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裁員潮啟示錄:有一種強大,叫“隨時可以離開”

2019,北京的霧霾淡了,互聯網人心中的陰霾卻沒散。

春節過後,每天接踵而至的互聯網裁員消息壓的人喘不過氣。

又一年的“互聯網寒冬”,時刻保持危機感,增加自我的競爭力,已經成為每個職場人想要在這裁員大潮中不被淘汰的基本生存法則。

一、人生第一次“被裁員”

我大學畢業第一年,去了家廣告公司做設計,老闆是個臺灣人。

彼時自媒體尚未普及,流量貴如油,大馬路上也見不到幾個網紅。

但凡你拽著一口臺灣腔或廣東腔,再加上ppt搞得炫,就會在創意圈格外吃香。

記得剛入職那天,老闆把我叫到辦公室,笑嘻嘻地看著我說:

好好幹,把這裡當成家,相信公司不會虧待你的。

自打那天起,我便拿著綿薄的工資,傾注所有熱情拼死拼活地工作。

經常為了一個提案三天兩宿不合眼,甚至索性拿著鋪蓋卷睡在公司地板上,只為捍衛好自己的家。

後來有一次,我長水痘發燒四十多度,不得不請假回家臥床休息。

不巧的是,當時我手上恰好有個提案,需要在十日內競標。於是我跟老闆承諾,即使在家也絕不耽誤工作,競標那日我一定攜方案到場。

眨眼間,十天過去了。那該死的水痘依然賴著沒走,我拖著虛弱的身體和染滿汗水的方案趕往競標現場。

到了客戶公司樓下,我遠遠就看到了老闆熟悉的背影。於是,我就像掉隊的士兵找到了組織般大步地跑上前去,滿懷欣喜地想給老闆個驚喜。

萬萬沒想到,老闆看到我一臉詫異,不但沒有噓寒問暖,反而說了一句:

你怎麼來了?先回去吧……有什麼事明天再說。
2019裁員潮啟示錄:有一種強大,叫“隨時可以離開”

事後我才知道,原來在我生病前,老闆早已在尋找更適合的人才。

之所以一直沒提,是因為留我這樣一個既能幹所有雜貨、價格又便宜的菜鳥,簡直不能再“划算”了。

經過一週的深思熟慮,我向老闆提出了辭呈。離職時,老闆拖欠了我兩個月工資,總計2600塊。

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在臨走之前,老闆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

這裡就是你的家,沒事多回來看看。

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眨眼的時間,如今我已創業8年。

回顧當初,我想對曾經的老闆說兩個字:謝謝。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讓我真正領悟到了,什麼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比如這些年來,無論打工還是創業,我始終都會問自己幾個問題:

眼前這家公司什麼時候會破產?假如這個行業衰落了,怎麼辦?我的工作是否會被輕易取代?離開了現在的崗位,靠什麼存活?

這種思維方式,迫使我每天都有一絲焦慮纏身。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無異於自討煩惱。

可事實上,危機其實每天都在上演,只不過絕大多數躲在防空洞裡的人,壓根兒看不見炮火。

譬如6年前,我曾參與了一家新創公司的組建。老闆是個富二代,本身不差錢,更何況有一家知名VC表示願意跟進。

這家公司當時選擇的業務正值風口。

所以,快,則成為了這家公司獲取成功的唯一砝碼。


2019裁員潮啟示錄:有一種強大,叫“隨時可以離開”

於是,從搭班子、訂戰略,再到建團隊、跑數據..……前前後後不到半年,這家公司便從不足20人的規模,發展為200餘人,每個月單運營成本就要三四百萬。

然而,只有我和少數幾個人知道,彼時公司連一毛錢進賬都沒有。

就在這樣一片繁榮的景象下,甚至有高管向老闆提出,應該給每個員工發一兩百元的經費,用來購置自己喜愛的裝飾。

為的是把公司打造成每個人理想中的“家”

可不幸的是,沒過多久,那家原本已簽訂了投資協議的VC反悔了,理由是他們之前投資的另一家同樣賽道的公司數據造假,馬上就要破產了。

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了投資,公司帳上的錢最多夠撐兩個月。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簡業務,並砍掉一半的人員。

很顯然,這家公司的確這麼做了。但我猜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被裁。

甚至有的人在被告之裁員的時候,自願只拿一般的工資,因為再找一份工作實在太難了。

只可惜,對於公司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而言,一半的工資也是錢。

看完上述的故事,也許有人會說:公司垮了,多半的錯誤在老闆,最倒黴的是還要員工背鍋。

這就好比一個人看到海上起了風浪,就想當然把責任歸咎於風,因為“無風不起浪”。

然而,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海水在一天內有規律的漲落(潮汐),背後是因為月球對地球的吸引力。

風,不過是表面認知,而深層的原因是在千里之外的月亮。

正如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而人員的優勝劣汰本就是常態。好比曾經的首富比爾·蓋茨說:

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換個角度來看,中國每天有一萬家新創業公司誕生,其中90%會在18個月內關閉。身為老闆,哪個不是刀架在脖子上蹦高。

因此,任何公司裁員你都不必意外,“斷臂求生”不過是企業迴歸常態。

三、“溫水裡的青蛙”

2019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春節剛剛結束,每天便有互聯網公司裁員的消息,自網絡上鋪天蓋地襲來。

對於很多職場人而言,他們或主動或被動,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所裹挾。可事實上,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其實早已在不動聲色中破土萌發。

身處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

企業存續的時間越來越短,而個人在一家企業的職業生涯也越來越短。

記得之前我做諮詢的時候,客戶通常要求做5至10年的戰略規劃。而現如今,能夠拿得出3年清晰戰略的企業,已經不多了。

至於5年和10年後,企業是否還能活著,無人能曉。

18年前,即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華為總裁任正非對員工發表了題為《華為的冬天》的講話,其中提到: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怎麼辦?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任正非看似談的是中國民營企業,實際上卻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實驗”:

科學家們把一隻青蛙,放進一個沸騰的鍋裡,它好像觸電了一樣,立刻從裡面跳了出來。

後來,科學家們又將它放在一個裝滿冷水的鍋裡,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

當水溫升至70~80度時,青蛙雖然略微感覺到外界溫度在慢慢變化,卻沒有往外跳,看上去仍顯的若無其事。

但隨著水溫逐漸上升,那隻青蛙變的越來越虛弱,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被煮熟了。

從“溫水煮青蛙”的實驗中,可以得出一個啟示:

當一個人長期沉溺在一個自覺舒適的環境中時,他往往會忽略周圍的巨大變化。

遺憾的是,公司不是家。正如俗話裡說的,“最安全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反之,之前我看過一篇文章,話題討論的是:

為什麼日本人普遍有危機意識?

比如文章中談到一個例子。日本人進屋換鞋子,一定要把鞋子的腳尖朝外整齊的擺好。

表面上看來,這是件平常的小事,無非是日本人做事細心的習慣。

可事實上,這種習慣卻來源於日本人傳統的危機意識。

之所以如此擺放鞋子,是因為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如戰爭、地震),便可以很快穿上鞋離開現場,增加生還的希望。

所謂有備無患、以防不測,這已成為日本人根深蒂固地思維方式。

2019裁員潮啟示錄:有一種強大,叫“隨時可以離開”

所以,話說回來,危機與機遇並存,這絕不是一句廢話。

身處在風雲莫測的環境當中,每個人絕不可能把安全感寄託於企業,因為這個世界上已再無“鐵飯碗”,我們只能寄希望於自我價值的提升。

正如海爾張瑞敏的生存理念:

永遠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四、“公司不是家,是球隊”

湖畔大學的曾鳴教授曾說:

未來的公司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合夥人,一種是無關緊要的人。

真正的人才,永遠是企業最稀缺的資產。

而對於個人而言,當我們選擇一家公司,並非是選擇了一個可以讓我們肆意棲息的家,而是選擇了一個能互相成就的聯盟、一支有著共同利益的球隊。

為什麼說公司與員工的關係,更像是一支球隊呢?

2019裁員潮啟示錄:有一種強大,叫“隨時可以離開”

LinkedIn聯合創始人Reid,曾在2014年寫了一本書《The Alliance》,我將其中精彩的部分萃取為三點:

  • 有限的合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限合約,意味著員工遲早會離開,就像幾乎很少有哪個球員會同俱樂部籤一張終生合同。

既然遲早會離開,我們就要在第一天想清楚,你希望離開的時候達到什麼目標。在這段時間裡,為達成彼此的目標,相互成就。

  • 明確的任務

球隊裡,你永遠不會聽到“我們會讓你持續成長”這種空話。

相反,球隊裡需要設立特定的指令,比如我們需要一個場地、一名好射手、一個能為球隊賺錢的經濟人。

這個任務是雙向的。不只是公司給員工任務,員工也可以公司談條件。一旦清楚彼此的訴求,雙方才能更好的實現共同的目標。

  • 自由的聯盟

所有人總有一天都會離開,即便是公司的老闆。

正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本質上都是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只不過在某段特定的時期內,彼此的利益是一致的。

因此,即使一個人離開了企業,並不代表聯盟的結束。

好比有些人走的時候,帶走了更好的能力、良性的人脈,而他們也會感恩於公司,成為公司文化的代言人,甚至是產品的消費者。

所以,如果說過去絕大多數公司與個人是僱傭的關係,那麼未來,公司與個人則是聯盟的關係。

換言之,我們要學會從“合約思維”轉變為“契約思維”。

因為沒有一家公司能保證給你穩定的“鐵飯碗”,但每個公司都需要有能力的“合夥人”。

反之,如果你還依然沉溺於自己有份穩定的工作,那麼勢必會被變化莫測的時代所淘汰。

因此,無論主動或是被動,當你聽到別人在討論2019這波大規模的裁員消息時,要知道,它其實是在提醒你:

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建立出一種“隨時可以離開”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源於你對個人價值的自信,以及對環境變化的自我迭代。

最後,請記住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名言:

當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