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走老員工做不好企業,阿里CEO張勇不贊同“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很不贊同‘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一個人是搞不定所有事的,而是靠一個組織!”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日前在盒馬鮮生月度經營管理會上表示,好的企業組織能力應該創新生產關係,最終交匯在人身上點燃,而企業文化是燃燒的溶解催化劑。這個觀點,在互聯網科技企業當下不斷靠“淘汰”生存的大環境下,顯得振聾發聵和發人深思。

甩走老員工做不好企業,阿里CEO張勇不贊同“一將功成萬骨枯”

技術驅動的背後是人在“跑腿”

阿里新零售生態的重要一環盒馬鮮生,一直被外界看作是技術與數據驅動的全球新零售標本,《紐約時報》在2018年甚至將盒馬認為是阿里巴巴作為科技企業對技術的執著,直接讓中國乃至全球零售市場成為新零售試驗的沃土,這些高科技體現在肉眼可見消費者們在收銀處掃描商品,利用面部識別技術進行電子支付,而他們在網上下的訂單則可以在30分鐘內送達指定地址等等。

甩走老員工做不好企業,阿里CEO張勇不贊同“一將功成萬骨枯”

盒馬鮮生被《紐約時報》點贊為中國創新者的樣本

打在盒馬身上的“高科技”、“技術流”和“數據驅動”標籤,用阿里CEO張勇的話來描述,則是把線上線下、商品、營運、物流、供應鏈和服務等所有緯度合在一起變成一個盒馬鮮生,變成盒馬乃至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阿里CEO張勇前不久參加了盒馬管理會,會上內部講話認為,真正驅動企業的應該是具備好的企業精神文化內核,首先是做“好”人和做好“人”。簡而言之,新的生產關係依靠組織能力,而組織能力最終交匯在“人”。

對於“人”的培養,張勇和阿里巴巴有自己的標準。

“沒人一個人時候全才,我們至少可以一專多能”,阿里CEO張勇在內部講話中認為從組織上來看,如何做到視人為人,人就是人,而不是工具。

甩走老員工做不好企業,阿里CEO張勇不贊同“一將功成萬骨枯”

盒馬老菜曾公開感激張勇對其的理解支持

張勇稱“我們發展非常快,我們的人很可能跟不上,管理者很可能跟不上。我很不贊同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句話,一個人是搞不定所有事的,而是靠一個組織,反過來組織裡面每個人應該從過程中得到成長,我們絕對不要做成‘一將功成,滿地骷髏’。”

新人上車並非為甩老人下車

“一將功成萬骨枯”要避免,張勇認為口講無憑,直接從組織和人才角度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比如要求管理層首先開始需要加強學習,建立大家的培訓體系和輪崗機制。

張勇直言自己傾向於“顛覆性創新都來自行業外的人”,如果一家企業希望創新,則需要考慮如何跨界。

對於跨界人才的培養,張勇用阿里跨界盒馬鮮生的經驗直說:“儘管我們崗位有分工,但不同崗位卻相互連接影響,因此我希望我們能學習全視角思考問題。盒馬是怎麼起來的?盒馬的創新想法和阿里的產品技術結合起來,並且吸納了多方面的資源,才形成了現在的盒馬。”

張勇提出不應該輕易放棄員工,比如員工在某一個崗位上遇到天花板或欠缺一些能力的時候,就需要創造學習的機會給員工,“我們火車一直往前開,不斷有新人加入,稍有不慎,原來的人可能會從火車中飛出去,這樣是沒辦法沉澱核心能力的”,只有在內部將來自不同領域的人,互相學習補充,才能夠培養出符合盒馬需求的人才——“坦白講市場上要符合盒馬需求的人是不存在的,是需要我們盒馬製造、培養出來的”。

甩走老員工做不好企業,阿里CEO張勇不贊同“一將功成萬骨枯”

張勇曾說:“人才進來後,你得先給他撐把傘”

過去一段時間,刷屏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業務收縮,紛紛以“淘汰”所謂低效員工、甚至裁員,或者將業務外包,啟用外包員工來防範經營風險……即使像另外一家互聯網巨頭騰訊,亦通過裁撤10%的管理中幹,換取新生血液的新動能,一時間行業風聲鶴唳。

相比之下張勇針對盒馬提出的不要“一將功成,滿地骷髏”說法,與行業當下的常態顯得獨立特行,但張勇拒絕“一將功成萬骨枯”並非單純的維護員工,核心是員工驅動企業,而企業造就員工。

為了踐行“人”的理念,張勇當場提議——以後不要叫外包員工,就是合同用工。張勇認為這兩者有本質區別,人並無三五九等,而“哪些人能加入阿里編?哪些用盒馬自有編?不是簡單按層級,而是由崗位決定,我們出發點絕不是人員外掛,而是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盒馬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