中堅硬而沉重的部分。

堅硬的東西不會永遠堅硬,春天到了,堅硬的冰雪始終會變成柔情似水,如果沒有鄧麗君,也會有王麗君、李麗君來融化他,但是,恰恰是鄧麗君,我們記住了這個名字,這個讓我們融化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