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我是2003年迷上美劇的,那是一疊厚厚的《24小時》的碟片。雖然之前,也曾對電視臺播出過的《加里森敢死隊》《成長的煩惱》著迷,但都已被時間沖淡。

這十幾年來,美劇佔據了我包括工作和休息在內的許多時間。從最初的驚訝到絕望的痴迷,從單純的娛樂到工作重壓下的逃避,美劇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致算算,看過的美劇也該有百部之多。

雖然有些簡單收穫,也開闊了視野,但花去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到底值不值,卻始終沒有多少把握。這還得感謝今日頭條(真心的)給了一個自由講述的空間,說說美劇,寫寫文章,總算讓花掉的精力和時間,派了點用場。

現在就將這點經歷和感受,給大家分享出來。

一《24小時》讓我開了眼,從驚訝到痴迷,不過一週時間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2003年的夏天,我去一位臺北的朋友家裡做客,無意間在客廳的茶几上看到一摞厚厚的影碟,碟片的貼紙上寫著“24小時”的字樣。主人說,這是剛帶過來的美劇,很過癮。客人還沒到齊,等待開飯的這段時間,我把第一集放進了碟機裡。

不過就是短短的十幾分鍾,我已經被深深的吸引,結果,這頓飯從頭到尾都吃得心不在焉,等飯局一結束,便向主人借看。主人同意先借十張,歸還後再續。當晚回家,這部劇集我看了整整一夜。

劇中每隔24小時,便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那個狹窄的辦公場景裡,居然一次又一次地危機四伏。我驚呆了,這種欲罷不能的體驗,比之最初看金庸古龍小說的時候還要強烈。

看完24集,再去還碟的時候,這位臺商朋友告訴我,第一季就這麼多,後面的要回去再帶過來。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美劇是論“季”的,

我這人臉皮薄,借多了怕人家煩,但終於還是忍不住一趟一趟往人家家裡跑,就這樣一直看到第三季。雖然知道自己每次都是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但也管不了那麼許多。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我借看的第二部劇是《越獄》,那天看到半夜,發現少了一張,便出去在車子裡找,無果,又驅車趕到那位朋友處,終於在車庫的水泥地上找到,不過,早已被車輪碾碎。從此,便斷了這個看劇的“資源”。

我看的第三部劇是《老友記》,那是在一個大學英語角的論壇上找到的。當時,跑遍了海口幾個出租影碟的地方,但大多都是些港片港劇和過時的美國大片,於是便在網上瘋狂發帖。人家是學英語,而我則完全出於痴迷。為了讓網速快一些,辦公室的電話費不知道增加了多少,連電腦也在三年之內換了兩臺。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二、我對美劇的痴迷有點像別人打遊戲,好處是能減壓也能逃避

我一直幹媒體,從記者做起,報紙雜誌網站都有。

2006年,我接手一家旅遊雜誌,效益不好,日子難過,每到月底,就會不斷的接到印刷廠的催款電話,心煩又沒招,只好貓在家裡,關了手機看美劇,經常是昏天黑地不辨東西,感覺美劇實在是個好東西,不僅能馬上進入劇情,忘掉煩惱,而且常常能從劇中人物的身上汲取力量。

比如那部《老友記》,幾個在大都市裡奮鬥的屌絲,他們在麻煩纏身,事業低谷的時候,總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幽默搞笑地面對,有些解不開的疙瘩,你把它掰開揉碎了,結果會發現沒有什麼了不起。

不過,大多數時候也只是一時痛快,最終你還是得去上班,得去接電話,該沒招兒還是沒招兒。

三、看了《兄弟連》,才知道《拯救大兵瑞恩》對戰爭的記述完全不是蓋的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兄弟連》拍得真好,E連的那些倒黴蛋兒,就跟你身邊的朋友兄弟沒有什麼兩樣。他們一路跌跌撞撞的生死考驗,每一次都讓你恨不得跑進去幫他們一把。

之前看過那部著名的《拯救大兵瑞恩》,感動是真感動,記得當時還寫過影評,內容主要是討論那個馬歇爾上將該不該派八個人,去救那麼一個。但實際上,內心最震撼的還是那個血肉橫飛的場面。雖然電影拍攝的手法,被那個叫斯皮爾伯格的大導演說得像朵花兒,而實際上還是有疑問:那個二戰中的戰場真的就是那樣嗎?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看了《兄弟連》,才知道這位享有盛譽的大導演真不是蓋的,就好像拿《拯救》起了個頭,接下來再拍十部(十集)讓你看看清楚。於是,禁不住就拿國內的戰爭電影來對比,最後打心眼兒裡服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很奇怪,這麼高人氣的劇集,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會看不到有人翻拍。若是擱在國內,怕早就爛到街上了。我想,戰爭劇拍到這個程度,大約已經在頂端,就算有心想翻拍,即使是目前最當紅的導演,恐怕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就更別說超越了。

以後,二戰的劇集又看了不少,英國的,澳洲的都有,包括斯皮爾伯格後來又拍攝的《太平洋戰爭》,喜歡還是喜歡,不過都沒有太大的感覺。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老實說,看美劇就是這點不好,一部戲吊起了胃口,再看別的,總是會橫挑鼻子豎挑眼,就像喝酒品茶一樣,好的貴的上檔次,一下來就受不了,寧肯不喝。

《兄弟連》算得上是美劇戰爭題材的里程碑,許多年過去,也沒有找到這樣的精品,直到梅爾吉布森執導的電影《血戰鋼鋸嶺》,這才有一種舊夢重溫的感覺。不過,吉布森是演員出身,精力和功力似乎都不支持以後更好的作品。

四、此後有了《權遊》,有了《斯巴達克斯》和《維京傳奇》,這才真正領略到美劇的大尺度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美劇中有關性與暴力的“大尺度”一向都處於輿論的風口。

看《斯巴達克斯》的時候,震驚之際又略有不適,血濺肉綻的場面看多了,覺得有點不真實,也有些視覺疲勞。但看到《權遊》第一季的時候,才真心感嘆美劇的大尺度,幾乎沒剩下多少下限。

瑟曦和詹姆兄妹倆在塔樓上幽會,簡直辣得人睜不開眼,艾德史塔克在君臨城呆的好好的,怎麼就一下子被人割喉,當劍鋒劃過,頸處裂開,鮮血從膚裂處噴射,實在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等看完三季《維京傳奇》,那種不適感就消失了。

感覺上,美劇中的“尺度”問題似乎已經與收視率聯繫在一起,非議也好,吐槽也罷,劇集的播出和推廣卻總能因此受益。

但大尺度也是有“尺度”的,感覺人家總有辦法在方面進行平衡處理,就象已經拍到第九季的《無恥之徒》。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無恥之徒》說的是美國中下層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最初的觀劇體驗,是這一家子都沒有什麼好人,各種各樣“少兒不宜”的元素都有——抽菸、酗酒、吸毒……尺度之大令人咋舌,無恥二字,當之無愧,可是,一路爆笑的場景中看下去,竟使人於荒唐中閱出溫情,於頹廢中體驗到振奮,於各種怪異的舉動中,發現一顆顆善良的心。

我看美劇純為娛樂,但劇集看多了也會有一些收穫和啟發:

視野

美劇的題材廣泛,歷史、科幻、魔幻、屍鬼,律政,醫療,家庭,戰爭等等,想到的和沒想到的都有。最服氣的就是,不管哪種題材,都能給你扒開揉碎了,解析得清清楚楚,而且也都能將現實生活和人情世故投射進去。行屍走肉就是披著殭屍題材的人性倫理劇。

執迷美劇16年,翻翻舊賬,說說體驗

有時內心是崩潰的,觸目是驚心的,好象劉姥姥逛大觀園。

美劇看多了,視野會開闊,遇上什麼事,一般不會再大驚小怪。(參考劇目《吸血鬼日記》《殞落星辰》《X戰警》《維京傳奇》)

沉浸

美劇的節奏、劇情的設置和人物之間的衝突強度,感覺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觀劇的體驗大多都是沉浸式的,也就是常說的沒有尿點,是實實在在的娛樂享受。

而看國產劇,沉浸的時候不多。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不好為什麼還要看?我的體驗是,看著看著容易犯困,這有助於睡眠。(參考劇目《黑吃黑》《德州崛起》《實習生格蕾》)

思考

感覺一些美劇總能跟上當代最前衛的科技成果和人類的認知。象《西部世界》《黑鏡》這樣的劇目,層層展示,深度刨析,實在是令人細思極恐。我記得,看《黑鏡》第一季的時候,就是有點心裡慌慌的,感覺過不了多久,你的生活就會變成這個樣子,由不得你不去胡思亂想。(參考劇目《心理犯罪》《天蠍》)

自戀

美國人很自戀,也很霸道,常常幾個人打人家一個國家,而且,總能找到動手的理由。通常的情況是,先黑化人家,把人家演成是毀滅人類的惡魔,然後,神一樣的美國人,就開始出現了,而且懷揣著拯救人類的遠大抱負和崇高理想。

更好笑的是,一部劇裡某個國家被抬舉得像天使國度,而在另一部劇裡,這國家又被演成狗屎。但不管怎樣,美國英雄總是永不殞落的晨星。(《反擊》《海豹突擊隊》《特別行動組》)

律師

美國人的律師真多,屁大一點事也要打官司。可是看得多了,就覺得我們身邊的人在維權方面意識太差。總是惹不起,繞道躲著。後來就想,如果每個人都自掃門前雪,馬路上的事都交給別人做,最後可能就沒有馬路了。(參考《金牌律師》《億萬》《逍遙法外》)

規矩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門,即使再糟糕,只要不犯法,就沒人來干涉你。咱們這兒可不行,稍不講究,就會被指責。我們常說的“燒包”“作”“半吊子”等等,都是這種所謂集體意識的產物,而且到今天並沒有多少改變。感覺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常會得罪別人,當然包括鄰居和親友。

因為我們很多的老規矩,都跟傳統的道德美德聯繫在一起,且這種聯繫直到今天也幾乎看不到底線。(參考《老友記》《鏡花水月》《無恥家庭》)

富翁

很有錢的大富翁(多數),他的生活跟平常人沒有多少區別。而我們的大多數有錢人,都喜歡把自己隔離開來,吃的要不一樣,穿的不一樣,住的不一樣,甚至說話的方式也不一樣。簡單來說就是比較裝。

還有,在餐廳,在酒吧,一個招待比來消費的金融街的大佬還橫。那個餐廳服務員,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一頭。而我們的有些行業的自卑感似乎多了一些。

還有就是,美國人的送禮,好大一個老闆給屬下或親屬送生日禮物,一件浴巾,一本書籍,一個塑料面具,或者是一個裝酒的小瓶子,在咱們這兒,有錢人如果真給你送這些東西,只怕十有八九會遭到鄙視。(參考劇目《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

繼承

很多時候,老爸是極度有錢的大佬,但子女卻仍社會的底層打拼,同尋常吊絲沒有什麼不同,父親讓他繼承事業,偏就生著法子逃離。除了偶爾看到英劇中有不勞而獲的敗家子繼承人之外,美國人的財富分得很清楚,多數情況下,兒子並不多想沾父親的光。

說到這兒,不禁想起我們有些都市劇中的所謂霸道總裁,沒見主角的任何努力就輕輕鬆鬆掌管了大公司。雖然只是放鬆娛樂,可是演多了,總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的幻覺。(參考劇目《黃石》《繼承》)

除了娛樂,要了解美國和美國人,看美劇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因為不管是何種題材,美劇中對現實生活反映都比較真實。許多時候,美國人對世界的看法和做事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但會有一些特別特別有趣的啟發,因此,看美劇,開闊視野是最主要的。

現在來聊聊看美劇的資源,算是文章的一點服務功能吧

這兩年,B站A站海外資源下架整頓後,線上能看的美劇資源比以前少了許多。除了人人網之外,我向諸位推薦兩款目前能看美劇的TV軟件:一個是VST全聚合,另一個是搜狐視頻TV。

VST全聚合自從改版後沒了電視直播,但影視點播功能依然很強大。能看港臺劇、日韓劇不說,還能免費看180部美劇,另外還提供付費模式觀看的頂級美劇資源,含《西部世界》《權利的遊戲》等。

搜狐視頻TV不僅能看搜狐自制網劇,還能看正版高清美劇。在搜狐視頻TV中含美劇大概有100餘部,且部部都是正版高清。

總的來說,這兩款軟件各有優勢,具體就看大家想看什麼美劇了,都可通過兩款應用中的搜索功能來收看。

過去看美劇,找資源搜片太辛苦。我記得,最早看《黑吃黑》的時候,幾乎就沒有一次能連續看兩集的時候,每一集都找得昏天黑地。看《維京傳奇》的時候,在網上花三百元向個人買的片。如今已沒有更多的時間折騰,大多都在人人網先下下來,也有在視頻平臺付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